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北港 • 北港街角藝事館】台灣職人精神,百年藝鎮的藝師工作室:秀惠拼布工房、石顏藝術彩畫坊、帶偶回家工作室、華星印書局活版故事館、神山堂(周邊傳統工藝:森興燈籠店)

廢墟的存在,是土地的記憶
,也是土地的歷史。

《台灣老街歷史漫步:台灣的記憶,台灣的歷史》,黃沼元

1621年,漳州人鄭芝龍與顏思齊率領移民開墾古笨港地區,但水災引發族群械鬥,漳州人南遷至嘉義新港,泉州人則是待在笨港地區;而今日的北港,就是位於「笨港」地區,過往這裡曾是台灣中南部的貨物吞吐口,提供船隻出入,販運臺灣米,繁榮的經濟盛況,有了「小臺灣」的美稱。

雲林北港朝天宮

今日我們提及北港,香火鼎盛的朝天宮簡直是另一個地方代名詞,北港市民活動的主要道路皆從朝天宮向各方位放射,每年迎接從各地湧進的進香團,朝天宮前成為攤商的聚集處,著名的鴨肉飯、北港飴、大餅與一連串的油品業者,隱身其中的還有大大小小的工藝館,為再造北港百年藝鎮,雲林縣政府舉辦「北港街角藝事館」遴選活動,水牛設計部落執行,帶領我們走訪百年風華的新亮點。(同場加映:來一場大溪老街的小徒弟拜師學藝,木博館X街角館進行的非傳統導覽體驗!

職人種類

台灣職人|秀惠拼布工房

秀惠拼布工房

秀惠老師的作品,從來都不能只看「表面」,必須拿著手機的相機功能,從螢幕框目視每幅作品,便會發現嶄新的視野,這門結合不同花色、材質的拼布工藝在這裡顯得更精巧絕倫。

秀惠老師說:「磁磚可以拼貼成一幅畫,那布一定也可以!」靠著這樣的起心動念,從生活中四處取景,將素材的照片列印成黑白,去探索每個畫面裡的光源、陰影面,布料轉化成馬賽克拼貼的形式,運用上萬片布料色系的排列比對,像寫數獨般,在一格格畫面中標註出每塊布色階的使用,拼出一幅作品。

秀惠拼布工房

因為點陣式手法的關係,要讓作品最後完美成型,尺寸一定要夠大,每幅畫的完成時間基本上以「一年」為計算單位;除了拼布馬賽克外,秀惠老師也有布畫作品,並適時使用羊毛氈、紗布等其它素材,營造畫面中的紋路感,甚至製造出風吹拂的飄動。

秀惠拼布工房
秀惠拼布工房

「拼布,就是可以隨心所欲自己的格局與款式。」因此,拼布工房外也停著秀惠老師的偉士牌機車,他為自己的車打造備胎的置物袋,自豪地說:「因為偉士牌沒有車廂啊!所以我置物袋旁還有設計掛飲料的地方,這裡還可以夾對講機,我們車隊出去都可以使用!」不被一種表現方式而拘束,拼布工藝在秀惠拼布工房被發揮得淋漓盡致。

  • 地址:雲林縣北港鎮武德街23號
  • 開放時間:預約制

台灣職人|石顏藝術彩畫坊

一踏進石顏藝術彩畫坊,可以看到四周牆面掛著蘇俊碩老師的畫作,工作桌與顏料坦蕩蕩地橫躺眼前,「這些顏色掌控度都需要經驗累積,前景彩度必須要高,要考慮整個畫面的景深,雖然畫的是油畫,但大部分還是會用素描的方式打底。」蘇老師邊說邊翻出自己的素描本,上頭貼著揀取元素的紀錄。

石顏藝術彩畫坊

除了這裡,北港巷弄偶爾也會看見蘇老師的作品,因為曾跟著北港當地的電影看板彩繪藝師許碧光老師,共同活化大復戲院的經驗,讓蘇老師的繪畫從室內走向戶外彩繪,並與當地社區合作,像是義民路193巷就有一幅龍的燈箱作品,以及北港戲院旁巷弄裡的《新生活運動須知》繪畫看板。

《新生活運動須知》是戒嚴時代因應中國文化大革命後,中華民國官方為彰顯正統,推動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下的產物。裡頭寫有深受儒家思想的倫理道德的生活實踐,例如:不要隨地吐痰、要守時等等內容。

  • 地址:雲林縣北港鎮華勝路176號
  • 開放時間:週一~週五10:00-18:00

台灣職人精神|帶偶回家工作室

北港義民路有個兩光巷,一位是專門利用花盆創作裝置藝術的陳威光老師,隔壁住著在地藝術家許碧光。這條巷弄裡四處都可以看到花盆偶的存在。在陳威光老師的改造下,花盆不再只有植栽的功用,還有筆筒、名片架、花燈等多元呈現。

