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麗計程車行拍攝地點】走進嘉義小黃司機的生活,品嚐經典小吃老店
嘉義火車站曾在1933年獲得全島第一摩登車站的美譽,也是臺灣首座三鐵共構車站,串聯著臺鐵縱貫線、糖鐵北港線和阿里山林業鐵路。作為重要的交通樞紐,當時吸引眾多移入人口前來賺取生計,計程車司機也成為產業發展的重要一環。
出生嘉義的陳俊文,他將家族於嘉義縣市經營的華麗計程車行,融合自己身為數學教師的背景,在2019年創作臺灣第一本探討計程車車行的散文著作《華麗計程車》,寫下跳錶背後的人生哲理。後來,這本書被改編成電視劇《華麗計程車行》,於2024年初首播。
*此篇原文刊登於高鐵雜誌 TLife 2024年5月號〈隨陳俊文開著華麗計程車,一起探索嘉義市區〉
華麗計程車行netflix影集原著:《華麗計程車》
小黃計程車是臺灣熟悉的日常風景,背後那些大大小小的運將人生,無非都是為了「生存」兩字。陳俊文分享:「父親是白手起家創業,明明是一無所有的人,卻敢將車行取名『華麗』,是環境,是時代,也是希望。」《華麗計程車》不僅記錄著家族創業艱辛的歷程,更詮釋了無數臺灣小人物的拼搏身影。
- 華麗計程車行線上看頻道:Netflix、Line TV
華麗計程車行嘉義人的故事:兜轉眾人的日常痕跡 嘉義車站
嘉義總共設有三大計程車排班站,分別是嘉義轉運站、嘉義火車站前站與高鐵嘉義站。其中,嘉義火車站前站排班站又稱為「嘉鐵排班站」,色彩鮮明的小黃計程車沿著U字型車道列隊停放。車身印有司機名字代表著個人計程車,隸屬於車行的計程車則會標示所屬車行的名稱。
計程車在排班站的數量多寡,取決於自強號的時刻表。每天能接載多少趟數,司機心中各有效率的評估考量。當只有區間車經過時,下車的乘客可能是附近的居民,載客需求低,司機們便會選擇在其他地方接單代替。但是,隨著自強號列車到站時間接近,司機們便會紛紛聚集在排班站等待,藉此招攬下車的觀光旅客與外地遊客。
根據陳俊文分享的行話,嘉義車站前的計程車生態可分為「籠仔內」和「籠仔外」兩類。進入排班站排隊稱為「進籠」,只有繳交車行團費的司機才擁有進入籠仔內的資格,裡頭是得明確遵守規範的計程車自治圈。相對地,未能進入籠仔內的司機則被稱為「散鳥」,只能在車站前銅鐘周邊的路段等待接客的機會。
由於嘉義車站正在進行鐵路高架化工程,往返前後站需要抽取通行證。抵達嘉義車站後站的嘉義轉運站,人們可以看到另一種計程車排班站的樣態。計程車司機的排班站講求空間靈活度,休息區配置了機能性高的移動式椅凳,而後方則掛著一面白板,方便司機們在上面留言互相溝通。
近年,嘉義車站也經歷微改造,利用減法設計拆除多餘的物件,重新突顯古蹟立面與窗型樣貌。這不僅讓人重新欣賞到車站的細節,還可以配合附近的「嘉義之心城市願景館」和「嘉義市立美術館」,兩者皆是散步即可抵達的範圍,透過主題展覽更深入認識地方故事。
華麗計程車行拍攝地點|車站後方的移民聚落 小澎湖、小副瀨
嘉義以縱貫線鐵路作為市區的分界。人們通過四支擋(sì-ki-tóng,平交道之意)進入東邊區域,俗稱為「市內」;西邊區域因曾有糖鐵北港線,舊稱北港車頭。嘉義車站早期作為貨運集散地的經濟運輸路線,需要大量的搬運勞力,匯聚了嘉義車站後方的島內移民聚落,包括從澎湖搬遷來的「小澎湖」,以及從東石副瀨村遷居至此的「小副瀨」。
