協春漁具店。 沿著虎尾溪旁的河堤道路駛行,遠遠就能看到兩根冒著細白炊煙的綠煙囪,是全臺灣與善化糖廠列為唯二仍在製糖的虎尾糖廠,也是進入虎尾鎮的標幟,空氣裡開始瀰漫淡淡糖香。轉進虎尾糖廠外的中山路,這裡是虎尾鎮第一條商店街,街道旁幾棵高入雲天的茄苳樹彷若地方的耆老,默看近百年來沾黏在虎尾的榮華與塵埃。 過往糖廠周圍種滿一整排的茄苳樹。 時光藝術廊道的對面,有棟低矮的房舍,是間日治時期營業至今的「協春...
雲林大埤鄉怡然村的三秀園是詩人張禎祥的故居,從其祖父張建廷那一代創建至今已逾百年。佔地萬坪的三秀園處處都是風景,小橋流水、林蔭綠地樣樣兼具。目前假日開放一般遊客參觀,並不定時舉辦藝文活動,讓旅人一睹屹立不搖的宅第風範。 張禎祥最後的居所「清河堂」,因後代還住在裡面,屋內不開放內部參觀。 雲林縣大埤鄉的怡然村,實際上是涵蓋兩個聚落,分別是後壁店和舊莊。其中後壁店藏有一座清代官紳建造的台式園林「三秀園...
路思大新創園區 義式餐酒館 ‧ 手作皮件課程 ‧咖啡午茶 路思大新創園區 百貨裡的精品皮件「沙伯迪澳SOBDEALL」常讓人誤認是國際的時尚品牌,其實幕後是來自彰化的一群皮件工匠職人。創辦人何偉新當年為了生計在皮件工廠擔任學徒,經歷產業困境後因緣際會承接老闆原先的工廠。一次義大利的學習參訪過程,深受義大利皮件產業的環境洗禮,他發現每一件精緻的作品都誕生於浪漫的工作氛圍,與傳統代工思維裡的成本考量,...
咖啡染布體驗屋 古坑社區 古坑舊名「庵古坑」,源自清朝時期到此開墾的南靖人,從高處看地勢就像一個凹進去的坑洞,加上原鄉漳州多為客家族群,地名習慣以茅草屋之意「庵」作為開頭,便承襲含義依據地形命名之。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從巴西引進阿拉比卡品種咖啡在各地試驗種植,古坑因緯度與土壤環境的自然優勢,孕育出進貢天皇的御用咖啡,為當地奠定深厚的產業基礎。如今,古坑已是臺灣咖啡產地不可或缺的一塊經濟版圖。 行政...
雲林水林鄉 雲林縣水林鄉隔著北港溪與嘉義縣相望,因17世紀時,顏思齊率領漢人登陸開墾,讓水林有「開台第一鄉」的稱呼。長達四百年的拓墾時間,水林盛產水稻、番薯、花生、甘蔗和玉米等農產,又以臺農57號的黃金番薯頗負盛名。 蕃薯寮媽的完整故事繪在社區牆上 水林鄉當地也有不少與番薯相關的傳說,像是蕃薯村的地名由來就是經典的範例之一。蕃薯村當地耆老還是習慣稱「蕃薯厝」,據傳來臺開闢的洪氏從臺南西港流浪到此地...
雲林縣東勢鄉月眉社區 位居雲林縣東勢鄉東南方的月眉社區,上鄰褒忠鄉,下與元長鄉相連。據傳清朝年間渡海來臺開墾的先民,為了取水之便,逐村落裡的半月形池塘而居,外擴為一個半月形聚落,早期稱呼月眉庄,以張姓為大宗。隨著歲月推移,今日月眉村與毗連的農村發展如出一轍,以稻穀、地瓜、花生和甘蔗等農作物為主,散落在鄉間小路的牛舍,裹著村民再熟悉不過的農村記憶。 月眉社區活動中心 現任月眉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廖乾成...
雲林 華南社區 雲林縣古坑鄉華南社區:華南社區 歷史 華南社區位在雲林縣最南端的古坑鄉華南村,全村十鄰散落在海拔100至400公尺間,實際居住人口僅百餘人,少子化現象讓居於偏鄉的華南國小一度面臨廢校的命運,如今卻是得靠抽籤才能擠進新生入學名額的明星實驗小學,成功扭轉地方命運。 一切要從2006年接任的陳清圳校長說起。他積極將古坑的咖啡產業文化和生態關懷銜接校內課程,並發起山野教育、單車走讀和協助咖...
雲林元長崙仔社區的腳踏車運動休閒公園 雲林元長鄉崙仔社區 崙仔社區位在雲林縣元長鄉,其名源自北港溪的泥沙受到北風吹襲堆積而成的山丘地形。越過村莊銜接嘉義縣交界的崙仔大橋,另一頭新港鄉的村落也稱崙仔,原來在清領時期兩邊曾是同個村落,因北港溪氾濫沖塌,改變河道,分割為元長崙仔村、新港北崙村和南崙村三個區塊。 長年沖積的地利之惠,讓元長鄉的土壤為含鈣量高的砂質土壤,搭配四季充足的陽光加持,地方產業以務農...
農食憶的餐點以看得到的飲食型態為原則,菜是菜、肉是肉,我們永遠不會覺得健康很貴。農食憶料理房主廚,徐健瑜 餐飲背景出身的阿瑜師,過往長期在台中工作,不僅在大專院校傳授廚藝,也擔任過月子餐中央廚房的主廚,投入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的營養午餐改善計畫,不論是國際賽事或是國內實戰,都有他對料理堅持的蹤影。 阿瑜師說:「許多主廚,最後都會有開一間店的夢想。」去年,他回歸家鄉彰化,在嚴峻的疫情時期開業「...
彰化景點一日遊|北斗 風吹影動,坐在北斗紅磚市場外的濃蔭下,啃著手中剛從大炮圓仔冰買的潤餅,大炮圓仔冰有著自己的季節時序,夏天賣冰,入冬後賣春捲,大炮春捲一路賣到清明,內容物也很有氣勢,塗上一層薄薄的哇沙米,撒上蛋酥、豆乾、高麗菜絲和油麵,清爽中帶一點甜嗆。 早上七點開賣的北斗私房美食,一捲在手,便能拿到這座百年縣定的歷史建築外,靜靜看著這條被歲月靜置的老市街。 早期漢人的商業街肆稱為街,農業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