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恆春 • 島風行旅】全台灣唯一復育梅花鹿的工作站,社頂部落的梅花鹿探尋——絕跡到重生。

臺灣梅花鹿最多的時期約兩百萬頭

島風行旅

社頂自然公園位於墾丁森林遊樂區旁,同屬於隆起高位珊瑚礁地形,地殼的隆升運動,抬升原本受到海浪侵蝕的海蝕溝,珊瑚礁攀爬盤根錯節的樹枝,遍佈因溶解作用或抬升張力形成的珊瑚礁裂谷、石灰岩洞穴等景觀,是全台灣唯一保存完整的高位珊瑚礁森林生態系。四處皆可以看到植物利用氣鬚根接觸地面,擴大水分和養分的吸收,擁有壯闊的天然地景與富饒的動植物生態。

這裡也是臺灣梅花鹿的復育基地,政府在1984年出資,於墾丁國家公園成立復育站,從台北市立動物園引進遴選的梅花鹿,以半圈養的方式展開梅花鹿復育計畫,行經三十多年的努力,目前恆春半島野放數量約1500頭-2000頭之間。

島風行旅在疫情期間,推出梅花鹿探尋——共存與療癒梅花鹿探尋——絕跡到重生線上體驗,娓娓道來臺灣梅花鹿的秘密!

延伸閱讀:一日海邊生活鬆快提案:港口社區風味餐&採茶、看寄居蟹的換屋集散中心、恆春3000啤酒博物館、社頂自然公園生態導覽、大光社區製作環保家事皂、大光潮間帶導覽!

復育的臺灣梅花鹿是家畜!不是野生動物?

《臺灣康熙輿圖》一圖,可以看出臺灣曾是鹿之島,荷蘭時期到清初,鹿群遍佈,早年漢人從中部一帶上岸後,看到許多鹿群,便延伸「鹿仔港」的地名,全臺灣有71個以鹿為名的鄉鎮名稱,像是:鹿草、初鹿、鹿谷等。

【屏東恆春 • 島風行旅】全台灣唯一復育梅花鹿的工作站,社頂部落的梅花鹿探尋——絕跡到重生。
圖片來自:國立臺灣博物館,《臺灣康熙輿圖》

原生於西伯利雅的梅花鹿,在冰河時期,跨越陸塊往亞洲東部和東南部遷徙,形成十三個亞種,臺灣梅花鹿也是其一。台灣三種原生鹿中,分別是:

  • 台灣水鹿(水鹿仔):生活在海拔1800公尺山地,體型最大。
  • 台灣山羌(山羌仔):生活在海拔500公尺以上的山地,分布領域最廣,是現今野生數量最多的鹿科動物。
  • 台灣梅花鹿(花鹿仔):生活在海拔200公尺平原和丘陵,喜好群居生活,因生活區域與人類高度重疊,因此容易受到環境影響,曾發生兩次野外絕跡。

第一次絕跡是1735年,清雍正時期的文史記載梅花鹿野外第一次滅絕,因梅花鹿夏季的毛色會由深轉淡,亮麗的毛皮具有經濟價值,獵人捕獵後會用鹿皮、鹿肉、鹿角等與荷蘭人交易,荷蘭人再出口到日本,最高曾一年外銷十萬張,加上清朝開墾,棲地受損,不到兩百年,台灣梅花鹿消失匿跡。

第二次則是1969年,台東獸鋏捕獲的鹿是最後一隻野生個體記錄。

目前墾丁復育站的梅花鹿成功保種,經證實與與古代鹿基因一致,但在臺灣野保法對野生動物定義是:「泛指各種生活在自然狀態下,沒有受到人工選擇影響的,未被馴化的動物。」因臺灣梅花鹿曾於野外絕跡,是靠著民間的圈養,意外保護鹿群,進而努力復育的成果,故被判定為家畜,而非受保育類野生動物的法令保護。

台灣梅花鹿捉迷藏

除了屏東墾丁社頂公園外,台東鹿野永安社區、台東綠島和馬祖北竿大坵島等地,都可以看到台灣梅花鹿的蹤跡,但台灣梅花鹿視力不好,是透過敏感機警的聽覺和嗅覺,判讀危險意識,生性淺眠,除非像觀光園區的梅花鹿,已習慣觀光客餵食,不然只要風吹草動,就會一溜煙逃跑,下圖為先前夜訪社頂公園,輕聲前進捕捉他們身影的照片!

【屏東恆春 • 島風行旅】全台灣唯一復育梅花鹿的工作站,社頂部落的梅花鹿探尋——絕跡到重生。

若是白天可以依循下列方法,步步跟尋他們的途徑:

  • 像咖啡豆的排遺
  • 食痕,樹葉的痕跡被圓弧狀的扯掉
  • 雄鹿兩歲起長角,每年增加一分岔直到五歲,形成三岔四尖的鹿角。在求偶爭鬥期或是換角期皆有磨角的習性,樹皮會坑坑疤疤
【屏東恆春 • 島風行旅】全台灣唯一復育梅花鹿的工作站,社頂部落的梅花鹿探尋——絕跡到重生。
圖片提供:島風行旅
  • 偶蹄腳印
【屏東恆春 • 島風行旅】全台灣唯一復育梅花鹿的工作站,社頂部落的梅花鹿探尋——絕跡到重生。
圖片提供:島風行旅

復育後的環境負載量

台灣梅花鹿食量大,國外研究認為100公傾面積大概是5隻梅花鹿,環境承載較平衡,但墾丁國家公園在2018年的統計,100公頃高位珊瑚礁森林內大概需負擔106隻,遠遠超過需平衡的數量,在梅花鹿的食物需求下,改變了當地環境的林相,矮冠樹叢開始消失,黃裳鳳蝶幼蟲啃食的港口馬兜鈴減少,影響當地生態。

原本的復育卻變節育的課題,保育團隊在中進退兩難,畢竟復育之路艱辛,熬過天災、疾病和環境,年復一年替梅花鹿們健康檢查,避免染上結核病,引發群體感染。

更多的梅花鹿探尋,島風行旅一小時讓你知:梅花鹿探尋——共存與療癒梅花鹿探尋——絕跡到重生

【屏東恆春 • 島風行旅】全台灣唯一復育梅花鹿的工作站,社頂部落的梅花鹿探尋——絕跡到重生。
圖片提供:島風行旅

更多下港女子的文章……

相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