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東旅遊地圖】羅東歷史走讀,走訪阿束社船仔頭和羅東大街

阿束社船仔頭
阿束社船仔頭。

羅東旅遊景點推薦:從羅東城隍廟、勉民堂窺探羅東的開墾史

早期對於宜蘭的印象是得先翻山越嶺經過北宜公路,再一路左甩右晃的九彎十八拐才會抵達那片田園風光,交錯的小徑以及空氣中覆蓋上一層朦朧的濕氣,構成許多人嚮往的海角天涯。

除了北宜公路,作家黃春明曾用一段話介紹前往宜蘭的交通路徑:「另一條路是沿著太平洋沿岸的濱海公路,快到宜蘭的途中,可以看到海洋中的龜山島;還有一條是鐵路,需要穿過二十六個山洞哪!」簡明扼要地表達了通往宜蘭的路徑背後,都是宜蘭人返鄉的艱辛難行。

到了2006年,雪山隧道正式通車,縮短了宜蘭對外連接的距離,成為西部城市前往宜蘭旅遊的重要道路。至於回程,我常與朋友選擇從台2線濱海公路返回,依山傍海的濱海公路景色秀麗,從公路上眺望海面中的龜山島,成為旅程結尾的視覺象徵。

這趟宜蘭羅東旅程,我意外地從羅東城隍廟認識當地的開墾史,以阿束社船仔頭為起點,走訪羅東大街,重新認識羅東地方發展的另一種風貌。

羅東歷史:從彰化遷徙而來的平埔族「阿束社」

羅東地名來自於群聚林中的猴子。作為臺灣的林業重鎮,羅東曾經佈滿樟木、正榕和相思樹,噶瑪蘭人稱猴子為「老懂」,後來這個發音延續為今日的羅東。

羅東清潭路上有塊大石頭,上面標示著「阿束社船仔頭」六個大字,背後是一段冒險犯難的開墾史。十九世紀初,原居住在臺中、彰化一帶的平埔族傳統領袖潘賢文帶領族人跋山涉水到宜蘭開墾,但1806年時與漳州人爭地不成,退至蘭陽溪南岸發展聚落,一度成為當時清朝官方與沿岸海盜拉攏的關鍵勢力。羅東地名裡的阿里史社、阿束社、北投社和東螺社都是過往平埔族開墾的痕跡。

羅東城隍廟裡頭有奉祀平埔族傳統領袖潘賢文,感念開拓羅東的功勞。
羅東城隍廟裡頭有奉祀平埔族傳統領袖潘賢文,感念開拓羅東的功勞。

1809年,宜蘭再度發生漳泉械鬥,漳州人攻佔羅東。依照《羅東鎮志》內容記載,潘賢文在此次事件喪生。現今前往羅東城隍廟,裡頭有立牌祭祀潘賢文,紀念他對羅東開拓的貢獻。阿束社渡船頭是漳州人佔領羅東後發展水路運輸的重要地點,成為貨物集散中心,不僅是早年船隻裝卸貨物的靠岸之地,貨物也會先存放在周邊的倉庫和鹽館,再發送至零售商家。

羅東走讀:羅東城隍廟寄附碑也能略知地方事

羅東城隍廟最初是大眾廟,由於裡頭祭祀潘賢文,地方的人也稱之為番仔廟。日治時期,為了避免廟宇在皇民化運動中被拆除,開始供奉觀音佛祖,並另外取名為慈德寺,因此羅東城隍廟擁有許多別稱。從大眾廟轉變成城隍廟,主要是透過羅東街首任街長陳純精主持,在羅東城隍廟虎邊壁堵上的「昭和八年葵酉季冬竣工宜蘭新永昌製」寄附碑上,可以看到發起人列表與當時群眾的捐款金額和名字。

羅東城隍廟寄附碑為新永昌燒製
羅東城隍廟寄附碑為新永昌燒製。

若單提及陳純精可能有點陌生,但多數人一定聽過他的後代,他的曾孫女就是臺灣政治評論家陳文茜。陳純精生前積極推動羅東成為太平山林場的木材集散地,為了感念他對地方工商發展的影響,如今羅東文化工場旁的一條道路便以他的名字命名為「純精路」。

羅東城隍廟之寄附碑上,鮮明紅字「宜蘭 新永昌 製」代表當時專營手繪彩磁的店家。根據國家文化記憶庫的紀錄,宜蘭「景陽畫室」創辦人顏金鐘就是在新永昌學習手繪彩瓷的技藝。當年透過日本人教授在白磁磚上彩繪釉彩和寫字,並將圖案燒製在磁磚上,羅東城隍廟的寄附碑便是屬於此技法的產物。

景陽號手繪彩磁中的走獸題材
景陽號手繪彩磁中的走獸題材。

至於龍邊和虎邊櫃臺腳的水族與走獸圖騰,經〈宜蘭景陽號手繪彩磁之研究〉一文整理,也是來自景陽號的彩磁作品。廟內彩繪雖然目前我找不到資訊佐證繪師的來源資訊,但內部擁有許多精彩的磁磚圖騰,例如兩塊磁磚拼成一個完整的花瓶、可愛與寫實兼具的公雞彩繪和眾多吉祥的鳥禽圖案。

羅東旅遊地圖:振泰街與溪南三大鸞堂之首勉民堂

羅東中正路舊稱羅東大街,自清朝以來就是當地商販群聚的街道。如今,這一帶依然是熱鬧滾滾的街區,早上的中正路、中正街和中山路連接起來的路段是當地人採購民生用品的傳統市場;晚上另一邊的民生路、民權路、公園路和興東路的塊狀街區則是人山人海的羅東夜市。

其中有一條連接兩地的過渡街區「振泰街」,聚集著美甲美睫、印尼百貨、東南亞風味餐館與服飾店鋪。振泰街是為了紀念羅東大善人藍新,其祖父藍火焰經營振泰商號而致富。藍新會照價收購山邊居民賣不出去的木材,以及協助棄嬰問題等善行義舉而聞名,因此當地流傳著「沒人愛,賣乎藍振泰」的俗語。

振泰街是為了紀念羅東大善人藍新
振泰街是為了紀念羅東大善人藍新。

另一方面,藍氏是羅東的地方望族,人才輩出,包括早年的議員藍淥淮、羅東第一屆鎮長藍文炳和知名水彩畫家藍蔭鼎皆出自於羅東藍家。中山路上的縣定古蹟勉民堂也與藍氏家族有關,廟身建於1827年,當時是噶瑪蘭廳羅東堡的行政辦公室,後方為藍家書房。

官方辦公室遷址他處後,建築成為藍家私塾。建築特色以官式建築獨有的三窗九門著名,到了藍新這一代倡建勉民堂,成為扶鸞問事的鸞堂,與五結正勉堂和羅東勸世堂並稱為溪南三大鸞堂。

勉民堂以官式建築獨有的三窗九門著名
勉民堂以官式建築獨有的三窗九門著名。

在附近兜轉了一整個早上,中午可以選擇勉民堂對面的七十年老店「肉粽李」用餐。每一顆肉粽都是當天清晨綁的新鮮食材,搭配一碗從阿公總鋪師那代傳下來的香菇肉湯,品味美食的同時,趁時消化從周圍大量吸取的拓墾故事。

肉粽李(肉粽與香菇肉湯)
肉粽李(肉粽與香菇肉湯)

肉粽李

  • 宜蘭縣羅東鎮中山路三段147號
  • 12:30–22:00

相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