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山頭水庫一日遊|用LINE走讀嘉南大圳,解鎖八田與一的百年工程

烏山頭水庫一日遊

位在台南官田的烏山頭水庫,是台灣少數歷史超過九十年的大型水庫,園區內仍保存多處日治時期的水利設施並持續運作。水庫至今灌溉著嘉南平原的農地,孕育出豐富農產;也因風景優美而成為民眾可入園參觀、賞花與認識水利工程的重要觀光與環境教育據點。

建設推手為「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這位土木工程技師從1910年自東京帝國大學畢業後便在台灣任職定居,直到1942年過世,期間對台灣早期農業水利工程做出深遠貢獻。

烏山頭水庫一日遊 大圳未來研究所

烏山頭水庫風景區內除了八田與一紀念園區,也保存了近百年的工程足跡。像我一樣沒有工科背景的旅人,可以加入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推出的LINE情境遊程「大圳未來研究所」,透過淺顯易懂的插畫與任務提示,依序走訪水庫周邊各個地點,展開一段南國水路的探險旅程。

介紹嘉南大圳與烏山頭水庫

嘉南大圳主要灌溉範圍橫跨雲林、嘉義到台南,是台灣規模最大的農業水利系統。百年前的南台灣常因夏雨冬旱的氣候而歉收,農業長期缺乏穩定水源;嘉南大圳的誕生,將有限的水資源進行有效地分配。除了建造烏山頭水庫之外,八田與一還設計出「三年輪作制」的給水方式,以三年為一週期的供水循環,使得上游至下游的區域都能獲得足夠的灌溉水源,大幅增加農作物的收穫量。

日本技師八田與一設計與監造的烏山頭水庫,從1920年1月開始興建,由日籍與台籍技術人員、勞工共同興建,耗時十年完成,現由農田水利署嘉南管理處營運。進入烏山頭水庫風景區後,打開 LINE 情境遊程「大圳未來研究所」,第一站來到舊送水口位置。

舊送水口

烏山頭水庫 舊送水口

若農田需要灌溉,工作站會依作物特性與灌溉面積計算預計的用水量,並回報至嘉南管理處,由水利會統整後,再通知烏山頭水庫的放水日期與水量。水庫放水後,水會從送水口噴出,沿著幹道分流至支線,再由支線分至分線,最後透過小給水路流進田裡;灌溉後多餘的水則會從排水路排出。

縝密的配水系統背後,各地的「掌水工」扮演關鍵角色。他們是官方與農民之間的溝通橋樑,需依天氣變化與各地耕作習性協調用水順序;同時負責圳道維護,確保水能在需要的時候,順利送達每一片農田。

八田技師紀念堂

舊送水口在 1997年新送水設施完工後,已退居為輔助角色。旁邊有一間八田技師紀念室,館內陳列八田與一與妻子八田外代樹的生活文物,以及當年建造水庫的珍貴老照片。1945年,八田外代樹面對喪夫悲傷和日本戰敗得被遣返的多重打擊,這裡也是八田外代樹投水殉節的地點。

溢洪道

烏山頭水庫 溢洪道

烏山頭水庫從空中俯瞰的形狀酷似珊瑚,因此又被稱為「珊瑚潭」。從八田技師紀念室往大壩方向前行,途中會經過一座鮮紅的珊瑚橋,現今的橋體是在1986年重建,早年則是大崎村民往返嘉南村的重要通道。隨著聯外道路建設完備,如今珊瑚橋的另一端已不再開放通行。

不過站在橋上,仍可清楚看見維護水庫安全的溢洪道;當水位超過安全高度時,超出水庫蓄水量的水便會從此處緩慢排入官田溪,避免泛濫成災。

烏山頭水庫大壩石堤

烏山頭水庫大壩石堤

烏山頭水庫的壩體並非直接築於河川上,而是透過引水隧道匯集上游水源,形成一座離槽水庫。為了降低地震對混凝土壩體的影響,當時特別採用「半水成式工法」:施工時,先以鋼筋混凝土打造底部截水牆,其餘砂石材料則由蒸汽機關車運至壩址堆砌,再以強力水柱噴射,使得水流帶動砂土分層沉積:外層為較粗的鵝卵石,內層則由被沖刷進去的細黏土形成不透水層。最後透過反覆夯實,排除空氣、提高密實度,確保整體結構更為堅固。

火車頭

烏山頭水庫

建設水庫時仰賴大量重型機械,當年更從隆田火車站鋪設一條「水鐵」直抵烏山頭水庫,負責兩地的物資與人員運輸。據記載,當時共有七座比利時製造的蒸汽火車頭,如今園內仍保存其中一具。過去車頭後會連接多輛氣壓式翻斗車,沿著鐵道運送機具、砂石與工人,成為加速築圳工程的重要力量。

烏山頭水庫風景區

目前,火車頭與太陽能電動船碼頭之間的壩體已改為人行步道,讓今日的旅人能沿著昔日火車行經的軌跡漫步。烏山頭水庫也有著名的季節奇景:遊艇碼頭水域中的小島與岸邊遍植落雨松。每到秋冬,水庫中央便有叢叢橘紅色彩,倒映在水面波光。

大圳未來研究所
旅人在園區時搭配LINE情境遊程「大圳未來研究所」的互動內容,一邊更深入認識眼前經過的風景。

殉工碑

烏山頭水庫 殉工碑

在建設嘉南大圳的過程中,以八田與一帶領工程團隊開鑿「烏山嶺引水隧道」最為艱鉅。為了將曾文溪水源引入烏山頭水庫,成為嘉南大圳穩定供水的核心,工程必須穿越烏山嶺的斷層帶,加上地底蘊藏大量天然氣,使得隧道開挖過程中多次發生爆炸意外。

