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票券資訊、展區作品介紹

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

奇美博物館展覽|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

臺南奇美博物館與英國國家藝廊合作的《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被譽為臺灣史上最高規格的西洋畫展,可說是2024年備受矚目的國際大展。同時,也是英國國家藝廊成立200年來首次來臺的國寶級展覽。

1824年成立的英國國家藝廊,是歐洲目前少數能讓遊客從精簡的收藏中綜觀西歐藝術史發展的美術館,此次從館藏2,300件原作精選52件珍藏來臺,因此此次奇美博物館特展匯聚了波提切利、拉斐爾、提香、卡拉瓦喬、林布蘭、哥雅、透納、塞尚、莫內、雷諾瓦、高更和梵谷等大師的重要作品,讓臺灣觀眾體驗從文藝復興至印象派的四百年藝術之旅。

《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展區以「時間軸」和「地理區域」為分類,整理出藝術史上重要的南北流派、時期特徵與轉捩點,分為四大展區,依序介紹如下:

人文的甦醒:歐洲文藝復興繪畫

文藝復興帶來的影響,讓中世紀原先的藝術審美觀從「以神為中心」,轉為復興希臘羅馬時期的思想、價值觀與日常生活,改以「人文主義」精神。這時候的義大利畫壇因為梅蒂奇家族的贊助正值百家爭鳴時代,像是熟知的達文西、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和波提切利都是鼎盛時期的代表,主要以佛羅倫斯與羅馬為據點。

〈書房中的聖傑洛姆〉1475,安托內羅.達.梅西那(Antonello da Messina

〈書房中的聖傑洛姆〉
  • 此次特展最早的畫作

在透視法的引導之下,觀者視線在這幅畫裡擁有前、中和後景。書房正中間的紅衣主教是四世紀的聖經學者暨修道士Saint Jerome,他負責將希臘文《聖經》翻譯成拉丁文譯本《武加大譯本》,成為現代天主教主要的聖經版本。畫作前景的部分還有象徵著永恆的孔雀、真理的鷓鴣與純潔的銅碗;後景的窗戶裡甚至看得到窗景裡的綠意,充滿細節。

〈聖澤諾比烏斯的三個奇蹟》,約1500,桑德羅.波提切利 (Sandro Botticelli)

〈聖澤諾比烏斯的三個奇蹟》

群眾對於波提切利較為有印象的代表畫作為〈維納斯的誕生〉或是春〉,這些都是受到梅蒂奇家族委託繪製,而此次特展展出的〈聖澤諾比烏斯的三個奇蹟〉是以佛羅倫斯主教聖澤諾比烏斯的生平故事為主題,是四幅系列畫作中的第二幅。這幅畫作被認定為彩繪壁掛,為裝飾臥室的一部份。

〈聖母子與施洗者約翰〉,1510-1511,拉斐爾 (Raphael)

〈聖母子與施洗者約翰〉拉婓爾

〈聖母子與施洗者約翰〉又稱為〈加瓦聖母〉,推估是教廷成員委託拉斐爾繪製,作為個人的祈禱用途。孩子們的雙手正好是構圖中心,透過聖母的臉和建築強化中間的空間,旁邊的窗景則是羅馬的鄉村風景。而要從畫面中判別耶穌,可以看到三者光環的分別,聖子的光環造型會特別不一樣。這幅畫也可以特地觀察畫框的細節。

女士肖像(來自達爾馬提亞的女士)約1510–1512,提香(Titian

女士肖像(來自達爾馬提亞的女士)

提香是第一位有多國贊助者的畫家,全名為提齊安諾維伽略,常被簡稱提香稱之。在1510年代的威尼斯很少有女性肖像畫,這幅畫的出現成為當時女性形象的典範,擁有自信、不容忽視的強烈存在感。

另一方面,阿爾卑斯山以北的歐洲在文藝復興蓬勃之時,發展另外一種面貌。因得在氣候條件不佳的環境裡生存,加上宗教改革的信仰,在繪畫表現上針對生活點滴的細節描繪,展現較為樸素沈穩的風格。

〈四元素:水〉,1569;〈四元素:火〉,1570,喬基姆.布克雷爾 (Joachim Beuckelaer)

〈四元素:水〉,1569;〈四元素:火〉,1570,喬基姆.布克雷爾 (Joachim Beuckelaer)

喬基姆.布克雷爾的「四元素」系列分別是水、火、泥土與空氣四個主題;火的畫面是廚房,其他三幅則是安特衛普的市場。

〈水〉展示豐盛的漁獲,從拱門可以看到漁夫正在撒網,描繪著耶穌復活後出現在門徒面前,告訴他們朝向船的另一邊撒網即能捕到很多魚的聖經情節。〈火〉描繪廚房內四名女僕在準備烹飪食物,透過房門可以看到耶穌在馬大與馬利亞的家裡,馬利亞正在聆聽耶穌的教誨。

從王室到平民:巴洛克繪畫

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

17世紀興起的巴洛克藝術,畫家以華麗的氛圍彰顯神的榮耀與君王的權威。該特色從義大利流傳至其他天主教國家,尤其以法王路易十四的奢華為代表。新教國家因為中產階級興起,藝術家的創作題材變得十分多元,例如以強烈光影對比表現戲劇性與情感張力的「卡拉瓦喬」,以及擅長描繪光線的「林布蘭」最具代表。