除了花盆偶的裝置外,帶偶回家工作室也妝點鄰居,街訪鄰居的家門口,都有為主人客製的燈箱,因一開始這條路沒有路燈,便發起此計畫,讓夜晚的鄰居們能行走安心。巷子口還掛有陳威光老師之女兒的插畫,有一戶人家因為喜愛軍艦模型,甚至在自家門口打造軍事迷魚缸,在這條巷弄裡,似乎什麼都有可能發生。

帶偶回家工作室
帶偶回家工作室
  • 地址:雲林縣北港鎮義民路193巷6-1號
  • 開放時間:預約制

台灣職人精神|華星印書局活版故事館

華星活版成立於1939年,由於日治時期的營業登記皆是由創辦人的個人名字登記,直到1947年,日本政權轉還回台灣,營業登記由台南縣政府管轄,才正式以華星印書局登記公司名。

純手工印製名片起家的華星活版,在木製模具中排列字樣,故事館裡還保存創業一開始的工具與帳簿;隨著資訊時代印刷技術的便利化,活版印刷一間間關廠。

對蘇名堂工藝師來說,這些逐年消失的鑄字,得活用他古董的價值,若只是故事館內的文物探頭看看,不到十分鐘,就看完了;但高齡近80歲的蘇伯伯,會拿著手電筒照著玻璃櫃中每一樣老東西,說著他們背後的故事,小小的展間可以侃侃而談一個半小時,從不同時代的印刷器材、圓盤機、日治時代的鉛字、龍銀、開業的第一本帳本、戶口名簿、日治時期的營業許可證等,珍貴的價值都在言語間。

華星印書局活版故事館

從數萬個鉛字揀選,按造規格排列組合,字與字之間的空隙用鉛塊填補,行距用木板隔開,接著再拓印字樣,需要在客戶指定的尺寸中,擺放進指定的內容,每個字級都達上萬個字,蘇伯伯說有分常用字跟罕用字,概括猜測笑著說:「我都告訴別人有40萬字,但我根本沒數過,也數不出來。」

跟現在電腦字級的大小邏輯相反,粗體字、一號字、二號字逐漸往上加到七號字,七號字是字體最小的字體,只有電腦字體約5.25pt;除了中文字樣,也有花邊的圖騰:「有桌子、花瓶、花束,只要拚在一起,也是完整一個圖案!」

而字也會有磨損不勘使用的時候,工藝師就得把原本的字先鑄一個模具,接著用煤油煙燒黑,再灌入燒融的鉛,每一個印字,背後都是當年時代的日常要事。

華星印書局活版故事館

  • 地址:雲林縣北港鎮公民路22-1號
  • 開放時間:預約制

台灣職人精神|神山堂陳明洲雕塑造工作室

在宗教香火鼎盛的北港,擁有傳統工藝豐富的脈絡,陳明洲老師為雲林縣傳統無形文化資產─傳統工藝類「妝佛」保存者。妝佛就是把泥胚或木胚變成一尊神明,陳明洲老師堅持古法,從選材、擇日開斧、打粗胚、細胚修光、開面、打底色、牽線條、貼金箔、上色等,從一塊四四方方的木頭至佛像雕刻完成,需要十幾個步驟,集一身技藝於身。

工序漫長,從原材誕生的神像,不只是一尊雕刻,也蘊藏師傅學習的真功夫,陳明洲老師曾在幾年前的採訪節目道:「至今還在學,這裡面的藝術奧義,太深了。」

神山堂陳明洲雕塑造工作室
  • 地址:雲林縣北港鎮民生路56號
  • 開放時間:預約制

周邊傳統工藝:森興燈籠店

臺灣花燈原鄉北港,從1965年就舉辦第一屆燈展,今年因疫情取消燈會,但朝天宮街道上,有間傳承百年的傳統燈籠店北港森興燈籠店。

森興燈籠店

紙燈籠選用吉祥又韌性高的刺竹,削竹、打底、107根編織骨架、反覆上紙再水泥漆繪製,全程手工的紙燈籠至少得花上六小時;天氣好壞也會影響燈籠製作的時間,每次上色只能一色,顏料乾才能繼續;製程時間,也會影響最終的售價。

  • 地址:雲林縣北港鎮中山路91號
  • 開放時間:09:00–20:00

以上為此次北港行的探索歷程,藝師們對作品的熱情與對話,為這座百年藝鎮再次添加更多的詮釋與樣貌,北港還有哪些庶民景點與小吃,我們下集見!

更多下港女子文章……

相連文章

一般留言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