在1930年完工後,為了紀念在施工期間因意外與疾病而殉職的 134 位工作人員,園區內設立了追悼的殉工碑。碑體下方刻有八田與一親撰的悼念碑文,其餘三面則以殉職時間排序姓名,不分台灣人或日本人,也不論官階高低,一視同仁。這在仍處日本殖民時期的台灣,是相當罕見的做法。

直到今日,殉工碑前依然會定期擺放清酒與茶,悼念當年為工程付出生命的亡者。

烏山頭水庫 殉工碑

烏山頭水庫風景區的旅客服務資訊

烏山頭水庫
  • 台南市官田區八田路三段500號
  • 開園時間:08:00–17:30
  • 烏山頭水庫門票:
全 票100元
半 票1. 六歲以上至國小以下(含),憑健保卡或相關證件。
2. 軍警人員,含退除役官兵、替代役役男,憑相關證件。
3. 台南市民,憑身分證。
60元
優待票1. 四歲(含)以上且未滿六歲之學童,憑健保卡或相關證件。
2. 六十五歲以上年長者 ,憑身分證。
40元
居民優待票台南市官田、六甲、東山、大內等四區居民,憑身分證。25元
免費優待1. 未滿四歲之兒童,憑健保卡或相關證件。
2. 身障人士及陪同身障人士者一名,憑身心障礙手冊。
3. 志工服務年資滿三年服務時數滿300小時以上,持有志願服務榮譽卡憑證者。
風景區門票僅限大門口現金購買,無對外(含網路)販售套票。
  • 備註:烏山頭水庫親水公園開放時間5月到10月。

八田與一對台灣的貢獻與八田與一紀念園區

八田與一紀念園區

烏山頭水庫風景區內的八田與一紀念園區,過去為了讓參與水庫建設的技術與工程人員居住,曾興建多達六十八棟宿舍,供兩百多戶家庭使用。

在園內的〈我家門前有條圳:嘉南大圳開工滿百週年主題展〉中可見,八田與一相當重視員工的運動休閒娛樂與生活所需,當時設立醫院、學校、箭術練習場、網球場與大浴場,並定期安排電影放映、布袋戲和歌仔戲等活動,凝聚職員之間的向心力。

以上的建築已不復存在,如今可見的四棟建築皆依當年八田與一舊宅與員工宿舍的原貌重建,分別是八田宅、負責機械的技師市川勝次與田中義一比鄰而居的雙連棟日式宿舍、曾接任出張所所長的阿部真壽宅,以及技師赤堀信一的家。赤堀家的女兒後來還與八田與一長子八田晃夫結婚。

八田與一紀念園區

至於八田宅內的舊家具與生活用品,皆由八田技師故鄉日本石川縣的民眾與友好人士捐贈。當年為配合職位升等,八田宅在建築西側增建了一間洋式房間作為書房。

牆上懸掛著伊東哲繪製的〈八田與一肖像畫〉,伊東哲是八田與一的親戚,1928年受他的邀請來台任職,並以繪畫記錄嘉南大圳開發歷程,完成《嘉南大圳工事》這件重要的歷史見證作品。

八田與一紀念園區
八田宅內的牆上掛著伊東哲繪製的〈八田與一肖像畫〉。

八田與一的一生投入台灣多項重要的水利工程,例如台北下水道、高雄港興建和日月潭水力發電所等。其中嘉南大圳的完工,曾是全亞洲規模最大且世界第三大的水庫,使得數萬民農民因此受惠。

嘉南大圳完工後,八田與一遷回臺北,重返臺灣總督府擔任技師,持續參與多項水利工程,甚至創立瑞芳高工前身的土木測量學校,致力培育台灣的水利人才。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他受日本陸軍省聘為南方開發派遣要員,搭乘載有人員與物資的大洋丸,預計經菲律賓前往新加坡。不料途中遭美軍魚雷攻擊,引燃船上貨物並導致沉船,八田與一亦在這場船難中不幸罹難。

八田與一紀念園區

為了感念八田與一對嘉南平原的貢獻,曾與他共事的技師與地方農民在台灣成立「八田之友會」,並集資邀請家鄉金澤市的雕塑家都賀田勇馬打造一尊紀念銅像。銅像呈現他身穿工作服與工作靴、席地坐在堤堰上沉思的模樣。據與八田技師共事過的顏雲霄與陳彩宮先生回憶,八田與一巡查時常坐在山頭遠望,若陷入思考,便會不自覺地以手指捲繞著頭髮。

八田與一紀念園區

八田與一的紀念銅像現在坐落於風景區的制高點,背後便是他與妻子八田外代樹的墓地。從銅像的視角望去,正是他多年心力所投入的烏山頭水庫。至今,農業部農田水利署仍每年舉辦追思紀念會,延續這段深厚的台日情誼。

八田與一紀念園區

藉由LINE官方帳號「大圳未來研究所」的引導,八田與一不再只是教科書上的名字,而是在他奮鬥過的地景中,讓人理解這片土地如何因水而生、因眾人努力而繁盛,並成為南國重要的富饒水脈。百年前的工程故事終於再次浮現;透過水庫遼闊的視野,我也能在自然風光中讀懂這段深刻的人文記憶。

八田與一紀念園區開園資訊

  • 台南市官田區八田路四段66號
  • 開園時間:09:00–17:00,週三公休
  • 憑烏山頭水庫風景區門票入園

烏山頭水庫一日遊!如何加入大圳未來研究所?

大圳未來研究所
恭喜順利從「大圳未來研究所」畢業!只要前往「八田與一紀念室」出示上方的完成畫面,就能向志工領取一份小禮物喔!

LINE官方帳號的加入方式及ID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廣告

評分者:admin
評論分數
5.0

相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