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地書店|已成回憶的千暉鵝肉店,與匯聚香港文化的獨立書店
回到嘉義第四年,南部冬季或許是與北部四季中體感差異最明顯的季節,依然充滿陽光的眷顧。隨著日子的積累,那些曾經在北部熟悉的壞天氣,以及屈身在學生公寓裡的潮濕悶感,似乎已在記憶中逐漸被曬乾,褪淡成細淡水痕,成為過往經歷的見證。
這些年冬天北上的次數簡直屈指可數,很多於學生時代在臺北兜轉的生活圈都開始套入了「從前從前」的回憶公式,逐年減少對那些地方的熟悉感。幾年間,在北部回憶的除除減減與南國時光的加加乘乘,如今甚至連曾經憑藉身體記憶熟悉自動上下車的臺北捷運路線,也在某一天猛然發現,自己已無法清楚細數站名了。
我想,人生或許在某些意想不到的階段,會籠罩上一層薄霧,於是便渴望透過重返特定地點,以喚起某些往昔時光。另一方面,離開一個地方久了,也會希望以單純觀光客的角度,再次感受那些地方的鮮明個性。
重返熱鬧繽紛的西門町
西門町無庸置疑是臺灣迎接國際觀光客的指標區域,徒步區總是萬頭攢動。大學時期我曾在西門町的百貨公司短暫當過短期工讀生,但步入社會之後,早已忘記上一次踏進西門町街區是何年何月。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我記憶中的西門町,還是六號出口尚未出現彩虹地景的模樣。
踏出捷運站,映入眼簾的是一條排滿各國臉孔的長長人龍。六號出口的彩虹地景自2019年起成為西門町的熱門打卡點,上面印著「TAIPEI」字樣,六色彩虹分別象徵生命、力量、希望、自然、自由和藝術,代表著臺灣在長期倡導婚姻平權後,成為亞洲首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這不僅是許多外國遊客羨慕的幸福,也是十多年前在西門町遊晃的自己,怎麼也無法想像未來會迎來這麼一個可貴的新時代。
相比大多數人對西門町的遊樂記憶,我的印象更多是蜿蜒交錯的窄巷,那些櫥窗裡的潮流僅是匆匆掠過的背景。這種印象源於打工時期對時間管理的鍛鍊。當時,我在萬年商業大樓附近的百貨公司打工,從捷運站步行到目的地至少需要十分鐘,而沿途全是擁擠的人潮和熱門街道。為了確保每次準時趕上,我必須研發出快速通行的捷徑──哪條巷子的攤販最少、哪個路口的紅綠燈秒數等待時間最短,甚至如何巧妙避開人潮,都是攻略。
千暉鵝肉店西門町|隱身在成都路巷內的千暉鵝肉店
在觀光客眾多的商圈工作,如何降低用餐成本成為西門町上班族間最受歡迎的小道消息。例如,集體訂購某家滷味攤,老闆可能會特地加菜;某條巷子裡有經濟實惠的自助餐,一餐有菜有肉,還能控制在百元內;或者提供特殊代號給某間飲料店,可能會獲得免費珍珠。
隨著物價變遷,許多商家的經營模式早已不同,甚至有些已消失在時代的洪流中。當年我喜愛的店家,唯有隱身在成都路27巷的「千暉鵝肉店」依然屹立至今,成為我重返西門町時首選的懷舊滋味。
(更新:千暉鵝肉店已在2024年12月初無預警停業,宣告退休)
店內的鵝肉湯麵湯頭依然清甜可口,店鋪似乎經過重新整理,用餐環境比記憶中更為光亮舒適。學生時代受限於經濟能力只能單選菜單其中一樣,卻能任性地將整桌小菜擺滿,感受那份厚實的簡單。意外地從燙青菜上的滷肉獲得過往沒有感受到的精細滋味,後續又迫切追加了一碗滷肉飯,再搭配濕潤彈脆的鵝胗,漾出的肉香,圓滿了多年後再嚐千暉鵝肉店的舒爽。
飛地書店 nowhere bookstore|成為飛地公民與小飛之友
飛地書店,名字沿自人文地理中的一個概念,指在一個國家的範圍內,有一塊領土屬於他國主權。由長期居於香港的資深媒體人張潔平與專攻城市地理學的香港學者梁啟智聯手創立,飛地書店自開業以來透過大量的活動與主題選書,成為許多人貼近香港文化的對話之地。
書店空間不大,推開門便能一覽全貌,但每寸空間都被物盡其用。常設展區、特展書區、店內排行榜、地方特色啤酒和文創小物,每一區各有足夠份量,讓人目光流連,細細梭巡許久。書架上掛著書法家尤俊明老師「飛地書店」四字的墨寶,根據書店社群分享,尤老師某日進店四處逛了一圈,稱讚選書精妙後,隨即拿出文房四寶,現場揮毫。
當時在店內消費達一定金額,便獲得了一整組《在飛地,八種打開西門町的方式》的明信片。明信片上介紹了八種觀察西門町的視角,包括歷史建築、電影院文化、街頭表演、著名地標,以及對中華商場的緬懷等內容。成為小飛之友後,更驚喜發現飛地書店與香港許多書店一樣,採用月報形式與讀者聯繫。每月定期以電子郵件寄送新書資訊、經營日誌以及書市活動快訊,讓讀者能更貼近書店。
有些人則透過飛地書店的書籍療癒身心。在書店官網有一項心理測驗,人們透過題目的回應,最終揭示讀者當下可能面臨的人生課題。完成測驗後,讀者可以選擇領取書單服務,飛地書店會根據測驗結果與金額方案精心挑選書籍,幫助人們透過閱讀舒緩內心疙瘩。
多年後重返西門町,即便再遇綿綿細雨,卻能在這片喧囂繁華的風俗人情中,感受到無數人以各種方式點亮這座城市。平和溫暖的時代之風吹拂,也悄然烘乾了我記憶中那濕漉漉的台北印象,覆蓋上柔和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