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風光影一一陳聯薰個展】漫步田庄的攝影師,生活在好收,一生與光影為伍,用照片描寫人生。

一生之中,完成九十餘冊相簿,所有浪漫的、真實的、轉瞬即逝的時光,都流淌在一頁頁的相冊中。

烈風光影 / 陳聯薰個展

陳聯薰個展

1910年出生的陳聯薰,是嘉義民雄人,為豐收村鄉紳陳實華第四個孩子,曾前往日本東京法政大學就讀高等師範英文系,精通台、日、英三國語言,歸國後曾擔任民雄鄉公所會計,後來在嘉義一帶擔任教職,曾任教於民雄國小、民雄農工、嘉義女中、大林國中、竹崎高中和嘉義國中等校,主要教授英文,直到退休。

因家境富裕,約十七、八歲開始接觸攝影,並購置設備自行沖洗照片,村莊生活、學生活動、民俗盛事、人物沙龍等,都是快門下的取材來源,目前中正大學的重構大學路已典藏陳聯薰先生兩千多張照片,以洞見1960年代前後的地方光景。

【烈風光影一一陳聯薰個展】漫步田庄的攝影師,生活在好收,一生與光影為伍,用照片描寫人生。

因陳聯薰對音樂和美術抱持高度興趣,在執教時,曾推動課外的音樂教育,例如合唱團、鼓號樂隊等,帶動學校欣賞音樂的風氣,而他也為民雄國小、東榮國小和大崎國小譜曲校歌,這些校歌沿用至今,而有趣的是,民雄國小校歌裡有一句光榮校史七十年,會隨著每一屆學生,而更換這一句歌詞。

【烈風光影一一陳聯薰個展】漫步田庄的攝影師,生活在好收,一生與光影為伍,用照片描寫人生。
陳聯薰先生一生幾乎以教師為職,拍下許多學生的照片。
【烈風光影一一陳聯薰個展】漫步田庄的攝影師,生活在好收,一生與光影為伍,用照片描寫人生。
陳聯薰先生拍下的市街一景。
【烈風光影一一陳聯薰個展】漫步田庄的攝影師,生活在好收,一生與光影為伍,用照片描寫人生。
農民在採收稻穀。
【烈風光影一一陳聯薰個展】漫步田庄的攝影師,生活在好收,一生與光影為伍,用照片描寫人生。
當時民變械鬥頻繁,為了守護家園,設立武館,開始練武,以防禦外敵。

五穀王廟

【烈風光影一一陳聯薰個展】漫步田庄的攝影師,生活在好收,一生與光影為伍,用照片描寫人生。

興建於1693年的五穀王廟,主祀五穀聖帝求作物豐收,除疾怯病,因1906年梅山大地震曾經倒塌,由陳聯薰的父親陳實華籌金重建,並將一起倒塌的王爺廟和土地公廟一起合祀。

【烈風光影一一陳聯薰個展】漫步田庄的攝影師,生活在好收,一生與光影為伍,用照片描寫人生。
豐收村陳景全先生提供的1930年代五穀王廟前的辦桌照片,並推斷辦桌的原因是為慶祝土地公生日的「吃福」場景。

廟中除了豐富的彩繪、木雕和剪黏外,還有宗教寓意或吉祥意涵的雜寶,品項可能隨著時代和地區會有一些驚喜,例如在這間民雄五穀王廟,就有在地之寶「鳳梨」。​

豐收村

民雄豐收村由多個聚落組成,涵蓋舊時的山仔腳、竹圍後、火燒庄、新厝、過溝仔等。其中的火燒庄,起源於清領時期,太平庄曾經因為一場大火幾乎付之一炬,日治時期取火燒庄的諧音,改為「好收庄」。二戰後,再以物產豐饒之意,更名為「豐收村」,當地圳埤眾多,水源充足,居民多從事農業,種植稻米、芭樂和小番茄等作物。

豐收村的村民主要聚集於好收,是當地信仰與活動的中心,除了五穀王廟外,另有供奉五府千歲的震天府、爲過往無名女屍興建的水流媽廟、以及戴著首相帽的土地公廟。

陳氏家族

陳聯薰所屬的陳氏家族,是民雄的名門望族,祖輩來自漳州府平和縣,約莫清康熙年間移民來台。因家族祖輩成功開發豐收村一帶的水利設施,並與大林的新高製糖株式會社開展糖業而致富,在今日民雄鄉的豐收村、三興村一帶皆設有蔗埕和糖廓。

陳聯薰的大哥陳聯彬曾擔任鄉長和醫生;二哥陳聯滄是著名的眼科醫師,著有《眼科學》一書;弟弟陳瓊瑤亦擔任鄉長,而陳聯薰紀錄的家庭樣貌,也彰顯家族在地方的聲望。

目前豐收村好收聚落的二層樓建築「陳實華洋樓」,建於1920年代,是陳實華為了擔任醫生的長子陳聯彬,能將診間與居間分離,保持良好的衛生環境,因而起建這棟洋樓。洋樓外型酷似總統府,紅磚與灰白相間的牆面設計與左右對稱的磚造連續拱廊是最大特色,原本兩側二樓有塔樓設計,但於戰爭時受損拆除。

因陳實華後代多離鄉發展,後來陳瓊瑤先生於洋樓左前方空地另建新屋,洋樓成為家中祭祀及招待空間,後來將產權轉移給前方的五穀王廟,經廟方整修,連同庭院改為「五穀王廟景觀公園」,提供社區居民休憩使用。

【烈風光影一一陳聯薰個展】漫步田庄的攝影師,生活在好收,一生與光影為伍,用照片描寫人生。
開展茶會,陳氏家族的成員有前來觀看,指出舊照片裡的家族成員。

烈風光影一一陳聯薰個展

更多下港女子的文章……

相連文章

一般留言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