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陶藝體驗】老宅裡的陶藝品牌「青青土氣」,手作陶器的生活韻味

青青土氣

台南陶藝工作室|青青土氣

坐落在臺南中西區的青青土氣是2016年創立的陶藝品牌,走在西寧街上會訝異眼前這棟轉角近六十年的老宅佔地之寬闊,即使位居巷弄依然能輕易感受微風輕撫,午後時分的南臺灣烈陽將屋旁的綠意直影緊壓牆面,好一幅臺南風景。

青青土氣在2019年進駐一樓空間,兩層樓的宅院由四個建築單位組成,但全屬於同一個屋主。當時青青土氣因前個空間已不敷使用,店長欣宜便騎著機車在巷子裡遊蕩,另闢落腳地點,偶然碰到這裡的招租訊息。他坦言:「這棟房子擁有許多討人喜歡的細節,但格局相對大,必須得找到其他共同經營者一起經營,才能讓這房子展現新生命。第一時間也煩惱該如何承租下來?」

聚焦在餐桌上的生活元素成為解套繩索。青青土氣邀請原先在神農街的甜點工作室與另一名食物攝影師共同拆分使用空間。三者皆講究器皿與食物之間的關係,如今一樓是孕育出各式器皿的創作搖籃青青土氣;二樓是善用陶皿承裝法式甜點的沼澤,以及擅長設計食物與碗盤畫面氛圍的攝影工作室Somefood &Something Else。

陶藝入門|台南陶藝課程|台南陶藝課程|青青土氣

青青土氣

青青土氣所處的西寧街靠近河港,據店長欣宜分享,這棟建築最初也是做生意的地方,今日玄關進來的器皿展售空間便是當時屋主的辦公室。仔細一看,一樓天花板擁有各式的雕花裝飾;白、灰、黑三組色塊排列而成的洗石子地板,彷如向上延伸的樓梯形狀,隱喻著期盼事業步步高升的寄託。

這棟房子有前人別出心裁的獨特美感,也幸運擁有後人的細心相待。青青土氣決定承租後,將原先房屋外觀的鋁製窗框置換回木製窗戶,並將霧面玻璃汰新為亮面玻璃,重新搭建屋內與街區的穿透性。保留老房子原有的嵌入式壁櫃,費心將上頭長年塗抹的油漆刮除以露出原有的木頭質感,一點一滴打理老屋往昔的時代想像。

青青土氣

陶器展示的層架造型刻意選用來回折返的線條,呼應地板上似梯狀的菱形設計。特意不將櫃體貼牆擺放,讓人們可以輕鬆環繞層架遊走,清楚觀賞從藝術家巧手誕生的器皿細節。

青青土氣
每月會更換檔期的展覽空間。
青青土氣
青青土氣

穿過隔壁每月會更換檔期的展覽空間後,再往裡頭走便是工作室和窯房。青青土氣每月定期舉辦手塑、拉胚等課程,並嘗試與跨界媒材合作,如花藝、餐桌美學。欣宜表示青青土氣的定位主要是提供環境和資源,讓大家在這個共享空間激盪陶土材質的可能性,並與常民生活產生互動連結。

深藏在建築物後方的小庭院,青青土氣與其他合租夥伴一同將舊有的遮雨棚拆除,敞開的綠意驚喜迎接一顆苦楝樹的種子,四年多來早已長成一株挺直的大樹,從樹冠撒下的閃耀光點,恰如其分地陪伴製陶時光。

青青土氣
後院的苦楝樹。
青青土氣

青青土氣|手作陶藝的樸質美感|收藏贈禮皆適合

青青土氣

青青土氣長期與國內外藝術家合作,透過以陶藝媒材為題的展覽,可能是陶偶、有時是陶器,也曾舉辦學員的作品發表,無論是具體的器皿形象或是抽象的材料探索,希望藉由持續的交流碰撞,讓大眾體驗陶藝的各種潛力。

展覽不定期搭配舉辦藝術家工作營, 分享藝術家學陶的歷程並示範塑造風格的過程。偶爾也會伴隨有趣的國際交流,像是過往青青土氣曾有一檔藤本秀老師個展,這位來自日本信樂地區的陶藝家因沒體驗過暖和的秋天,那次便結合來自日本京都的茶師若山貴義共同在後院舉辦茶席。臺灣的民眾藉此體驗日本茶道如何打茶、飲茶與享受承裝和菓子的器皿;另一方面,日本來的貴賓也能感受秋日樹蔭下的乘涼氛圍,各自都因此獲得深刻的文化洗禮。

累積眾多陶藝家人脈的青青土氣,空間宛如一座器皿寶庫,人們可以在這裡尋到心儀收藏。像是青青土氣的主理人利庭芳,同時也是長期深耕陶藝教學工作的陶藝家,水器系列作品靈感源自喜愛料理的日常,將喜歡呼朋引伴多人同桌吃飯的互動,創作成大型的俐落水器。

陶藝家利庭芳的水器作品
陶藝家利庭芳的水器作品。
時常挑戰製陶流程的新加坡藝術家卓俞翔作品
時常挑戰製陶流程的新加坡藝術家卓俞翔作品。
長期投入柴燒的陶藝家吳孟哲作品
長期投入柴燒的陶藝家吳孟哲作品。

熱衷進行質感實驗的新加坡藝術家卓俞翔,時常逡巡各種陶藝的表現形式,他會將陶瓷廢棄物件重新轉化新的創作,也嘗試再將燒製完成的胚體浸泡泥漿,挑戰傳統製陶的流程,帶有撕裂感的作品成為他與眾不同的創作標誌。長期投入柴燒的吳孟哲則是另一派試驗手法,得遊走氣候、火力、燃燒路徑與灰燼各種環境變因,等待數日才得以窺探從熊熊烈火誕生的奧妙紋路。

容納各方才氣的青青土氣一刻都不得閒,不僅在疫情後重返國際交流的媒介,開始計畫至各國學習觀摩技術應用和陶藝家的工作流程之外;近年品牌也密集與精緻餐飲的主廚合作,借在地職人的工藝巧手製作出一件件與季節菜單和餐廳格調相輔相成的器皿。細品生活的美好韻味,青青土氣正在證明陶土擁有無限可能。

台南陶藝體驗|陶藝製作|青青土氣

相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