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國小棒球隊】少棒隊的集體生活,成為彼此人生中那道溫暖的光

千秋國小棒球隊

棒球在臺灣人心中是一項熟悉的運動。兩支隊伍得在扇形的棒球場進行攻守,全場聚精會神地緊盯著那顆帶有紅色手縫線的球體。

投手需要冷靜地掌控球路,使球投入好球帶;捕手得具備細膩的觀察力,快速辨識打者特性以引導投球策略;打者在關鍵時刻得全力一擊,再拼命地奔向下一個壘包;內外野手則需要迅速敏銳的接球能力,防堵敵隊得分的機會⋯⋯作為一項集結眾人體力和精神狀態的團隊運動,每個球員都得迅速地從挫折中振作精神,群策群力地一同經歷九局關卡,才有可能奪得最終的榮耀。

棒球 少棒 南投

南投縣 千秋國小棒球隊

千秋國小棒球隊

作為112學年度南投縣硬式少棒聯賽的冠軍,千秋國民小學棒球隊不僅是在1990年臺灣職棒元年就成立的隊伍,更是長年在全國少棒比賽的常勝軍。

每週三的午後是球隊的團練時間,我們從國道3號的南投服務區出口下交流道,穿越服務區旁的快捷道路抵達這座全校不到五十人的學校。這裡有八成的學生都是棒球隊的成員,是南投縣著重棒球發展的特色學校。在三十多年的隊史中,誕生了四位中華職棒的選手,分別是富邦悍將的申皓瑋、陳韋霖和林育辰,以及台鋼雄鷹的黃紹睿。

四位中華職棒的選手,分別是富邦悍將的申皓瑋、陳韋霖和林育辰,以及台鋼雄鷹的黃紹睿。

談到棒球隊的成立起源,任職將近三十年的千秋國小 教練蔡育揚指著懸掛在校長室的隊史故事,講述當年的吳光勳校長是重要推手。當時,吳校長兼任南投縣體育會棒球委員會競賽組長,將棒球風氣引入了校園。那時候正值教育部積極推動組訓費的補助政策,促使各縣市棒球隊的蓬勃發展。南投縣一度有多達百隊少棒隊的巔峰時期,隨著政策轉變,如今仍在活躍的棒球學校已不到20間。

受到少子化和人口外移的影響,不山不市的千秋國小近年也面臨著招生數逐年下降的困境。為了避免學校面對被廢併的風險,蔡教練與學校老師甚至曾經週末時間拿著棒球隊的招生傳單,跑遍南投各個鄉鎮,積極邀請家長到學校參觀,延攬棒球隊的學生。

千秋國小 棒球

千秋國小後來開始提供住宿登記,補足許多忙碌家庭的陪伴功能。現在有許多是跨學區就讀的學童,一群人白天一起讀書、練球,晚上在夜光天使點燈專案的陪伴下,共同習得生活技能。身為千秋國小的一員,他們不只是同學和隊友,更像是情感深厚的家人。

千秋國小 少棒隊平時的集體生活

千秋國小 圓裕

由於千秋國小沒有體育班制度,球隊營運得仰賴體育署原住民教練計畫的補助,以及校長陳美玲積極向各企業募款,才得以支付球隊鐘點教練和住宿餐食的費用。

陳美玲校長分享道:「物價會通膨,每年都得仔細計劃如何有效利用籌得的經費。學校的責任是讓家長放心將孩子交託給我們,確保他們在學業和生活上都受到正確的引導。全校老師實際上就像這些孩子的代理家長,當有孩子生病時,教練和老師甚至還得身負載他們到市區看醫生的責任。」

上信饌玉 千秋國小棒球隊

千秋國小是一所人數較少的學校,師生們成為榮辱與共的生命共同體。完成學生課程後,全校棒球隊成員在團練時間或社團時段會分成軟硬球的練習隊伍,其中中低年級大多數是軟式棒球隊伍,傳接球較為熟練的高年級成員則組成硬式棒球隊伍,兩邊由相應的教練帶領訓練。

棒球隊 千秋國小

在早期,棒球隊的訓練侷限於傳統方式,依靠前輩的經驗傳承和複製。蔡育揚教練指出,現代訓練更加科學化,與過去僅僅跑步、做伏地挺身和拉單槓的方式相比,現在更注重對每個肌群進行有計劃的訓練,包括肌耐力、爆發力和核心肌力的複合式訓練。教練與隊友之間的關係也逐漸轉變,從以前嚴厲的絕對服從,轉變為更加開放的溝通角色,讓每個隊友都能夠理解團結一心的重要性。

賽季前的團隊意識

台灣 少棒隊

千秋國小的棒球隊每年大約要參加十二場比賽,而寒暑假則是基本功訓練的密集期。在即將迎來重要比賽之前,團隊紀律會變得更加嚴格。教練們會耳提面命地提醒成員注意飲食,也不要讓自己暴露在受傷或生病的風險中,以提升球隊的自律意識。畢竟作為一支沒有太多候補球員的球隊,每個人的角色都至關重要。

當然,贏得賽事的好成績絕對是皆大歡喜。但對於長年陪伴著孩子成長的教職人員來說,更重要的是看到這些孩子來到千秋國小後,他們能夠找到讓自己變得更好的動力,那一切伴隨的時光都值得了。

棒球隊 千秋國小

從這裡畢業之後,或許有些人不會繼續在棒球這條道路上前進,但希望他們都能記得待在球隊集體生活的點滴情誼,這樣在未來不順遂的時候,還能記得如何重整腳步,全力以赴面對新的人生開局。「希望他們因為體驗過千秋的溫暖,未來能走得更順利。」千秋國小校長陳美玲和蔡育揚教練都這麼期望著。

千秋國小 南投 棒球隊

相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