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龜一日遊】六龜山茶特色,走訪六龜老街美食:太和堂藥房烏梅汁
六龜以其悠久的原住民文化、日治時期的樟腦產業,以及戰後的公路開發吸引大量外來人口,使其形成多元文化。如今,造訪六龜,人們可以前往順發茶園,了解當地的茶文化,並參與特色茶品的品嚐和DIY體驗。六龜老街上的太和堂藥房已有百年歷史,他們推出自製的烏梅汁,為傳統中藥材注入了新的詮釋。此外,荖濃公廨作為大武壠族的信仰中心,展示了族人的傳統信仰和文化,並表達對祖靈的感恩之情。
六龜一日遊
山城的美好大概是行經蜿蜒的山路後,好不容易抵達的踏實心境。從嘉義啟程,沿著國道1號和台84線至台南玉井,接著至南橫公路的山區路段,接著行經芋冰城林立的甲仙大街,開始有重機車隊從旁疾馳而過,當眼前出現荖濃溪的景色,便意識著六龜到了。
高雄市的六龜區位在中央山脈和屏東平原的交接處,原先是布農族和大武壠族等原住民族的居住地。日治時期為了拓展全臺的樟腦經濟,以出口給歐陸各國製成軍事用途的無煙火藥,便在六龜設置「臺灣採腦拓殖合資會社」,招募大量勞動者進入山中成為焗腦工人。同時,許多原有伐木背景且希望改變家計的客家人也南下參與生產。
戰後,為了開闢通往臺東關山的南橫公路,政府輔導許多榮民至此開墾,加上原先在此生活的閩、客和原住民族,長年的生活融合形成了當地自成一格的多元文化。
六龜山茶特色|六龜山茶園:順發茶園七間茶屋
順發茶園是由茶農第三代經營的品牌,起源於金萱茶。起初,家族周圍種植著金萱茶,但隨著野生山茶的興起,金萱茶逐漸式微。在山茶興盛之後,他們開始以野生山茶製作輕發酵的青茶,延續了父母親的製茶技藝。
接手製茶廠後,他們也開始擴展產品線,研發多種茶品。除了茶葉加工生產擴展至紅茶和山茶酸柑茶外,還引進了機器生產圓形茶餅和獨特的巧克力茶磚,之後又透過不同工序製成特有的白茶。
為了發展六龜山茶品種的特色,夫婦倆特地前往新竹的客家聚落,考察酸柑茶的古法製作,並將其結合家中栽種的山茶,打造六龜地區的專屬特色。每年12月至翌年2月,順發茶園七間茶屋甚至提供團體預約,體驗季節限定的台灣原生山茶酸柑茶製作DIY。
製作酸柑茶的過程非常繁複。首先,將洗淨後的虎頭柑開洞,將裡頭的果肉挖空,並挑出種籽;接著將挖出的塊狀虎頭柑果肉剪碎成一絲一絲的狀態,再與山茶、茶乾混合。隨後將吸附山茶水分的虎頭柑果肉填回果殼中,放入乾燥機中進行烘焙。此過程需經歷九蒸九曬,最終成為猶如石頭般堅韌的固體,即為山茶酸柑茶的成品。
另外,順發茶園期待越來越多年輕人能感受茶香的迷人魅力,但發現許多年輕人其實並不熟悉泡茶的方法,他們特地將原有的茶葉改良成巧克力茶磚。這些茶磚就像是大塊的巧克力,扳下一塊就是一次的泡茶用量。作為送禮,也顯得相當貼心且氣派。
- 高雄市六龜區和平路251-5號
- 08:00-21:00
- 六龜另有「六龜山茶故事館」可供參觀,高雄市六龜區和平路223號
六龜老街上的驚喜小食:太和堂藥房&劉家果園
六龜曾是重要的樟腦產地,繁榮一時。許多焗腦和伐樟的工人都曾在六龜老街上購買生活必需品。儘管樟腦業已走入歷史,但老街仍保存著許多歷史悠久的建築和產業。
例如太和堂藥房,門前高掛的匾額是創業六十週年的祝賀,上頭標示的日期是民國六十七年。推算下來,太和堂創立於1918年,比六龜國民小學(前身為六龜公學校,創立於1921年)還早。百年藥房濃厚的時光風韻,都在古老器具上彰顯歲月的痕跡。
