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 • 水林鄉蕃薯社區】不屈不撓的蕃薯精神,因信仰而起的地方復興運動:憨吉客棧、狀元咖啡園和蕃薯社區圖書館。

雲林縣水林鄉隔著北港溪與嘉義縣相望,因17世紀時,顏思齊率領漢人登陸開墾,讓水林有「開台第一鄉」的稱呼。長達四百年的拓墾時間,水林盛產水稻、番薯、花生、甘蔗和玉米等農產,又以臺農57號的黃金番薯頗負盛名。

蕃薯寮媽
蕃薯寮媽的完整故事繪在社區牆上

水林鄉當地也有不少與番薯相關的傳說,像是蕃薯村的地名由來就是經典的範例之一。蕃薯村當地耆老還是習慣稱「蕃薯厝」,據傳來臺開闢的洪氏從臺南西港流浪到此地時,發現遍地番薯,因此定居耕種。人在異地總會思鄉,隔了幾年洪氏決定接應中國親友來臺共住,沒想到回臺之際遇到大浪,中途前往福州的湄洲朝天閣媽祖廟,請了大媽副身一路庇護。

順天宮
蕃薯村的順天宮是重要的信仰大廟

抵達臺灣後,為了恭奉媽祖搭建草廟,結果上頭攀滿蕃薯藤,眾人紛紛稱呼主祀媽祖為「蕃薯寮媽」,也是今日名聞遐邇的順天宮媽祖。每年元宵節起三天的「水林蕃薯寮媽元宵夜巡」是雲林縣民俗文化資產,百年傳承的信仰魅力,吸引全國各地香客湧進蕃薯村祈求一年平安。

荒地豬舍都是再利用資源

蕃薯村居民多為務農家庭,但文風鼎盛,誕生近百名的法官、律師、醫師和老師等人才,使得聚落享有「狀元村」的美譽。每到考季,也有許多家長帶著子女前來順天宮,保佑金榜題名。

蕃薯村

有感於遊訪的人潮前來時,村莊似乎沒有能提供遊客久留的公共設施,周圍許多建築閒置多年沒人整理,有礙街景美觀,促使蕃薯社區發展協會啟動社區規劃及農村再生,透過環境整理及景觀營造進行合力造村,妝點社區。

憨吉客棧
蕃薯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吳世明
蕃薯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吳世明

蕃薯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吳世明帶領志工把閒置二十多年的廢棄豬舍,改造成當地的長青食堂「憨吉客棧」,數雙巧手將牛奶罐加上花布做成造景燈籠,並利用原有的木板打造遮雨棚,勇奪雲林縣府主辦2019年度雲林縣社區PK賽的金獎,打響名號。

豬舍改建的還有社區自力整修的「狀元咖啡園」,走進裡頭可以看到過往母豬與小豬分隔的居住空間,每一格的牆邊會有小洞,理事長吳世明分享那是小豬穿出去遊玩的路徑,而且牠們都知道自己屬於哪一頭母豬,會自己回到明確的柵欄內喝奶。

狀元咖啡園
豬舍改造的狀元咖啡園
豬舍
昔日豬舍裡給小豬鑽出去的小洞

桌次名稱對應店名,擺放著探花桌和榜眼桌的指示,空間錯落竹籃、牛車、古亭畚等傳統農村工藝品點綴,搖身一變為假日社區營運的咖啡館,即將於2023年的農曆過年開幕,以番薯咖啡為主打,串連社區周圍的產業,提供花生、酥餅和地瓜瑞士捲等小點,提供社區一個坐下來放鬆的閒適場域。

讓閱讀自在流動

蕃薯社區圖書館

為了讓居民擁有休閒活動的綠地,前幾年蕃薯社區發展協會打造青仔埕公園,將農村的懷舊生活搭配彩色陶板製作童年故事牆,並利用水泥涵管打造的行動讀書室,今日已是社區長輩從事康樂活動的休閒廣場。

狀元村的稱號名副其實,行動讀書室大受好評。協會趁勝追擊將原是地方洪姓家族閒置將近五十年的田園古厝,並與雲林地檢署合作社會勞動,與具土木水泥專長的社會勞動人一同重建整理為蕃薯社區圖書館,裡頭規劃交誼廳、藏書室、兒童閱覽區和農具置物室。

蕃薯社區圖書館
早期的農具牛軛
牛軛是早期的農具,彎成特殊的弧形套在牛肩上,讓牛拖拉輪車使用。

仰賴善心人士在網路發起募書計畫,引來全國民眾熱情捐書,社區的居民利用業餘時間前來分類上架,如今裡頭已有千本藏書,內容概括散文、歷史、語言、文學、藝術和百科全書系列等。翻開借閱登記表,可以看見蕃薯村民愛書惜書,自動自發地前來租借與歸還。

堅韌的番薯精神,簡直是蕃薯村骨子裡的DNA。集結眾人之力,不屈不撓地在荒蕪中尋找可用資源,終於迎來豐碩的收成,讓社區街弄恢復生氣,遍地長出最珍貴的溫暖人情。

相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