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阿魯哇族】認識貝神子民,第十五族原住民「拉阿魯哇族貝神祭」

高雄市桃源區高中里
高雄市桃源區高中里。

拉阿魯哇族

「Hla’alua」是拉阿魯哇族用來稱呼自己之詞,指一起擁有相同的祖先、血緣、歷史和文化的人,過去由排剪(Paiciana)、美瓏(Vilanganʉ)、塔蠟袷(Talicia)和雁爾(Hlihlala)四個社組成一個聯盟組織,史稱為「四社番」。後來塔蠟袷社消失,另成立那爾瓦社(Na’ʉvʉana),繼續以四個社群存在。今日他們主要聚居在高雄市桃源區高中里、桃源里以及那瑪夏區瑪雅里,

因常與布農族混親的關係,傳統語言為拉阿魯哇語,但通用語是布農語,族人會相互體會兩個族群的文化,且取得語言認證。拉阿魯哇族目前登錄的人口數僅四百多人,日治時期以來一直被歸類為鄒族,和卡那卡那富族合稱南鄒,經過漫長的正名運動,終於在2014年被頒布為第十五族。

傳統信仰為萬物皆有靈,依據學者們的研究,他們重要的儀式有農耕祭儀、聖貝祭和捕魚祭,其中的聖貝祭是農作收穫後的二至三年間,得舉辦的一次祭拜聖貝(Takiiarʉ)的大祭,是全社群的族人共同參與且場面最浩大的宗教祭儀。

拉阿魯哇族聖貝祭
拉阿魯哇族貝神祭

日治時期以來僅在1951年舉辦過一次,直到1993年才又恢復。正名之後,體認文化傳承的迫切性,訂定每年舉辦一次,但將多天的儀式濃縮為一天,並在每年的二二八連假舉辦,讓族人都可以回家參與。

一年一度的祭儀大祭,舉辦於二月底的聖貝祭

拉阿魯族人被稱為貝神子民,相傳很久以前,拉阿魯哇人與小矮人(Kavurua)曾融洽地一起居住在日昇之地(Hlasʉnga),小矮人被一種傳世的聖貝(Takiiarʉ)保護著,據說有十幾個,沒有人知道確切的數目。

有天,拉阿魯哇人得遷徙別處了,小矮人把他們最珍惜的聖貝贈與給最後一個離開的美瓏社,美瓏社的祖先得到了十二顆聖貝,分別是勇猛神、狩獵神、健康神、食物神、驅魔神、勤勞神、平安神、驅懶神、狀元神、守護神、聰明神和風雨神,代表著不同的祝福和法力。拉阿魯哇人被叮嚀要把聖貝作為自己的神虔誠祭拜,於是族人就依照矮人的方式,開始有了聖貝祭的祭儀,以求族群平安豐收,族人旺盛。

據傳,有次美瓏社邀請其他社群前來參與聖貝祭,其他社群族人羨慕這個祭典,於是偷了幾顆聖貝帶回,沒想到竟變出十二顆,導致美瓏社之外的社群也有聖貝祭了。取得聖貝的方式不同,美瓏社是六天的祭儀;排剪社和雁爾社則是五天的祭儀,但因為後者的聖貝是偷來的,請出聖貝儀式必須在室內進行,不得公開展現。

男子集會所
男子集會所。

今年美瓏社的聖貝祭主題是tarucuvunga,是一個動詞,原指小溪往大河流匯聚之意,後來也引申為人、動物和萬物的聚集。祭儀場有一座類半橢圓球形的男子集會所,屋頂以茅草覆蓋,會所前會種植拉阿魯哇奉為守護神的山蘇,以示驅邪避凶。男子集會所是社群政治、宗教與教育的重要場域,只有該社的男子可以進入,女性嚴禁靠近,甚至觸摸。

聖貝祭的六天流程,依序是初祭迎神、刺豬祭、請出貝神、慰勞祭、驅魔祭和團獵祭,當天僅參與到第三天請出貝神的儀式,所以此篇的介紹以祭儀的前三天流程為主。祭儀的過程中,族人皆需要身著完整的傳統禮服,男子會所裡的爐火也不能熄滅,禁止打噴嚏、放屁、喧嘩、吃魚和食用蔥、蒜、辣椒等辛味食物。

拉阿魯哇族服飾|拉阿魯哇族圖騰

男性傳統禮服以山羊皮揉製皮帽、皮褲,上衣為長袖的紅色布衣。皮帽前鑲著貝殼、白色鈕扣,並在縫中有五根羽毛,排列是左右各兩根老鷹羽毛,中間則是一根白色的藍腹鷴尾巴羽毛。女性則是以頭巾纏髮,插上公雞羽毛髮髻,相傳紀念神話中幫助與太陽談判成功的公雞;美瓏社的上衣以白色為主,多以十字繡編織圖騰裝飾。

女性傳統禮服是以頭巾纏髮,插上公雞羽毛髮髻
女性傳統禮服是以頭巾纏髮,插上公雞羽毛髮髻。
美瓏社的女性上衣以白色為主,多以十字繡編織圖騰裝飾
美瓏社的女性上衣以白色為主,多以十字繡編織圖騰裝飾。

一開始社群首領及所有男子得至集會所報到,進入集會所前先在樑上插一枝竹籤,並且喊出「tamu」,類似報數儀式,告訴祖靈入席了。社群首領及助祭會將酒、米糕、和豬肉放在竹籤上,點燃油杉木進行迎神儀式;當男子到齊後,會唱準備歌,社群首領帶領男子大聲念出地名,讓族人們記得祖先們遷徙的過程。

聖貝祭 族人列隊一一喊出「tamu」,告訴祖靈入席了
族人列隊一一喊出「tamu」,告訴祖靈入席了。

接著會進入分食禮肉和禮酒、汲酒與薪柴、分肉、祈求獵物、鑽木取火、跳舞和數人數的過程,直到初祭迎神的跳舞階段,女性們也喊完tamu後,才會進入隊伍內跳舞,唱著拉阿魯哇族的故事和傳說。

第一天祭儀最後是數人數之歌,會是頂真的唱法,男生唱一二,女生唱二一;男生唱二三,女生唱三二這樣接續下去,而社群首領會手拿著一株芒草,每走過一人,便折一次葉脈,最後向族人報告當日的出席人數,叮嚀祭儀期間的遵守事項,第一天的祭儀才算結束。

第二天的刺豬儀式,社群首領會將豬頭割下,掛在聚會所中的樑柱上,會一直掛到祭典的第五天,會所內的男子會將豬隻肢解、處理和烹煮;並將大腸內的食靡取出一碗,用山芋葉包起來,以備第三天的請出貝神儀式時使用。

刺豬儀式

社群首領會帶領男子行敬神禮後進入祭儀場並唱邀請貝神之歌,把曬乾的食靡與酒渣放入竹筒製作的湯碗裡攪拌,再從甕裡取出聖貝,浸入酒渣裡,等待變紅色的狀態表示喝醉了,這時便可以將被神取出洗淨,放在布巾裡。

拋貝奪福是第三天的祭儀裡最緊湊的階段,社群首領將協同一名指定的未婚女子到祭場中央,一起把聖貝拋向空中,眾男子會衝上去奪取,搶到聖貝的男子會將手中的聖貝交給社群首領,報告抓到的數目和大小,讓社群首領可以依據他所抓到的聖貝含義給予祝福。

拋貝奪福
拋貝奪福。

相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