面對傳統中藥房的凋零,太和堂藥房希望扭轉人們以為要抓藥帖才上藥房的傳統印象。他們販售滷包或十全大補湯的養生湯底,提供民眾可以在家燉煮,將中藥材融入在日常生活中。
為了迎合現代人隨拿隨吃的便利性,太和堂藥房近期開始販售自製小品,像是以甘草、洛神、烏梅、陳皮、山楂和黑棗燉煮的烏梅汁,藉此消除大家的心火;另外還有傳統古早味的草仔粿與茶葉蛋,成為六龜老街上隱藏版的人氣小點。
太和堂藥房
- 高雄市六龜區光復路22號
- 08:00-18:00
想要採購六龜老街的伴手禮,可以前往附近的「劉家果園」。這裡有帶著蔗香味的香水巴掌蓮霧,以及被譽為蓮霧界LV的六龜黑糖芭比,顆顆亮麗的紅潤果色與清脆的口感,每一口都是清甜的風土滋味。
六龜劉家果園
- 高雄市六龜區光復路258號
- 08:30-22:00
活化日治時期招待所:六龜老街池田屋
近年六龜街上的「池田屋」透過歷史文化保存,重現日式建築風華,並舉辦展覽活動活化空間。而池田屋最初的創立則是與採樟產業相關,由日本人池田兵太郎在1929年開設「池田屋旅舍」,作為軍警從平地進入六龜山地部落之間的招待所,在臺灣開發的歷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戰後被高雄客運買下並設立六龜站點,至今依然保留客運站指示、售票口和候車亭風貌,承載著許多六龜人搭車出外讀書或是前往其他城市的集體回憶。
- 高雄市六龜區華南街9號
大武壠族的祖靈信仰中心:荖濃公廨
荖濃公廨是六龜地區保存平埔族文化較完整的地方。作為大武壠族的主要信仰中心,這裡尊稱祖靈為番太祖或Kuba祖。公廨的建築形式相當簡樸,傳統是由竹子和茅草構成,現代則以石頭和混凝土為主要建材,僅有三面牆,沒有門。在荖濃公廨,人們還可以看到屋頂和內部裝飾著烏鴉的塑像,代表著守護部落的精神含義。
根據現場的展覽資料顯示,公廨的祖靈信仰被視為「祀壺信仰」。當人們進入公廨時,會看到放在大石頭上的「向缸」,容器裡的「向水」正是祖靈的象徵。在早年醫療資源不發達的時候,族人會前來徵求番太祖的同意,取水飲用,以祈求平安和健康。
「笴」指的是箭杆,而「向缸」兩邊則有「向笴」。上頭的竹籤插上生肉,並以鮮花裝飾,原因是番太祖的形象是女性,公廨內的器物往往以鮮花點綴,以示尊崇。
透過寶來人文協會製作的「平埔荖濃公廨」介紹影片,張運正老師分享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對於族人來說是諸事不宜的「禁向」。他們相信春回大地之時,正是萬物甦醒,繁衍後代的重要時刻。為了資源永續,從禁向開始的半年內,族人都不得嫁娶及打獵,需專心於農事,直到農曆九月十五日的「開向日」解禁。
在開向日這一天,除了進行更換向水的儀式外,也代表著諸事皆宜,族人會準備肉豬、山菜、檳榔、香菸,以及自釀的大滿酒(Taivoan,小米酒)等豐富佳餚,並一同在廣場上舉行牽戲的歌舞活動,向番太祖祭祀,表達一年一度的感謝之情。
荖濃公廨
- 高雄市六龜區頂濃路49巷6號(清奉宮旁)
- 農曆九月十五日的開向日,一般民眾可自行前往觀禮
- 部分原文刊登於微笑台灣:〈體驗高雄六龜多元文化,特色山茶、百年中藥房和祀壺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