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賢二回顧展】到北美館一覽藝術家55年的創作歷程,從封窗之作走向台東的風光明媚。
臺北市立美術館在2020/03/28 – 2020/06/28展出《江賢二:回顧展》,一覽藝術家從1960年代中期至今,持續不斷的創作歷程。師大畢業後為了跟隨現代雕塑大師賈克梅蒂的腳步,江賢二先生在1967年動身前往巴黎,但當時資訊並不發達,賈克梅蒂早已在1966年逝世,剛到巴黎的江賢二先生,不久後就遇到掀起法國思想革命的「五月風暴」學生運動,時局動盪下,他轉為紐約發展。
旅居紐約之初,受到歐美藝術浪潮影響,大開眼界,這時還在探索自我,江賢二先生在沒有自然光的工作室內創作,今日我們稱這些作品為「封窗之作」,但並非是為了畫出暗黑抑鬱的作品,而是追尋他心中的光源,在一波波浪潮影響下,他並沒有靠得那些浪潮太近,而是慢慢轉化為自己的語言。
可以看到早期的創作塗料都很厚,半具象半抽象,完全是追隨個人主義的展現,也逐漸定調出他並非是再現筆法的藝術家。由於年少時曾因病休學在家休養,江賢二先生在當時學會了大提琴,也養成聽古典樂的習慣,一路以來慣於伴隨古典音樂創作,這些曲目也順理成章成為他畫作的一部分,如展出的《無言歌》、《淨化之夜》等。
追求人性的善良
長居海外逾30年之久。1996年返臺照顧年邁的父親,參訪龍山寺後,開始發展《百年廟》系列,江賢二先生說:「在歐洲看到教堂就進去;在台灣則是看到廟就進去。」因返臺期間變長,他也開始在臺灣擁有工作室,延伸出了《故鄉》、《對永恆的冥想》系列。
破窗之作的孵化地
若從北美館一樓的展區進入,會先看到《比西里岸之夢》系列作品,這是江賢二先生創作的轉捩點,因與太太沿著台11線開車,覓得台東金樽這個人生下半場,一手打造依山傍海的落腳地,台東終年日照,工作室解除一路以來的封窗習性,自然光開始灑進江賢二先生的作品中,不僅色調繽紛,春夏秋冬的台東也落入畫布之中。
頂天立地的台東四季
一樓挑高空間的陳設,皆是三年前得知北美館要辦自己大型的回顧展而創作,分別收攬台東的春夏秋冬:
- 春天的繽紛皆是這三年來,江賢二先生收集擦拭油彩顏料的衛生紙拼黏而成百花齊放的樣子。
- 夏天則是藍天碧地,還在最上頭以台東的樹枝雕塑複合而成,那是屬於台東的真實生活。
- 金黃的秋天被抹上一橫橫橘紅色的光束,象徵著陽光,那是每天工作結束,夕陽帶來的溫暖。
- 冬天的用色最為濃鬱,作品交織著無限垂直與水平的線條,彷彿萬物皆被囚禁之中。
- 立體作品《詩情畫意》則是撿了自己江賢二藝術園區施工打造的石頭與工具湊合,為了讓作品不要太沈重,素材則選擇輕盈的瓦愣紙。
2樓的另外一個入口,放置最新立體作品《金樽/淨化之夜》,從一個作曲家Arnold Schoenberg的音樂靈感而來,由鐵絲製成的雕塑作品,搭配Gustav Mahler的第五號交響樂第四樂章,慢慢轉動55年來創作歷程的迷惘與初心。
雖然江賢二先生始終無法親近賈克梅蒂風采,但創作之路的執著深受其影響,若想更了解賈克梅蒂的天賦與偏執很建議看Geoffrey Rush和Armie Hammer主演的《寂寞大師》,賈克梅蒂畫肖像畫時說:「從這一面畫你會進監獄,但從另外一面畫你會盡瘋人院,但我們會在裡面見面。」、「懷疑自己比肯定自己更容易些!」
這些對話,從賈克梅蒂的角色設定,更能明白江賢二先生為什麼直到1982年畫出《巴黎聖母院》、《遠方之死》,具體展現出對生死的領悟與關懷後,才認為自己:「這輩子有資格當位畫家。」
如今,江賢二先生正打造屬於自己的江賢二藝術園區 Paul Chiang Art Center,預計2021年底興建完成,透過策展、藝術、音樂與文化中的交流,結合台東大自然美景的藝文特區,江賢二先生在《從巴黎左岸,到台東比西里岸:藝術家江賢二的故事》一書中提及:「最幸福的事莫過於以前追求的境界,現在可以自然湧現。」
《江賢二:回顧展》
- 展期:2020.03.28(六)ー06.28(日)
-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一樓1B、二樓2A~2B
- 下港女子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ekangwoman
- 下港女子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kangwoman/
更多下港女子文章……
- 【Yes Living也是居】苗栗通霄的私人會所,包棟Villa享受假期
- 【田尾花卉批發市場】跟著彰化秉濠花卉親自體驗拍賣現場的批發氛圍
- 【秉濠花卉】造訪彰化溪湖的花卉職人,花農一天的工作行程
- 【2024衛武營小時光】唱歌集《爬上頂樓看月亮》中文音樂劇,以全女卡司唱出青春夢
- 【永添藝術‧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當期展覽和美術館咖啡廳推薦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