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茂林 萬山部落|穿越山徑斜坡的文化秘境:岩雕藝術、部落咖哩飯

萬山部落近五十度的大斜坡
萬山部落近五十度的大斜坡。

萬山部落 高雄茂林

穿越砂石車來回穿梭的里港公路,經過高樹,跨越得樂日嘎大橋,再行駛一段山路,懷抱著「我們真的走對路嗎?」的質疑,最後沿著一段近五十度的大斜坡緩緩駛下,終於抵達茂林國家風景區內的萬山部落。

萬山部落原住民以魯凱族人為大宗,雖被歸類為魯凱族的下山社群,但多數族人認為,自身文化與語言結構與魯凱族其實存在明顯差異。當地三個社,包含墩仔社(今多納)、萬斗籠社(今萬山)與芒仔社(今茂林)各自發展出獨立的語言系統,且與魯凱族語並不相通。

近年來,他們向政府爭取正名,希望成為台灣第十七族「歐佈諾伙」(’Oponoho),意為「來自旭日東昇之地的人」。

總人口數不到四百人的萬山部落

萬山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呂惠萱告訴我們,進入部落的大斜坡是族人童年時期的遊樂場,大家在此比拼腳力。部落周圍的房舍,為1956年後在政府補助下遷村至現址逐漸聚集而成。原本的萬山舊部落,位在海拔1475公尺的萬頭蘭山下,曾是高雄茂林區最偏遠的聚落。

萬山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呂惠萱
萬山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呂惠萱。

為了不忘本,族人們在新部落搭建了一棟朝向舊部落的石板屋。萬山部落的石板屋採用戰略考量的下潛式建築設計,藉由周圍草木蔓藤的掩護提升防禦能力。入口特別低矮,一方面象徵著進入他人家中須彎身以示尊重;另一方面,這也是早年為了讓守衛的族人能在敵人彎身入屋時,迅速發動攻擊的戰術考量。

石板屋又被稱為「會呼吸的建築物」,具備冬暖夏涼的恆溫效果。層層堆砌的板岩,全靠全村男丁齊心協力,往往需要費時一到兩個月才能完工。屋內燒柴升起的炊煙,除了有驅蚊避蟲的作用,也代表向族人宣告:「我們一家都很好。」的平安訊號。

萬山部落
圖片右邊的廣場是每年十月舉行萬山部落勇士祭(ta’avalra)的場地。

石板屋前的廣場,是每年十月舉行萬山部落勇士祭(ta’avalra)的場地。這項祭典是部落的成年禮,屆齡的族人皆須親身參與,不僅象徵邁入成人階段,更承載文化傳承的重要意義。長達四個月的祭典籌備,部落長輩帶領青年認識自己的部落文化。儀式前一晚,勇士們待在依照傳統工法自行搭建的青年聚會所過夜,隔天再透過勇士舞與「勇士之征」分組競賽,完成勇士認證。在整個過程中,族人也以行動向祖靈表達敬畏與感恩之情。

史前的萬山部落 岩雕藝術

萬山部落隨處可見萬山岩雕群的圖騰示意
萬山部落隨處可見萬山岩雕群的圖騰示意。

走在萬山部落,街道上隨處可見萬山岩雕藝術的圖騰詮釋。然而,真正的考古遺址則遠在深山之中,需從部落再搭乘吉普車行駛約四小時,在專業登山導遊的帶領下跋山涉水,深入萬斗籠社的傳統狩獵區,最快也得隔天才能到達目的地。

萬山岩雕群是台灣原住民珍貴的原始藝術遺跡,年代推估距今約500年至1600年之間。目前總共發現十四座岩石,上頭雕鑿著各式圖騰,如圈狀紋、人形紋、足狀紋等,部分可與原住民的神話傳說聯想呼應。由於其他地區尚未找到類似的岩雕遺址,實際的創作族群與圖形意涵,仍有待學者進一步解開謎題。

十四座岩石依據位置劃分為四處,分別為孤巴察峨、祖布里里、莎娜奇勒娥和大軋拉烏。一號岩雕「孤巴察峨」意味著有花紋的石頭,圖紋範圍最為豐富,根據高雄市文化局的拓印紀錄,可見人臉紋、人像紋與圈狀紋等多樣圖騰。辨識度極高的「人面蛇紋」,更成為萬山部落現址常見的裝飾圖騰。

關於孤巴察峨,部落也流傳著一段〈吃蛇的女人〉的傳說。故事中,一位布農族女子與萬斗籠社的男子成婚,但她在家人下田時,會悄悄地將蛇與甘藷一同燉煮食用。對萬斗籠族人而言,蛇是守護家園的象徵,食用蛇等同褻瀆祖靈。事情被揭發後,女子遭到族人驅逐,臨別前與丈夫約定在一塊大石頭前相見。她在等待期間於岩石上作畫,但丈夫沒有赴約。最終,她獨自返回家鄉,留下這些岩雕圖騰。

萬山部落 岩雕拓印
萬山部落提供旅客岩雕圖騰的拓印體驗。

帶著遺憾的傳說,為岩雕群增添了神秘色彩。如今,部落不僅文字保存這些部落故事,也積極投入遺址的保護工作。萬山岩雕遺址是台灣第一處由部落共同參與管理的國定考古遺址。部落巡守隊定期上山巡查,確認岩塊是否遭受破壞,同時也透過架設的攝影機記錄影像,無意間捕捉到深山裡的生態樣貌。總幹事覺得驚喜的風景,莫過於台灣黑熊竟然喜歡在岩塊間的坑洞中戲水洗澡。

創造萬山部落婦女工作機會的工寮廚房

原住民三塊石頭爐灶
原住民族多以三塊石塊堆疊成穩固的爐灶。

部落導覽與工寮廚房所提供的風味餐,為部落婦女創造留在家鄉工作的機會。自2022年起,萬山部落開始復耕營養價值高的原住民作物「油芒」,並透過工寮廚房開發出油芒紅藜飯、油芒手工餅乾與油芒煎餅等料理,展現在地食材的多元應用。

部落咖哩飯
部落咖哩飯。

在這裡,我第一次品嚐到「懶惰版本」的吉拿富(cinavu):豬肉、芋頭粉與剁碎的假酸漿葉一同熬煮,最後一匙淋在白飯上,成了風格十足的部落咖哩飯。雖然色澤深沉,入口卻溫和順口。樹豆排骨湯同樣令人驚艷。總幹事驕傲地說,萬山部落特別在湯裡多加了山柚葉,使湯頭更添一抹鮮甜。

樹豆排骨湯又稱為勇士湯
樹豆排骨湯又稱為勇士湯。

雖然稍早一路顛簸而來,但工寮廚房端出的部落美味,立刻讓旅途的疲憊感瞬間煙消雲散。

評分者:admin
評論分數
5.0

相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