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溪口 • 陳明山布袋戲佈景工作室】戲的幕後英雄,為故事加上色彩張力的布景彩繪師陳明山。

每逢過年過節,各地廟宇的酬神活動不斷,地方人士為了感謝一年的庇佑,時常會邀請布袋戲到廟埕表演,邀請鄉里沾沾喜氣,祈求隔年平安。除了掌中戲偶在操偶師的巧手運作下飛天遁地,搭配氣勢磅礴的音樂外,後方的布景也會呼應劇情轉折,出現流動的海水、翠綠的山稜,或是堂皇富麗的建築。

戲臺上的鮮豔布景,是抓住行人眼球的第一印象;也是襯托演員的演技氛圍,使得劇情更加生動的必要元素。據布景彩繪的老師傅分享:「早期在劇團裡的角色,除了男女主角外,再來就是布景師!」由此可見,舞臺上的戲劇張力,布景師舉足輕重。

這次走訪位在嘉義溪口田埂間的「陳明山布袋戲佈景工作室」,目睹國寶級繪師的工作場域,將龍、鳳和麒麟等吉祥物圖騰,作為新年福氣恭賀的開始。

臺灣布景彩繪文化

臺灣的布景繪製可以追溯於1923年福州新賽樂、舊賽樂等劇團來臺巡演,為了方便場景工具的移動,繪師將寫實風景應用在平面畫布。跟隨戲班來臺的部分布景師與助手後來定居臺灣,同時也將布景藝術的意象傳承下來。

陳明山布袋戲佈景工作室
站在布景前方可感受畫面的立體感及透視感,都是繪師的功力!

戰後,隨著本土戲劇興起,歌仔戲、布袋戲的展演遍地開花,舞臺的布景彩繪也因應大眾娛樂被廣泛應用。當年戲劇舞臺布景主要分為兩個派別:一派是創立明星美術布景研究社的黃良雄,稱為良雄派;另一派是同鄉的張朝陽,學徒近三十人,並擁有專職的裁縫和木工部門。

朝陽派傳到第三代張錦濤時,隨著張錦濤遷居嘉義後開枝散葉,共有張水清、洪武雄、陳明山、林丙皇和張芳彥五人為徒,其中繪師陳明山被嘉義縣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但因演出型態的轉變,以及電腦數位化的取代,布景彩繪的市場需求大不如前;鮮少有年輕一代加入繪師產業,很有可能面臨失傳。

臺灣跨足戲劇、醮壇及廣告彩繪的全方位繪師陳明山

陳明山兒時家境清寒,國小畢業就四處賣包子、賣甘蔗、賣枝仔冰和趕鴨添補家用,學畫的起點來自某天他的爸爸撞見繪師招收學徒的紙條,順口詢問。當時分別是炭畫和布景彩繪兩種選擇,在沒有彩色照片的年代,陳明山醉心於繽紛的顏料,開始跟著張朝陽的第三代傳人張錦濤學畫。

陳明山

被嘉義縣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的國寶級繪師陳明山老師

學徒制度三年四個月,沒想到期間家人遇到商業詐騙,家中經濟雪上加霜,陳明山怕師父知道後,會請他另找可以好好賺錢的工作,便隱瞞家中巨變的狀況,一顆饅頭分兩餐吃,晚上露宿街頭。早已耳聞的師傅,為了不傷陳明山的自尊,刻意在某次尾牙留陳明山下來,隱晦表示:「以後都留下來吃飯吧。」

為了報答師父,陳明山時常半夜爬起來練習,沒想到飯情之恩一報就是將近一甲子的歲月,從此擔任繪師至今,作品涵蓋電影看板、普壇肉山、劇情式的電動花燈、藝閣花車、布袋戲和歌仔戲布景,是臺灣極少見的全方位繪師。

陳明山的作品重視構圖和配色,畫工細膩,善用螢光顏料強化圖騰的明暗重點,讓場景在燈光效果下更具張力,站在布景前方即可感受畫面的立體透視感。因對作品實事求是的技巧要求,許多大師紛紛成為他的客戶,像是五洲園的黃海岱、隆興閣布袋戲的廖來興和開創布袋戲新世界系統的陳俊然等,他笑說:「以前覺得人物是最具挑戰的主題,因為五官都要抓好比例,才可以掌握到神韻。」

布景藝術幕後工序

進到工作室,可以看到陳明山的徒弟何懋鑫,正在裁切布料,原來布景有分木材框架的硬景,以及布類製成的軟景。

陳明山布袋戲佈景工作室
陳明山老師(右)與其徒弟何懋鑫先生

布景彩繪以顧客的需求為優先,繪製完整的主題結構圖後,得挑選木材進行裁切與釘組。師傅特別表示,一定要福杉,質地不容易斷裂卻又輕盈,方便搬運組裝。接著是在框架綁上作畫的布匹,同時車縫需要的背景與半山尺寸,半山又稱「見笑布」,作用來自於遮蓋偶師,上方會打洞,方便偶師觀察群眾的反應。

以蝴蝶鈕組合所有框架後,形成提供繪師勾勒草圖的畫布,然後將完稿的布景複印在另一半空白的布景,就是兩邊對稱的圖稿了!最後就是繪師顏色搭配的拿捏,依照各個色系深淺繪出對比,並運用筆觸修飾線條,魔鬼藏在細節裡,如何讓場景栩栩如生,修飾的步驟是決定佈景精細的關鍵。

陳明山布袋戲佈景工作室
各個色系深淺繪出對比是重要的拿捏細節。

每一筆揮灑皆不容小覷,為了讓更多人理解布景彩繪的魅力,陳明山近年積極與外部合作,不論是校園專題演講、親子體驗或是主題展覽,陳明山布袋戲布景工作室絕不缺席。過年走春,若有機會偶遇民俗技藝的演出,這次我們換個角度觀賞,戲劇聲光效果背後撐起的那片江湖。

金光盤
金光盤是場景時常運用的道具。

陳明山布袋戲佈景工作室參觀預約資訊

  • 聯絡電話:0935-062-191,需預約。
  • 原文刊登於上信饌玉會員電子信:〈戲的幕後英雄,為故事加上色彩張力的布景彩繪師陳明山。〉

相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