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旅遊】府城三大百年茶行之一,位於新美街的金德春老茶莊。

金德春老茶行

茶,是田野調查最難處理的議題之一。

根據不同的風土條件、製程方式與沖泡方式,當熱水沖上緊縮的葉,燙開的風味多變,有些清香、有些苦澀、有些醇厚,更多的是帶有耐人尋味的回甘。就是因為變化萬千,讓茶的各派學問百家爭鳴。

也是跑田調後,我才開始學會喝茶;會喝,但不敢說自己懂,小時候甚至覺得喝茶是一件老派至極的事。一群人圍在茶几旁,等待瓦斯爐上的笛音爐作響,滾滾熱水搭配一來一往的對話,一待就是挨了好幾小時,不懂大人哪來這麼多話可以聊。

實際開始文字工作後,才親身體會綠葉展開的不只是茶香,還有人情世故的酥軟。當我的訪問對象不再只有善於言辭的經營者,更多來自於靠山臨水實際付出勞力的叔叔阿姨後,最常聽到的職人發言,就是他們謙卑地認為自己做的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若帶著訪問的心態採集,因為他們抱著與產業太近,每一件都是稀鬆平常的小事,容易句句簡短,僅會留下零碎的記錄片段。

喝茶,則是一場加溫彼此關係的盛宴。若這時候有張茶几,上頭幾個茶杯,任何一場對話都可以輕易從是非題衍生為申論題,一輪茶席下來,不僅田調的資訊齊全,可能連對方家庭的親屬架構都清清楚楚,很多的故事流轉,都在溫熱的餘溫間擺盪流露。

大概就是這些現場教會我帶點蘭花清香的是青心烏龍、金萱茶又稱為台茶12號、青心大冇是發展層次豐厚的東方美人茶較佳茶種、台茶8號的根源來自印度阿薩姆省,而我個人最喜愛的是茶湯暗紅但嚐來甘醇圓潤的蜜香紅茶。

茶葉,再也不是毫不相干的平行線,連踏入茶行,都備感親切。

茶行推薦|百年茶香,傳業五代的金德春老茶莊

金德春老茶行

位於新美街的金德春老茶行,是府城三間百年茶行其中一間。創業於1868年,超過150年的歷史,至今傳業第五代,經歷過時代的戰火與這一帶興盛的起承轉合。

新美街是米街、帆寮街和抽籤巷這三條街在行政區域修正後的統稱,依據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與臺南市文史協會共同組成的臺南研究資料庫分享:民族路到成功路早期是賣米的集散地,聚集多家碾米廠;民權路到民生路在臺江內海陸化前,曾是停泊船隻的地方,又稱為帆寮街;而金德春老茶行的位置在過去的關帝港,這裡有臺灣第一座祭祀關聖帝君的關帝廟,據說卜卦吉凶的籤詩相當精準,舊稱抽籤巷。

巷子裡的金德春老茶行,招牌斑斕,多種顏色與字體拼貼是一封封歲月的情書,歲月越長越具個性。門口掛有各式茶種的平面彩繪,原先以為是古早的茶葉廣告單,一問之下,沒想到卻是老闆親筆所繪。店內大哥淡淡一句:「是老闆的興趣。」怎麼看都不是門外漢,繪畫中的人物神韻,背景的沈鬱雄渾全被生動地勾勒出色彩,畫中的茶湯姿態有大有小,共譜出喝茶的悠哉閒適。

金德春老茶行
店家親筆所繪。

店內販賣品項百百種,大哥分享相較於外銷,金德春老茶行從開店以來比較是以臺灣在地客人為主,所以店內的銷售品項,都是百年來的熟客演算法,以高山茶為大宗。走廊上有一排醒目的龐然大甕,是昔日中國運送貨物來臺貿易的陶甕,掀開蓋子,裡面的茶葉一包包整齊排列,堆起一座座小山。櫥窗裡頭又紅又綠的茶罐,上頭堆疊金德春老茶行傳承的筆觸,大哥說:「每一代都在上頭貼貼補補、又漆又塗一些,所以茶罐才這麼多顏色。」

金德春老茶行
昔日中國運送貨物來臺貿易的陶甕成為今日的儲存空間。

由於過往港口的貿易繁華,臺南中西區許多歷史悠遠的店鋪都是狹長型的街屋,前面是銷售的店鋪,後方則是搬送貨物的水道,金德春老茶行的格局也是屬於這種類型。不經意地往裡頭窺探,沿著時空的簷廊,滿是嫩綠茶葉集聚而成的家族故事。

台南|金德春老茶莊

金德春老茶行

相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