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思緒 重新站起 渴望生命燦爛的陽光然後無限地活到世界的盡頭Kusama Yayoi 盧碧颱風狂襲日本的風勢,將直島的著名地景草間彌生《黃南瓜》打入海中,引起外媒一陣報導。 1994年的一場《海景之中的現代藝術展》,打破美術館室內展覽場域的限制,將展品分佈在草坪、海岸線、營地,搭配瀨戶內海渾然天成的背景襯托,奠定直島場域藝術的起點,這顆南瓜因好評不斷,持續保留至今,也因瀨戶內海每年飽受颱...
感覺陽光,感覺風,感覺雲的漂浮,感覺水波盪漾,感覺光在教堂上一點一點的移動,感覺愛人身上的光,感覺田野中麥草的光,感覺每一朵綻放的睡蓮花瓣上的光。《蔣勳談莫內:莫內‧日出‧印象》,蔣勳 背負著人生必去美術館的名號的地中美術館,座落在瀨戶內海上的直島,這個近年來讓全世界的建築師和藝術家風靡的現代藝術聖地,出發前還困惑著是否當美術館掛上「必去」之後,旅人們都會被儀式般的朝聖所綁架,但走訪一趟證明,直島...
這一帶有個細長的海岬包圍著海灣,使之狀似湖泊,而住家百餘戶的小村就座落在海岬尖端,村民要去對岸的城鎮或村落,只能划船渡海,或一步步走過不斷蜿蜒延伸的海岬山路。壺井榮《二十四隻瞳》 二十四之瞳電影村附有兩件2019年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展品,電影村內的Fisherman's Dream,展示各式各樣的魚類繪畫和魚拓;以及橄欖飛機頭的藝術家另外一個作品,位在停車場的愛的繫船柱。 清水久和,愛的繫船柱 即...
因為我直覺將死亡日常化,用這種做法來解構生命,生和死就不再有區別,可以讓自我超越死亡的恐懼。橫尾忠則 《海海人生》 瀨戶內地區,即便沒有國際藝術祭的加持,其中還是有很多常態性開館的美術館,就算不是展期內前往,還是可以觀賞其中的樣貌,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展期閉幕並不等於瀨戶內地區的現代藝術跟著結束。 豐島(豊島)家浦港 位於豐島的Teshima Yokoo House(豐島橫尾館),因位在家浦港附近,...
假如我們夠幸運,我們會有三萬個日子來玩生存的遊戲。我們如何玩它完全由我們的價值觀決定。Arianna Huffington《從容的力量》 直島的餐廳分佈在宮浦港與本村港周圍,島上除了有供酒性質的餐廳會營業比較晚之外,許多夜間八點、九點就邁入打烊,而本村地區大多傍晚就打烊了,有些餐廳甚至是當地漁夫產地直銷料理,必須配合他們夜間出海捕魚的作息。家計劃區域的展品很多也是展到下午四點半而已,對他們而言太陽...
街道若能吸引人們在街道駐留,步行、或騎自行車,就能鼓勵他們去創新、投資,和永遠留下來。《偉大城市的二次誕生》 直島與豊島的公路路徑單一,展區也都有設置自行車停車處,是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中適合騎乘電動腳踏車探索的島嶼,租賃電動自行車不僅不會受限於公車時刻表,可以擁有更大的自由度外,遇到島上的大型坡度,也可以用較省力的方式前進。 如果沒騎過電動腳踏車,提醒一開始輕踩踏車,才不至於暴衝。電動腳踏車有三段速...
為什麼在這塊土地上,花朵不能按造它原有的顏色開花?台灣紀錄片導演 Mayaw Biho 豐島在近代化變遷的過程中,蒙受傷害的群島之一,背負著曾經被產業廢棄物大量非法丟棄的歷史。 1975年不肖業者豐島開發,在豐島的西半部非法掩埋產業廢棄物,像是金屬機械、廢油、污泥等,並露天燃燒重金屬,造成當地嚴重的空氣與水污染,越來越多居民在這樣的居住環境中罹患癌症。 儘管居民從1977年組成豐島住民會議,向政府...
失去好奇心的話,人生就不會再有什麼進展了吧。人生當中,保持好奇心是很重要的呢!日本建築師 安藤忠雄 福武總一郎在書中寫道:「日本近代化的基本是破壞既存之物,持續創造新東西,並且擴大的文明,家計劃在某種意義上,是要跟主張這種態度的現代文明挑戰。」家計劃的核心便是秉持著「活化既存,無中生有」的理念,不僅是單純地將老屋保存下來,而是利用更現代的東西與老房子結合,融入進當地歷史的脈絡,創造出更深層的意義。...
從往昔歲月在靜默中流逝的內海小島,變為向世界發聲的藝術聖地,歷經三十年來到今日的直島,其實不過就是誠心誠意地實踐「現代藝術能做到什麼?」的命題吧。瀨戶內國際藝術祭 前策展人 秋元雄史 直島以現代藝術聖地聞名,每年吸引近八十萬的觀光客一睹風采,甚至讓地球另外一端的藝術愛好者為之瘋狂,走在路上,時常看到歐美旅客對著當地居民說“The island is awesome. ” 很難想像三十年前...
可以輕鬆到手的地方通常只放無聊的東西,這也是全世界共通的規則。 大竹伸朗 Shinro Ohtake 因在倫敦的跳蚤市場認識一個賣火柴盒的攤位,成為大竹伸朗投入一生製作「剪貼簿」系列風格的開端,以既有存在的物件為素材,透過繪畫、拼貼、攝影、裝置、聲音與書籍等不同媒材,直觀地建立自己認為的世界。雖然不知道拼貼這個字的意義,但是透過自己的方式重新排列出他人製造出的平坦世界,而呈現眼前的光景,有著出自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