小澎湖的無名雜貨店,正是電視劇《華麗計程車行》中角色阿霞家的雜貨店一景,實地依然充滿1970年代懷舊氣息。另一方面,嘉義的娛樂產業主要聚集在發展相較緩慢的後站區域,這一帶也是夜班司機熱門的聚集地點。
小澎湖聚落裡的戶距相當緊密,巷弄也蜿蜒無規則。對於這裡的住家樣貌有幾種說法,除了仿造澎湖的擋風與防禦功能;另一種說法是過往經歷了地震重建,當時佔地為先,因此形成每一戶門口沒有固定方向的特色。
要尋找澎湖人的身份宣告,可由聚落兩處得到訊息。像是鐵軌旁歷史悠遠的臺鐵站長宿舍,有些樓面新舊門牌並存,新的門牌雖然重整為後驛里,但仍然保留著舊有門牌「小澎湖」的字樣作為時代線索。
另一處是小澎湖居民輪值爐主的聖安宮,香爐外觀坦蕩地標示「小澎湖」,內部的吉昇堂八家將壁上彩繪相當典雅,臉譜、服飾和陣勢舞步展現藝術的可看性。
另一側的小副瀨,以全臺密度最高的「日本王爺義愛公」信仰為特色。在三百公尺內,人們可以找到主祀義愛公的富義宮,以及陪祀的富南宮和富安宮。義愛公是從東石副瀨村分靈過來嘉義市,原型是日治初期被派來臺的日籍警察森川清治郎。村民感念祂曾為村落設立學堂,並投入資源教導村民識字與傳授正確的衛生知識,對待副瀨村用心良苦,後人便以祂落腮鬍和官帽形象敬奉至今。
華麗計程車行小說原著地點:人氣小吃的聚集地 文化路夜市
陳俊文在《華麗計程車》寫道:「你是嘉義人,若沒開過文化路,就不算會開車。」一言道出1990年代嘉義人,若想要證明自己開車技術好,就得先成功開出文化路夜市的勇者考驗。
遙想往事,陳俊文提及當年的夜市長度是現今的兩倍,從國立嘉義女子高級中學那頭為夜市起點,熙來攘往的熱鬧氛圍一路綿延至舊遠東百貨大樓。自2015年起, 晚間七點至晚間十一點期間,文化路實施行人專用的徒步區管制措施,車輛被禁止進入限制區域,方便行人自在地在遊逛。
城市地景隨著都市更新而改變,書中提及的文化新村在多年前已拆除,成為今日的文化公園停車場。停車場邊界那幾棵蒼翠挺拔的綠樹猶如歲月裡不服輸的堅韌不拔,庇護著周圍迄今屹立不搖的文化路美食。
例如,1976年創立的老張米糕,因年輕一代的創新挹注,近期成為新穎馬賽克磚店面的「阿岸米糕」。新舊融合的老字號,至今講求紅檜木桶古法炊製,粒粒分明的長糯米覆蓋一層軟嫩滷肉,撲鼻而來的金勾蝦香氣;另外再附上一碗古早味菜羹或是免費供應的柴魚湯,任誰都會食欲大增。
阿岸米糕 元創店
- 嘉義市西區文化路5號
- 16:00-00:00
「阿娥豆漿豆花」也是文化路夜市的經典店家,綿密豆花體配上酥脆油條,與其他縣市常見的糖水豆花不同,濃郁的豆漿基底反而是嘉義人從小到大的日常味蕾。如今,豆漿豆花也成為遊客到訪嘉義的人氣指定。
阿娥豆漿豆花
- 嘉義市東區延平街233號
- 14:00–23:00,週二公休
關於嘉義的甜品選項還有阿里山野生愛玉,文化路與康樂街交岔路口旁的「老湯愛玉仙草芋圓紅豆湯 」是正老牌50年老店。第二代老闆跟我們介紹,野生愛玉子需要透過含有礦物質的水,才能順利將愛玉果膠搓洗出來。凝結成膠的愛玉凍會有紅褐色的細絲,而塊狀的邊緣還會滲出水珠。
愛玉常與檸檬、蜂蜜等食材一同搭配成為一碗消暑甜品。然而,真正的愛玉在加熱後仍能保持凍固狀態,店家甚至會在冬天加入燒仙草,以示其真材實料。
- 15:00-23:30(週一公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