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 Museum】全台首座慰安婦紀念館‎,象徵和平與女性人權的大稻埕阿嬤家。

我這個有深、有淺,是很多花藤在裡面。

台灣慰安婦倖存者沈中阿嬤ˊ

你的阿嬤跟我的阿嬤,肯定長得不一樣,有的阿嬤福氣,有的阿嬤歹命。有些阿嬤總是說:「沒法度,這攏是命。」但有的阿嬤連說都不敢說⋯⋯

大稻埕的阿嬤家,一棟接近百年的歷史建築,一場歷經28年的人權運動,是台灣首座民間募資興建的人權館,裡頭談的都是坦蕩蕩的歷史。

1942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當年為日本殖民地的臺灣被捲進了戰爭,在台目前計算出來的2000多名年輕女性遭受台籍掮客以「看護」、「食堂服務生」、「海外藝妓」等名目,欺騙至軍事佔領地,強迫為軍隊服務;也有管理原住民部落的日本警察徵集原住民婦女白天到軍營工作,晚上拐誘他們至山洞,推向再也不復返的深淵,這些台籍女性的受害足跡遍佈海南島、花蓮沙婆噹山洞、菲律賓、印尼、沖繩、緬甸、印度等地。

而在【韓國首爾 • Marymond】以慰安婦奶奶們園藝治療的壓花圖騰,治癒時代的公益品牌!一文中,下港女子也曾透過《帝國的慰安婦》一書的論點提及:認為慰安婦不是日本帝國時期特有的制度,而是任何帝國軍事擴張時都有的現象,聯合國在1996年警示日本政府當年嚴重侵犯人權的罪行,全世界至少有30萬人受害,更多的是沒有活到現在,或者是永遠對過往封口,那些再也不會被看到的名字。

臺灣的婦女救援基金會從1992年起,展開在台慰安婦的調查與對日本政府求償的人權運動,透過16年的工作坊,讓受過傷的阿嬤們,透過圓夢計畫,重拾一生對自我卑微的缺陷。有些阿嬤透過化名參與運動,有些阿嬤挺身而出地為他該擁有的正義宣戰,只為了守護一個互相尊重的將來。

阿嬤家有前後兩棟,前方一樓是Ama Cafe與公益商店,阿嬤的懇切與期待會轉化成各式各樣的商品,傳承屬於他們的正義;樓上是女力空間,是平常舉辦工作坊、提供人權相關書籍的公民書房,與特展空間。

連接到後動的分別是她們的時光與蘆葦之歌,從磚門通過,沿著牆上有扶手,有些是冰冷的金屬鐵,有些是有溫度的原木,這些扶手就像是扶著阿嬤們一起看展覽,這些不同屬性的材質,訴說的都是人生的高低起伏,而每一張張照片背後,都是欲言又止的人生。

最深刻的是常設展區的圓夢計畫,那一張張有臉有名字的阿嬤,說著如果有來生,他應得的夢想。

沈中阿嬤:「希望能當一個有開黑頭車上下班的公務員。」

秀妹阿嬤:「希望下輩子有機會能當個空中小姐也不錯。」

於是婦女救援基金會便透過花蓮壽豐郵局與中華航空的協助下,讓沈中阿嬤體驗一日郵差工作,和讓秀妹阿嬤以93歲高齡,成為世界最年長的一日空姐。有讀書、有自由、有能力的象徵,是他們給再有一輩子的自己,最好的期待。

館中最有傷害力的歷史文物莫過於「突擊一番」,直白、暴力,且不給餘地,突擊一番為軍營提供的避孕套,士兵在軍隊放假時,領取外出許可證的同時,軍隊會同時發放;另外一種發放方式是當年為了鎮壓日軍頻傳的性暴力事件,利用軍營、酒樓、食堂、軍官招待所、倉庫、臨時搭建物等地方,在各地設置「慰安所」,在軍人繳交入場費的同時,發放突擊一番,當時的慰安所共有日軍直接經營、軍督民營和民間業者經營三種模式,而之所以發給軍人避孕套,主要的出發點是防止日軍感染性病,避免削弱戰鬥力,而非保障慰安婦們。

「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燈火祂不吹滅,祂憑真實將公理傳開。」蘆葦之歌透過59盞紅銅管,投射出婦女救援基金會尋出的59個倖存阿嬤的名字,牆面上的蘆葦是台灣歷史中真實存在的上千位阿嬤的生命,有些阿嬤走不出一輩子在別人面前抬不起頭的陰霾,被家人灰心、對婚姻恐懼,每一步都難以在回到過往純真的人生;有些阿嬤終在老後,放過一點自己,自給自足,看著自己種植的農作物也能擁有生命力從土裡掙出來,喜歡這種再正常不過的生活,因為他知道,這樣的正常也是他從夢靨中,好不容易與自我和解的自己。

慰安婦聲援運動的議題依然在延續,AMA Museum的世界戰爭性暴力地圖,也呈現了從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到2015年的塔利班組織攻陷阿富汗北部後,對弱勢族群的毆打與性對待,至今依然必需不斷跨越道道歷史傷痕,直視人權課題,阿嬤家也曾聲明,面對這些歷史的傷痕,他們有很重要的定調:那不是在記憶仇恨,而是要讓我們知道怎麼往前走。

而這些聲援也需要各方的支持,經營近四年的AMA Museum,因財務的營運狀況,對外開放時間改為周六、周日上午10點至下午5點,周一至周五則僅限團體預約參觀。

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 AMA Museum

更多下港女子文章……

相連文章

一般留言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