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半島 小豆島|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作品,腳踏車的半島一日遊

位在日本香川小豆島的三都半島
香川縣的小豆島是瀨戶內海第二大島,以手延素麵、醬油、鹽和橄欖聞名,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人文歷史與釀造產業。從土庄港登島後,迎面而來的是製油香,濃烈直接。2019年初訪時,因還要趕航班,只能快速造訪醬油之鄉與二十四之瞳電影村,對島嶼的記憶零碎又短暫。
2025年適逢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時,安排三天時間停留,雖然仍難以面面俱到,但至少有挑選地區探索的餘裕。這一屆藝術祭在三都半島有多件新作登場,我特地為此空出一天。但沒遇到藝術祭的人也沒關係,三都半島的展品多為戶外作品,即使不在會期之間前來,仍能欣賞不少作品。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戶外作品巡禮
伊東敏光+廣島市立大學藝術學部《超級大太郎》

作品靈感來自日本流傳山川是由巨人創造的傳說。高達九公尺的超級大太郎,彷彿正在三都半島神浦地區休息。作品以廢棄的小路石牆、曾通往嚴島神社時使用的廢船與漂流木打造而成。
伊東敏光+廣島市立大學藝術學部 《Nap Venus》

同為伊東敏光+廣島市立大學藝術學部共同創作,2025年增設與《超級大太郎》對應的作品一一《Nap Venus》。這是一座全長23公尺,橫臥於三都半島海岸邊的「勞工之母」。作品以拆解後的房屋建材、採石場工具、漁具與古老農具構成,象徵神浦地區曾因勞動而繁榮的歷史。

尾身大輔《Human Home Hermit Crab》

作品靈感是來自琉球的創世神話,神話中有關於寄居蟹是人類起源的段落,神明在洞穴裡創造了寄居蟹,而寄居蟹繁殖之後出現人類的男女。


藝術家尾身大輔以木雕為主要創作媒材,擅長將源自神祇、妖怪等民俗信仰的想像轉化為具象的雕刻作品。近年,他的創作重心轉向昆蟲形態的主題雕塑。
Julio Goya《Story of a boat》

三都半島曾有許多從事漁業的人,但因高齡化或後繼無人,產業人口大幅減少,島上時常可見無人管理的漁具與機械。
在當地居民協助下,藝術家找到了這艘船隻原主人,說明創作目的後獲得對方同意轉讓,將曾支撐島民生活的船,以藝術作品的姿態重獲新生。

Julio Goya《島嶼動物計畫》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室內作品
Julio Goya 的樹屋作品Eyes of nature(from the earth)

在古老民房庭院中的兩棵檜柏樹上建造了樹屋,作為藝術家的展覽空間。


田中圭介《Utopia dungeon ~ a Tale of a Time ~》

這是一件現場比網站示意圖更令人驚艷的作品。
作品設置於一棟兩層樓的老屋內,藝術家以木頭創作出宛如樹木般的風景。《Utopia dungeon ~ a Tale of a Time ~》自2019年與2022年的藝術祭延續發展而來,雕刻家田中圭介長年以木頭為創作素材,擅長以微縮的手法雕刻單棵樹,最終聚集為森林的風景。
在這棟兩層樓的老屋內,房屋中央架設高低不一的木樁,每根木樁上都佇立著用木頭雕成的樹型,再以丙烯顏料上色,呈現出層層疊疊的綠意。差點就被官網照片中那個模糊示意的小綠人騙了,走近一看才發現,竟是一棵棵精緻雕刻的小樹所構成:「是一座人的樹林啊!」


三都半島交通與騎電輔車的相關注意事項

小豆島近年導入Hello Cycling電動輔助單車,設有二十多個站點,綁定信用卡即可透過 App預約與查詢剩餘車輛,讓島嶼巡遊比過往更方便。
-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期間(2025年為例)在神浦社區中心(Konoura Community Center)設有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服務站,並提供公共廁所,方便前來探索此地的旅人使用。
- 從土庄港和池田港前進三都半島的方向時,接近作品區時會經過一段山路,樹林常有毛毛蟲垂吊下來,騎腳踏車時避免靠樹太近。
更多瀨戶內國際藝術祭
-
從高松港搭渡輪約一小時即可抵達小豆島,是瀨戶內海的第二大島,氣候溫暖,被稱為「日本的地中海」,也是日本橄欖栽培的發源地。島上以釀造醬油、日曬麵線等傳統工藝聞名,一登島就能聞到製油的香氣。 這裡擁有壯麗的自然景觀資源,寒霞溪為日本三大溪…
-
香川寶可夢中心2025開幕 呆呆獸是日本香川的吉祥物,無論是郵筒、渡輪,還是人孔蓋,都能看到牠的身影。牠的日文發音「Ya-don」與香川特產烏龍麵的「Udon」相似;再加上香川屬於瀨戶內海式氣候,降雨稀少,水資源有限。而呆呆獸又有「打…
-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是日本香川三年一度的重要盛事,而直島作為現代藝術百花齊放的代表島嶼,更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旅人,不辭辛勞前來朝聖。 很難想像三十多年前,沒人相信直島有朝一日會成為瀨戶內海上的美麗象徵。當時島上受煉銅工業影響,冶煉廠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