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城垣節|築城三百年!台南城門藝術、府城隍遶境、數位集章一次看

2025年5月3日至11日的「府城城垣節」
台南舊稱「府城」,是比縣更高一級的地方行政中心。若要追溯府城城池的雛形,可至清治時期的朱一貴民變事件。加強防禦需求,由臺灣縣知縣周鍾瑄著手籌劃築城,1725年陸續設立大東門、大南門、大西門、大北門、小東門、小南門和小北門,奠定府城初步的城池格局。
當年的人們從四面八方湧入府城,無論是挑著貨擔的農民、趕考科試的書生,或是遠道而來的旅人,都得穿過城門,才算真正踏入集結貿易、軍事、教育與信仰的核心地帶。
如今,那些曾守護城市的城門,有的仍保留著門額與部分城牆,有的在原址改建,有的則早已消失,只留存在歷史圖像之中。為紀念城牆築成三百年,2025年5月3日至11日舉辦的《府城城垣節》,將帶領我們重新踏上歷史軌跡,透過臺灣府城隍廟遶境、藝術共創行動,以及串聯多間店家的數位集章遊戲,連結歷史空間與庶民日常。
其中,5月9日至11日於南門公園登場的「府城城垣節ㄧㄧ城是生活」嘉年華,更規劃一系列藝術結合文資的活動,邀請大家一同走訪古城輪廓,勾勒出跨越時空的府城記憶。
府城城垣節|結合臺灣府城隍廟遶境的藝術展現

位於台南中西區青年路的府城隍廟,創建於1669年,是全台歷史最悠久的城隍廟。城隍信仰自古以來與社會秩序密切相關,象徵維繫公義的神祇。府城隍廟歷經清領、日治至戰後時期,不僅持續保有傳統科儀,也隨著時代變遷融入新的社會功能,成為地方重要的信仰中心之一。
適逢府城建城300年,廟方特別以「府城隍巡城祭」之名重啟睽違19年的盛大遶境活動。2025年5月3日當天,台灣西半部多間城隍廟將齊聚台南共襄盛舉,包括台北府城隍廟、松山霞海城隍廟、新竹都城隍廟、彰邑城隍廟、彰邑田洋城隍廟、嘉義城隍廟、左營鳳邑舊城城隍廟、小南城隍廟、米街忠澤堂、西門水流城隍祠和全臺首邑縣城隍廟。
遶境路線將依循舊城輪廓行進,以大東門(迎春門)為起點,途經大南門(寧南門)、大西門(鎮海門)與大北門(拱辰門),象徵府城隍爺巡視四方,庇佑眾生。

針對城門,透南風工作室與稚葉社創共同媒合艸非火 Fake Fire Atelier,為臺灣府城隍廟打造藝術裝置《城城點點》。作品分布於府城七座城門原址、青年路上的歡迎門、四座與學校合作的小城門、南門公園內象徵過往刺竹牆記憶的充氣藝術裝置,以及大東門、靖波門的光投影裝置,透過藝術形式反思城牆的消逝與重現,重新喚起城市與歷史的連結。
仔細觀察每座城門上的圖騰設計,會發現它們皆與各自的歷史背景與周遭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以位於勝利路與東門路一段交會處的「大東門」為例,這裡曾是關廟、歸仁地區農民前往府城的重要通道,農民經常經由此處進城交易種子與農具。直到今日,台南每年仍會在東門城舉行迎春祭典,因此大東門又被稱為「迎春門」。
當地也特別為圓環上的牧童牽牛像塗上當年代表色,呼應節慶氛圍;而大東門圓環兩側的歡迎門上,也能看到大量農產品與牧童牽牛的圖騰,象徵豐收與土地的祝福。

大南門是臺灣少數仍保留完整結構的甕城,藝術裝置則設置於南門公園南門路一側。其外圍由半月形的外城包圍,過去可讓弓箭手從高處輕鬆攻擊闖入的敵軍,展現獨特的防禦機制。為呼應這段歷史,歡迎樓兩側特別設計了對應字樣:「甕外 Pha Pha 走/城裡慢漫 Chill」,以當代語彙詮釋歷史意義。

府城隍巡城祭路關地圖


府城隍巡城祭特別與聚珍臺灣合作推出限量的路關地圖,民眾可透過以下方式獲得:
- 方案一:限量50份巡城打卡抽路關圖
即日起至5月4日(日)23:30止,只要前往指定地點(大東門、大南門、大西門、大北門、府城城牆遺跡或巡城祭牌樓)擇一拍照打卡,並將照片上傳至官方貼文留言處,搭配指定的抽獎指令,即可參加抽獎。得獎名單將於5月6日公布,中獎者可自5月10日起至廟內兌換獎品,逾期恕不受理。
- 方案二:點燈祈福送路關圖(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民眾可至廟內參與點燈祈福儀式,完成點燈後即可至服務台免費兌換一份「路關地圖」。
府城城垣節|織流:纖維藝術共創行動——女性布藝與地景的連結

