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科博館植物園區】遊晃熱帶雨林,近賞亞馬遜河域生存億年的象魚
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介紹
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英文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身為國內第一座正式的科學博物館,占地廣袤。人們以這裡為核心,向外擴展為人口稠密的生活鬧區。
同時,科博館也並非一趟即可探索完成的觀光景點,8.7公頃的園區範圍內有植物園、生命科學廳、人類文化廳、地球環境廳、太空劇場和科學中心等五大區域,每個展館均可獨立購票,方便人們分次前來體驗各個場館。那日,我選擇從植物園作為認識科博館的第一站⋯⋯
從「乾溝仔」成為文化活水「自然科學博物館」
科博館附近大部分的街道景觀,可以追溯到1980年代科博館成立籌備處的時期。科博館的建立推動了周邊城市計畫的發展,很容易發現周圍社區名稱中許多帶有「科博」兩個字。然而,迅速變遷的都市面貌,只能從少數地方尋找到過往的蛛絲馬跡。
在1920年,台灣總督府公布地方官制改制後,曾以四十萬分之一比例尺繪製名為《臺中州管內圖》的地圖,科博館所在的街區在上頭被標示位於一個名為「乾溝仔」的傳統地域。據說這個名字是因為土庫溪流經此地時,地勢較高,常常出現乾涸狀態,無法提供有效的水源,因此以乾涸現象作為地名。
後來「乾溝仔」雅化為「乾溝子」,戰後依照行政區域規範編制為「淡溝里」。如今在科博館周邊,恰好南北兩側都有福德正神的庇佑。一邊是乾溝子福德正神祠,另一側是淡溝福德祠,兩者都隱喻著當地的歷史底蘊。
科博館植物園 |園區介紹
科博館植物園精心打造各種喬木、灌木、草本和蕨類的原生植種區域。人們穿梭其間,如同參與一場模擬型的生態晃遊,啟動玩家角色在地圖上四處探索。
在這可以遇見低海拔從北到南的植物特色,並且還有隆起珊瑚礁區、蘭嶼區、海岸林區、臺東蘇鐵區、藤本及多肉植物區和特展室及蕨類展示室等十多項植栽區域⋯⋯等待我們熟悉著與日常共生的植物種類,獲取認識寶島的經驗值。
在熱帶雨林溫室前方,座落了一隻巨大的珠光鳳蝶模型。珠光鳳蝶是原產於蘭嶼的臺灣原生種蝶類,目前被列於瀕臨絕種的野生動物。蝴蝶與植物之間唇齒相依,珠光鳳蝶的幼蟲以港口馬兜鈴為食,但許多人無法清楚辨識植物的重要性,時常當作是一般野草而予以清除,進而破壞了動物棲地。或許這也是為什麼要在植物園前,放置一隻蝴蝶的原因——提醒著大自然的一切都是環環相扣。
進入熱帶雨林溫室,建築正中間為噴霧系統,大量水氣從上方噴灑而降,為溫室環境提供滋潤。熱帶雨林被譽為「地球之肺」,擁有豐富的植物種類。
依循溫室內的動線前進,我們可以看到多元植物類性,如桃花心木、柚木等可供使用的材料植物,風鈴木類的觀賞植物、纖維植物吉貝木棉、香料植物香水樹、觀葉植物秋海棠、染料植物胭脂樹,以及像是號角樹、掌葉蘋婆這類型的景觀樹木。
科博館植物園溫室裡的亞馬遜河魚觀賞區
溫室的下層設有一處仿效亞馬遜河流域海岸地形的河魚觀賞區,何人都會對眼前游過的該流域最大型的淡水魚「象魚」感到驚訝。據推測,這種魚已經存活超過億年,又有活化石之稱。
此外,這一層還有虎皮鴨嘴、大銀板魚、銀帶、食人魚和披著華麗色彩外衣的箭毒蛙等其他生物,滿載而歸的知識量讓人不虛此行。
科博館植物園 介紹資訊
- 科博館植物園地址:台中市北區館前路1號
- 科博館植物園停車場:導航輸入「第二停車場(植物園停車場)」
- 科博館參觀時間:09:00–17:00(週一公休)
- 科博館植物園門票:
未滿六歲孩童 | 6歲至12歲兒童 | 12歲至一般民眾 | 滿 65 歲長者 | 持恐龍卡 | 20人+團體 | |
門票0元 | V | 平日入館 | V | |||
門票10元 | V | 假日入館 | V | |||
門票20元 | V |
科博館植物園導覽時間(購票民眾自由參加)
- 植物園熱帶雨林溫室定時導覽:開放日的11:00、14:00
- 植物園亞馬遜河魚餵食導覽-象魚及牠的夥伴:週二、週四、週六、週日的15:30於象魚池前
- 植物園食人魚餵食導覽:週六10:30、週三15:30於食人魚缸前
- 手譯導覽服務:與社團法人台中市聾人協會合作,於每月第3個週日上午10至12時,提供1位手譯老師配合導覽人員進行手譯導覽服務,解說時間為40~50分鐘,請提早5分鐘至綜合服務中心,或直接至各展示廳集合:手譯導覽服務報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