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界打滾十年的Mango,從來沒想過人生會與這個產業緊緊相隨。「最初在飯店工作,有次看到同事拉花的動作,覺得十分帥氣!」要求對方傳授手感,沒想到拉花杯一拿,卻讓一向追求新鮮感的自己甘願成為咖啡的人質,日日沈溺香氣中。 嘉義咖啡推薦|星耀辰主理人Mango 嘉義咖啡|星耀辰咖啡車計劃 臺北人的Mango,因為學姊返鄉創立玖CAFÉ,邀請一同加入團隊。抱著未來也要成立獨立品牌的憧憬,玖CAFÉ的出現...
新港文教基金會的維泰號行動圖書館 與新港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昭琳(Dora)相約早上九點半集合,當天是「維泰號行動圖書館」巡迴到文昌國小的日子。對嘉義新港長大的孩子,記憶中總會停靠一臺「維泰號」圖書車,每隔一段時間現身校園,提供書籍閱讀與借閱服務。眼前展翼的白色貨車已是第二代,由台北合眾汽車公司與資深廣告人劉明松共同捐贈;前身則是2015年退役的灰色福斯T4,由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家族捐贈。 從左...
路思大新創園區 義式餐酒館 ‧ 手作皮件課程 ‧咖啡午茶 路思大新創園區 百貨裡的精品皮件「沙伯迪澳SOBDEALL」常讓人誤認是國際的時尚品牌,其實幕後是來自彰化的一群皮件工匠職人。創辦人何偉新當年為了生計在皮件工廠擔任學徒,經歷產業困境後因緣際會承接老闆原先的工廠。一次義大利的學習參訪過程,深受義大利皮件產業的環境洗禮,他發現每一件精緻的作品都誕生於浪漫的工作氛圍,與傳統代工思維裡的成本考量,...
台東琉璃體驗|角琉璃 臺東太麻里是臺灣迎接第一道曙光的地方,火車站出來的日昇路,讓視角綿延至不遠處的海景,一眼望去的房子都矮矮低低的,彷彿體貼居民的視角,讓在這裡的人隨時都能眺望碧海藍天,讓煩憂隨著波浪拍打散去。 距離火車站步行約十五分鐘的腳程,又走又晃,即可抵達大王部落的「角琉璃」,體驗排灣族的玻璃工藝,醒眼的紅色帆布,成為太麻里不容錯過的文化感受之地。 排灣族的玻璃工藝 太麻里約有七成的住民是...
咖啡染布體驗屋 古坑社區 古坑舊名「庵古坑」,源自清朝時期到此開墾的南靖人,從高處看地勢就像一個凹進去的坑洞,加上原鄉漳州多為客家族群,地名習慣以茅草屋之意「庵」作為開頭,便承襲含義依據地形命名之。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從巴西引進阿拉比卡品種咖啡在各地試驗種植,古坑因緯度與土壤環境的自然優勢,孕育出進貢天皇的御用咖啡,為當地奠定深厚的產業基礎。如今,古坑已是臺灣咖啡產地不可或缺的一塊經濟版圖。 行政...
雲林水林鄉 雲林縣水林鄉隔著北港溪與嘉義縣相望,因17世紀時,顏思齊率領漢人登陸開墾,讓水林有「開台第一鄉」的稱呼。長達四百年的拓墾時間,水林盛產水稻、番薯、花生、甘蔗和玉米等農產,又以臺農57號的黃金番薯頗負盛名。 蕃薯寮媽的完整故事繪在社區牆上 水林鄉當地也有不少與番薯相關的傳說,像是蕃薯村的地名由來就是經典的範例之一。蕃薯村當地耆老還是習慣稱「蕃薯厝」,據傳來臺開闢的洪氏從臺南西港流浪到此地...
雲林縣東勢鄉月眉社區 位居雲林縣東勢鄉東南方的月眉社區,上鄰褒忠鄉,下與元長鄉相連。據傳清朝年間渡海來臺開墾的先民,為了取水之便,逐村落裡的半月形池塘而居,外擴為一個半月形聚落,早期稱呼月眉庄,以張姓為大宗。隨著歲月推移,今日月眉村與毗連的農村發展如出一轍,以稻穀、地瓜、花生和甘蔗等農作物為主,散落在鄉間小路的牛舍,裹著村民再熟悉不過的農村記憶。 月眉社區活動中心 現任月眉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廖乾成...
雲林 華南社區 雲林縣古坑鄉華南社區:華南社區 歷史 華南社區位在雲林縣最南端的古坑鄉華南村,全村十鄰散落在海拔100至400公尺間,實際居住人口僅百餘人,少子化現象讓居於偏鄉的華南國小一度面臨廢校的命運,如今卻是得靠抽籤才能擠進新生入學名額的明星實驗小學,成功扭轉地方命運。 一切要從2006年接任的陳清圳校長說起。他積極將古坑的咖啡產業文化和生態關懷銜接校內課程,並發起山野教育、單車走讀和協助咖...
雲林元長崙仔社區的腳踏車運動休閒公園 雲林元長鄉崙仔社區 崙仔社區位在雲林縣元長鄉,其名源自北港溪的泥沙受到北風吹襲堆積而成的山丘地形。越過村莊銜接嘉義縣交界的崙仔大橋,另一頭新港鄉的村落也稱崙仔,原來在清領時期兩邊曾是同個村落,因北港溪氾濫沖塌,改變河道,分割為元長崙仔村、新港北崙村和南崙村三個區塊。 長年沖積的地利之惠,讓元長鄉的土壤為含鈣量高的砂質土壤,搭配四季充足的陽光加持,地方產業以務農...
不能讓老婆嫁給我吃苦,所以要很努力工作。自然の小排飯旗艦店蔡老闆 嘉義朴子推薦美食|朴子隱藏美食|自然の小排飯旗艦店 自然の小排飯旗艦店是位在嘉義朴子的自助餐店,店家外觀就是一棟常見的住商混合透天厝,一樓是自助餐館,一家人居住在樓上的那種。有次在附近收工,正愁午餐不知道要上哪吃,開始滑Google Maps找靈感,結果「自然の小排飯旗艦店」的商家照片,被民眾上傳一張張花俏的擺盤,邊滑會邊喊:「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