府城的大西門(第一代在西羅殿廟址上,後來搬到西門路與宮後街口。)原與安平水路相連。藝術家曾靖婷運用鉤針編織創作出《流動之境》的裝置作品,座落在西門路二段與正興街交界的西市場出入口,正是過去西門外的所在。作品以流水的輕盈意象為靈感,結合西市場布市的特色元素,民眾可入座其間,隨著繩索微微晃動,體驗如流水般的流動感。
設立於1905年的台南西市場,因配合2024台灣設計展修復完成而再度受到矚目,不僅是台南首座公營市場,也是當時重要的食材批發交易中心,台南人習慣稱之為「大菜市」。市場建築採多窗通風設計,對當時的公共衛生與城市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台南西市場包含市場和商場兩大部分,市場興建完成後,依照日本人做生意的需求擴增建築,在1930年代興建外廓賣店以及淺草市場,使得西市場成為當時人們採購日常用品的聚集地。

台南西市場成為布市的起點,始於1945年美軍空襲台南,原本聚集在民權路的布商紛紛遷至淺草市場。戰後更名為西門商場,逐漸發展成與台北迪化街、彰化和美並列的布料集散地。1960年代,商場樓上曾是熱鬧非凡的藍天歌廳,為當時熱門的娛樂場所,吸引眾多人潮。
絢爛風光雖因成衣興起而退燒,但走進今日的西門商場仍可見許多人前來選購手作織品,也保留了傳統西服訂製的產業痕跡,延續著職人精神與文化記憶。而周邊則轉型為文創攤商聚集的「淺草新天地」,為老市場注入一股嶄新活力。

藝術家孫佳暄透過工作坊,邀請國小學童與一般民眾運用家中廢棄布料,共創作品《如水之地》。作品寓意這座城市在今日繁榮建設之下,曾擁有五條港構成的重要水路貿易樞紐,那是一條深藏於城市記憶中的歷史隱流。
不遠處的寶美樓,是藝術家林佩穎的不織布作品《百年綻放》。該址鄰近多個重要性別地景,包含提倡女子教育的臺南女子公學校舊址、市定古蹟蕭氏節孝坊,而周圍的銀樓是早年嫁娶一條街的象徵。作品以張燈結彩的意象,呈現西門百年來的生活樣貌。
寶美樓是日治時期著名的料亭,1970年代以前曾是台南商人談生意與地方仕紳社交的重要場所,當時甚至有「北有江山樓,南有寶美樓」的美譽。2020年起由多那之咖啡蛋糕烘焙進駐,並於此次府城城垣節推出限定主題禮盒。

府城城垣節|串連店家數位集章活動:LINE掃碼探索府城,兌換限量好禮「城門款曬娃包」
在《府城城垣節》活動期間,一場融合歷史探索與遊戲趣味的「數位集章挑戰」同步登場。自5月1日至5月11日,串聯37處精選地點,邀請民眾走訪府城八座城門周邊的文化地景與特色店家。


只要在現場看到「數位闖關:繞著城牆走一圈」的張貼公告,民眾透過手機掃描上方的QRCode,加入「府城城垣300年」官方LINE帳號,並複製通關密碼貼入聊天室,即可成功獲得虛擬集章憑證。
本次任務分為紅、黃、藍三大類型,參與者只需在每一類別中完成至少6項任務,共計18個地點,即可在5月10日至11日前往南門公園「城是生活嘉年華」現場,兌換限量好禮「城門款曬娃包」(內含物不包括展示用玩偶)。


參與闖關的同時,還能享有部分合作店家提供的專屬優惠,包括折扣、贈品等驚喜回饋,讓大家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也能活絡在地小店,實踐文化參與與社區共好。

數位集章配合地點
府城城垣節|紅色任務
- QRCode位在歡迎門上:大東門、大北門、大南門、大西門。
- QRCode位在古蹟方尖碑上:小東門、小北門、小南門、小西門。
府城城垣節|黃色任務
- 杏源珈琲
- 博仁堂
- Atem coffee
- 伴個食舖
- 百年傳承香舖
- 甜在心咖啡館
- 金桃家草莓大福2号店
- 金桃家草莓大福3号店
- 初食手作廚房
- 厝珈啡
- 本植咖啡
- 鹿耳晚晚早餐
- 品蓬咖啡
- 多那之臺南西門店
- 新園春室The POOL
- 白兔美術社
府城城垣節|藍色任務
- 臺灣府城隍廟
- 郭家粽
- 飯賣人口
- 小轉角
- 西市場
- 透南風咖啡聚場
- 小南城隍廟
- 市仔頭福隆宮
- 神農殿
- 八協境 祝三多廟
- 臺南市立博物館
- 欽欽珈琲
- 牳瑪皮革工作室
- 圍讀珈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