〈被蜥蜴咬傷的男孩〉,約1594–1595,米開朗基羅.梅里西.達.卡拉瓦喬(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

〈被蜥蜴咬傷的男孩〉,約1594–1595,米開朗基羅.梅里西.達.卡拉瓦喬(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

〈被蜥蜴咬傷的男孩〉是英國國家藝廊最早收藏的卡拉瓦喬三幅畫作之一,推測是1590年代中期在羅馬創作,介於靜物畫和風俗畫之間。當年靜物畫的地位都不比肖像畫受到重視,但這幅的細節包含果皮的反射、花瓶的倒影,與男孩瞬間表情的戲劇張力成為對比,因其創新風格而吸引當時教廷與贊助者的注意。

〈聖吳甦樂登船的海港〉,1641,克勞德(Claude)

〈聖吳甦樂登船的海港〉,1641,克勞德(Claude)

這幅畫講述四世紀聖吳甦樂的故事。畫面中,聖吳甦樂身穿黃衣,手持紅十字旗幟,同行的女子們也多數攜帶弓箭,隱喻著當童貞女們停靠在科隆時,因吳甦樂拒絕嫁給入侵歐洲的匈人首領後的殉難方式。

柔和朦朧的光線、低垂的太陽、溫暖天空與平靜大海間的平衡,是克勞德畫作的典型特徵,他對18、19世紀的風景畫家影響深遠。畫作委託者為紅衣主教福斯托.波爾,聖吳甦樂船上的旗幟帶有教宗家族「巴貝里尼」的徽章。

〈聖吳甦樂登船的海港〉,1641,克勞德(Claude)

由於克勞德的畫作深受英國畫家透納推崇,特別在「透納遺贈」相關資料中,要求將他與克勞德的畫作一起於英國國家藝廊展出。

〈約翰.斯圖爾特勳爵和他的兄弟伯納德.斯圖爾特勳爵〉,約1638,安東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

〈約翰.斯圖爾特勳爵和他的兄弟伯納德.斯圖爾特勳爵〉,約1638,安東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

范.戴克因能精準描繪出富豪們的奢華衣物,而受到當時富豪們的追捧。這幅真人大小的肖像畫作,是第三代倫諾克斯公爵的兒子們,兩人約十七、十八歲,身上絲綢的質感,展現一身貴族氣息。

〈六十三歲自畫像〉,1669,林布蘭(Rembrandt)

〈六十三歲自畫像〉,1669,林布蘭(Rembrandt)

在林布蘭大約四十年的繪畫生涯裡,約有八十幅自畫像留存至今,有素描、蝕刻版畫與油畫等不同形式,數量遠遠超過同時代的畫家。有一說是,透過自畫像的繪製,可以少了支付給模特兒的費用,也能自由地嘗試各種色彩實驗。

〈六十三歲自畫像〉是林布蘭在1669年離世前所繪製的三幅自畫像之一。其實自畫像裡的人物本應是較英挺的姿態,但據博物館導覽人員說明,因顏料經歷長年褪色的緣故,衣服與畫面之間的界線糊化了,就成了相較臃腫的身形。

〈抹大拉的瑪利亞〉,Guido Reni
〈抹大拉的瑪利亞〉,1634到1635,吉多.雷尼(Guido Reni)

探索與創造:壯遊風潮

〈威尼斯:卡納雷吉歐區入口〉,約1734–1742,卡納萊托(Canaletto)

十八世紀英國盛行「壯遊」,貴族子弟除了結交歐洲貴族、融入上流社會,也透過接觸古代與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增進自我藝術涵養;同時,委託當地畫家作畫成為一種風潮。除此之外,他們也會將繪畫、雕塑等藝術品帶回家鄉,作為壯遊的聲望展示。

〈威尼斯:卡納雷吉歐區入口〉,約1734–1742,卡納萊托(Canaletto)

〈威尼斯:卡納雷吉歐區入口〉,約1734–1742,卡納萊托(Canaletto)

卡納雷吉歐運河是威尼斯僅次於大運河的重要水道,卡納萊托改變透視形成更戲劇性的構圖:讓最右邊建築比實際更銳利,開闊的河道也使橋樑離觀者更靠近,進而看見兩側的建築。這幅畫與〈威尼斯:城堡區聖伯多祿聖殿在1879年作為一對作品捐贈給英國國家藝廊;但這兩幅並非是同一組作品。

〈依莎貝爾.德.波爾塞爾女士〉,約1805前,法蘭西斯科.德.哥雅(Francisco de Goya)

這幅畫作被認為是哥雅最傑出的肖像畫之一,他以生動筆觸勾勒出蕾絲的細節和透明感。哥雅是18世紀西班牙知名畫家,曾先後服務三位西班牙國王:查理三世、查理四世和斐迪南七世。他的作品風格多元,既有早期皇家掛毯的嬉戲風格,也記錄19世紀初期半島戰爭的憂鬱畫風。

