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嶺石壁竹創森園區|草嶺石壁森林療癒基地(雲嶺之丘、木馬古道、五元兩角、杉林步道) 大草嶺觀光圈|植語食:漫行草嶺避暑趣 大草嶺觀光圈位於雲林縣古坑草嶺村與樟湖村兩村聚落,近年來成為交通部觀光署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重點推廣的區域。這裡地處雲林、南投和嘉義三地交界,擁有豐富的地形景觀和生態環境,著名景點包括雲嶺之丘、木馬古道、五元兩角、杉林步道以及蓬萊瀑布等。 草嶺地區曾是1999年的921大地震...
虎尾北溪里:北溪社區發展協會 北溪社區位於雲林虎尾,因村落北邊有新虎尾溪而得名。如今進入社區,可以看到社區以信仰中心龍安宮為核心,向外延伸的周邊街道上都有傳統剪紙的彩繪意象。 早年鄉村每逢婚喪喜慶時,居民會自備剪紙貼在家中的門窗和鏡子上,象徵福壽吉祥的祈禱。村落上的剪紙圖騰多以寓言故事、十二生肖、節慶文化等為主,這是北溪社區發展協會與村民合力造村的成果。多年來,這些色彩鮮豔的花樣紙雕吸引了許多遊客...
水林尖山腳社區的大埤塘。 水林尖山腳社區 尖山腳社區位在雲林縣水林鄉的南邊聚落,進到社區裡能看到一條佔地三公頃的大埤塘,從村頭一直延伸到村尾。據說是三百年前,當時前來開墾的陳姓與吳姓家族,為了防止淹水,便在蓋房子的時候同時挖土填高建築區域,沒想到形成今日獨一無二的水岸景觀。這裡的居民數百年來都是傍水而居,前方有埤塘水源,後方有尖山崙作為靠山,堪稱是安居樂業的風水寶地。 水林尖山腳社區的大埤塘除了儲...
雲林古坑幅員遼闊,鄉內多以農務產為主。因其自然景觀壯麗與旅遊資源豐富,加上「臺灣咖啡原鄉」的美譽,古坑一直是雲林地區喝咖啡、觀景的熱門去處。境內有許多知名旅遊景點,如古坑綠色隧道、劍湖山遊樂世界、大尖山、蓬萊瀑布和華山休閒農業區,吸引大量遊客前來。 雲林古坑華山村擁有許多觀景咖啡廳。 本文將介紹位於嘉義梅山和雲林古坑交界處的華山村,分享該村聚集數間民宿與景觀咖啡坊的華山休閒農業區。華山村如何透過眾...
Tinco庭口金工虎尾店。 庭口金工的負責人是方方與阿綱,他們原是雲林科技大學設計背景的學生,由於過去跟著學校老師接觸到虎尾建國眷村的空間活化議題,碰巧在這裡遇到一個在地人,帶他們晃遊眷村裡的老房子。聽聞丁棟區域修復完成後,需要對外招攬品牌進駐,從此開啟了與當地的緣分。 庭口金工的負責人是方方與阿綱。 在嘉藝點水道頭文創聚落已經有據點的庭口金工,因數年來已累積與老房子共處的營運經驗,再加上結合餐飲...
協春漁具店。 沿著虎尾溪旁的河堤道路駛行,遠遠就能看到兩根冒著細白炊煙的綠煙囪,是全臺灣與善化糖廠列為唯二仍在製糖的虎尾糖廠,也是進入虎尾鎮的標幟,空氣裡開始瀰漫淡淡糖香。轉進虎尾糖廠外的中山路,這裡是虎尾鎮第一條商店街,街道旁幾棵高入雲天的茄苳樹彷若地方的耆老,默看近百年來沾黏在虎尾的榮華與塵埃。 過往糖廠周圍種滿一整排的茄苳樹。 時光藝術廊道的對面,有棟低矮的房舍,是間日治時期營業至今的「協春...
雲林大埤鄉怡然村的三秀園是詩人張禎祥的故居,從其祖父張建廷那一代創建至今已逾百年。佔地萬坪的三秀園處處都是風景,小橋流水、林蔭綠地樣樣兼具。目前假日開放一般遊客參觀,並不定時舉辦藝文活動,讓旅人一睹屹立不搖的宅第風範。 張禎祥最後的居所「清河堂」,因後代還住在裡面,屋內不開放內部參觀。 雲林縣大埤鄉的怡然村,實際上是涵蓋兩個聚落,分別是後壁店和舊莊。其中後壁店藏有一座清代官紳建造的台式園林「三秀園...
雲林水林鄉 雲林縣水林鄉隔著北港溪與嘉義縣相望,因17世紀時,顏思齊率領漢人登陸開墾,讓水林有「開台第一鄉」的稱呼。長達四百年的拓墾時間,水林盛產水稻、番薯、花生、甘蔗和玉米等農產,又以臺農57號的黃金番薯頗負盛名。 蕃薯寮媽的完整故事繪在社區牆上 水林鄉當地也有不少與番薯相關的傳說,像是蕃薯村的地名由來就是經典的範例之一。蕃薯村當地耆老還是習慣稱「蕃薯厝」,據傳來臺開闢的洪氏從臺南西港流浪到此地...
雲林縣東勢鄉月眉社區 位居雲林縣東勢鄉東南方的月眉社區,上鄰褒忠鄉,下與元長鄉相連。據傳清朝年間渡海來臺開墾的先民,為了取水之便,逐村落裡的半月形池塘而居,外擴為一個半月形聚落,早期稱呼月眉庄,以張姓為大宗。隨著歲月推移,今日月眉村與毗連的農村發展如出一轍,以稻穀、地瓜、花生和甘蔗等農作物為主,散落在鄉間小路的牛舍,裹著村民再熟悉不過的農村記憶。 月眉社區活動中心 現任月眉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廖乾成...
雲林 華南社區 雲林縣古坑鄉華南社區:華南社區 歷史 華南社區位在雲林縣最南端的古坑鄉華南村,全村十鄰散落在海拔100至400公尺間,實際居住人口僅百餘人,少子化現象讓居於偏鄉的華南國小一度面臨廢校的命運,如今卻是得靠抽籤才能擠進新生入學名額的明星實驗小學,成功扭轉地方命運。 一切要從2006年接任的陳清圳校長說起。他積極將古坑的咖啡產業文化和生態關懷銜接校內課程,並發起山野教育、單車走讀和協助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