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虎尾 • 協春漁具店】百年歷史的協春漁具店,虎尾第一街的百科全書。

協春漁具店。
協春漁具店

沿著虎尾溪旁的河堤道路駛行,遠遠就能看到兩根冒著細白炊煙的綠煙囪,是全臺灣與善化糖廠列為唯二仍在製糖的虎尾糖廠,也是進入虎尾鎮的標幟,空氣裡開始瀰漫淡淡糖香。轉進虎尾糖廠外的中山路,這裡是虎尾鎮第一條商店街,街道旁幾棵高入雲天的茄苳樹彷若地方的耆老,默看近百年來沾黏在虎尾的榮華與塵埃。

過往糖廠周圍種滿一整排的茄苳樹。
過往糖廠周圍種滿一整排的茄苳樹

時光藝術廊道的對面,有棟低矮的房舍,是間日治時期營業至今的「協春漁具店」,擁有超過百年的歷史。橫亙在樑上的店名招牌,在斑駁藍底的背景襯托下,白跡字樣更顯歲月吞吐的蒼勁有力。

門戶大開,但層架上覆蓋著遮掩的布材,店內一片靜默不知是否營業。只好往裡頭喊了幾聲招呼,一位白髮蒼蒼的爺爺從另一側走了出來,年過八旬的廖克彥先生是協春漁具店現今的店主,住在這條街長達七十八年的他,也是一位行走的虎尾百科全書,侃侃而談往昔的鮮活回憶。

日本人創立的紅橋頭釣具店

虎尾素稱糖都,1906年由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設立的虎尾糖廠與彰化溪湖糖廠、屏東糖廠號稱臺灣早期的三大糖廠。隨著糖廠大型機具進駐,載著蔗香的五分車鐵路延展到各個農村,吸引許多人前來謀取生計,周圍建設也隨之發展。

全臺灣唯二仍在製糖的虎尾糖廠
全臺灣唯二仍在製糖的虎尾糖廠
虎尾糖廠至今仍以五分車載運甘蔗。
虎尾糖廠至今仍以五分車載運甘蔗。

成為地方經濟心臟的虎尾糖廠,與行政機關虎尾郡役所連成一線,今日車水馬龍的中山路正是虎尾第一條發展的市街。日本人來到虎尾工作後,把假日的休閒娛樂一起帶進虎尾,中山路上恰好有虎尾溪與安慶圳兩條河道,釣魚的喜好自然興起。

安慶圳的位置在今日協春漁具店與當地伴手禮店虎珍堂之間的中山路11巷,最初是條名為「通濟圳」的圳溝,由清朝時期的當地仕紳集資將虎尾溪引水到聚落;日治時期的臺灣總督府認為這條由地方人士修築的圳溝與民生息息相關,更名為「安慶圳」。

虎尾溪。
虎尾溪。

糖廠裡的日籍職員看中周遭的發展潛力,便邀請岳父到街上開一間販售釣具的釣魚店。當年的漁具店還沒有名字,因店旁有座塗著紅色油漆的彎背橋,往下走就是五間厝神社,經過此路的人都稱之為「紅橋頭釣具店」。

臺灣人接手營運的協春漁具店

紅橋頭釣具店到臺灣人手上的轉折,廖克彥先生指著糖廠的方向說明:「藤山雷太為虎尾製糖工廠的第一任廠長,財力雄厚,任內期間一直拓展糖廠規模,有第一製糖所、第二製糖所、酒精工廠和農務部門,讓虎尾成為製糖重鎮,產量是全臺之冠。」

二戰爆發後,虎尾糖廠與可以製作飛機燃料的酒精工廠被列為美軍重點的攻擊目標,漁具店周圍遭受猛烈轟炸,戰火的顛沛流離,日人被迫返日,漁具店便成為悲涼的時代遺址。將空蕩蕩的空間重新注入生機的是廖克彥先生的父親──廖明仁先生。

廖明仁先生天資聰穎,是塊讀書的料,曾被日籍教師保送至日本留學。回臺灣後,起先從事教職,但因臺灣人的身份相較日本人有明顯的薪資待遇,灰心辭職到虎尾郡役所服務,選擇街上空下來的釣具店做為住所,並交由妻子廖菊代女士以協春漁具店之名重新經營,當年兩歲的廖克彥先生從此在中山路上紮根生活。

協春漁具店

小小一角的協春漁具店,卻是臺灣歷史的百年縮影,人生如同浮標載浮載沉。二二八事件爆發後,社會風聲鶴唳,廖明仁先生辭去公職,歸隱平凡生活,專注與妻子一同經營漁具店;而廖克彥先生在承接家業前,原本是在高雄的海產貿易公司任職,但因美麗島事件爆發,近鄰衝突事件成為返鄉的催化劑。

除了經營漁具店,廖克彥先生過去也曾在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教授臺語文學,他從龐雜的時代汪洋中釐清脈絡與思緒,有條有理地傳授給年輕學子。今日的協春漁具店其實已經是被動經營的狀態,廖克彥先生分享:「年紀大了,本來要收起來!但虎尾科大的同事們紛紛嚷著可惜,繼續開著才可以帶學生們見證百年歷史。」

日本人留下的木櫃。
日本人留下的木櫃
魚拓是將魚的形象用墨汁或顏料拓印到紙上的技法。
魚拓是將魚的形象用墨汁或顏料拓印到紙上的技法。

店內只有木櫃是紅橋頭釣具店時期日人留下的古物,其他多是廖克彥先生接手後打理的擺飾,掛有不少早年魚拓的圖畫。因為漁具店門口緊鄰中山路,絡繹不絕的車輛帶來大量粉塵,年邁的身子難以天天清掃,偶爾前來光顧的釣客早已習以為常,一切隨遇而安。

從廖克彥先生的言談裡打撈了一個下午的故事。想像早年虎尾的繁華,也感受市井小民在歲月的悲歡離合中咬緊牙根的生存意志,這間百年歷史的漁具店被塵沙包裹,店體長滿家族敘事,揮手道別後,協春漁具店再次回歸簡樸牢靠的寧靜。

協春漁具店資訊

相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