〈依莎貝爾.德.波爾塞爾女士〉一作,在1980年對畫作以X射線攝影檢測時,發現人物的下巴還藏有另外一名男性的眉毛,原來這幅畫是覆蓋在一位男士肖像上,直接繪製成新的作品。

由於兩幅肖像畫之間並沒有保護層,顯示可能作畫時間非常相近,或是這幅畫中途並沒有離開過哥雅的畫室。而畫作相疊的狀況,時常發生在政局動盪時期,不容易取得物資;或是藝術家特別貧困的時候。

〈海洛和利安德的離別〉,1837前,約瑟夫.瑪羅德.威廉.透納(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

〈海洛和利安德的離別〉,1837前,約瑟夫.瑪羅德.威廉.透納(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

透納是英國重要的浪漫主義風景畫家,被譽為「光的畫家」,他筆下的風景和海景充滿絢麗色彩。他擅長捕捉大自然的壯麗,這幅〈海洛和利安德的離別〉打破神話主角時常位居中位的慣例,將這對情侶隱藏於海邊的陰影,以變幻莫測的夜空作為悲劇的暗示。

〈查爾斯.威廉.蘭姆頓肖像〉,又稱〈紅衣男孩〉,1825,湯瑪斯.勞倫斯爵士(Sir Thomas Lawrence)

〈查爾斯.威廉.蘭姆頓肖像〉,又稱〈紅衣男孩〉,1825,湯瑪斯.勞倫斯爵士(Sir Thomas Lawrence)

〈紅衣男孩〉在1967年成為第一幅印在英國郵票的畫作,但這幅是在2021年才進入英國國家藝廊的館藏,在此之前都是私人收藏,顯示極高評價的人氣。畫作暱稱〈紅衣男孩〉,反映出20世紀初以服裝主色為兒童肖像命名的習慣,而這幅男孩肖像由其父親約翰.喬治.蘭姆頓委託創作,花朵顯示稚幼的年輕氣息。

光線與色彩:印象派繪畫

印象派興起於十九世紀晚期的巴黎。這個名詞最早來自對一群藝術家不以為然的藝術評論;主要代表人物包括馬內、塞尚、雷諾瓦和莫内。印象派畫家經常使用明顯的筆觸,強調光線變化的效果,並強調取材於日常生活之中,有點像是畫出腦中對特定畫面的快照結果。

〈音樂咖啡廳一角〉,約 1878–1880,愛德華.馬內(Edouard Manet)

〈音樂咖啡廳一角〉,約 1878–1880,愛德華.馬內(Edouard Manet)

音樂咖啡廳是19世紀後半於巴黎新興的娛樂場所,由於經濟實惠、表演豐富,吸引社會各階層的人在此交遊,尤其吸引與印象派相關人士往來的藝術家和作家歡迎。

馬內最初是以一間法式咖啡廳為背景,但過程中他將畫面一分為二,成為兩幅作品;右半部後來成為這幅〈音樂咖啡廳一角〉,左半部〈咖啡館〉收藏在瑞士溫特圖爾的奧斯卡.萊因哈特藝術館。

結果似乎在畫作的過程裡,發現還需要更大的面積才能呈現熱鬧氛圍,所以在畫面的右邊還有加了一小塊畫布,從前方男士藍色衣服的深淺即可判定增加的畫布範圍在哪。

〈窗前的果盆和啤酒杯〉,1890,保羅.高更(Paul Gauguin)

高更原為股票經紀人,閒暇時學習繪畫,後才致力追尋藝術生涯。

在經濟寬裕時,曾購藏六幅塞尚的畫作,特別珍愛其中的〈靜物與水果盤〉,1890年他將這幅畫隨身攜帶,約在同一時期畫下這幅致敬塞尚的作品。他在畫中臨摹許多塞尚畫作的元素:水果、陶器、皺成一團的桌布和右下角斜擺的刀。

短斜線的筆觸和扁平的透視法,將前景和遠處融合在一起,也讓人聯想到塞尚。左下角顛倒的「P Go」簽名式始於1890年左右;這樣的簽名看起來就像是刻在桌面一樣。

鳶尾花,約 1914–1917,克勞德.莫內(Claude Monet

〈鳶尾花〉,約 1914–1917,克勞德.莫內(Claude Monet)

1883年,莫内在巴黎西北部的吉維尼買下一棟房子,在庭院種植各式各樣的花卉,包括多種鳶尾花。他在晚年創作了約二十幅鳶尾花系列作品,這一幅似乎是站在花園裡的日式小橋俯瞰鮮花環繞小徑的角度。

筆觸快速,厚重的紫色、藍色和綠色,在畫布多處沒有塗到顏料,看似留白,但很可能是受到白內障的影響,使他無法細膩作畫。由於這幅畫在莫內過世時還留在畫室中,因此無法確認是否為完成狀態。

〈長草地與蝴蝶〉,1890,文森.梵谷(Vincent van Gogh)
長草地與蝴蝶〉,1890,文森.梵谷(Vincent van Gogh)

奇美博物館票券資訊|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票

《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展期5/2至9/1

《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展期5/2至9/1

相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