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島美術館預約制|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展品介紹與每月舉辦的島上生日會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豐島

豐島美術館外的梯田復耕
豐島美術館外的梯田復耕。

豐島是瀨戶內海上的豐饒之島。儘管瀨戶內地區雨量稀少,許多島嶼長年面臨水源不足,但湧泉與梯田卻成為豐島的象徵。

雨水降下後,經由豐島石層層過濾與淨化,儲存在海拔約330公尺的檀山,最後在山腳下的村落湧出,化為清澈泉水。泉水一年四季穩定湧出,據當地導遊表示,即使在無雨的日子裡,每天仍有約 40 公升的湧水量,因此被居民稱為「生命之泉」。雖然如今居民生活主要依賴引入的自來水,但直到 1970 年代,湧泉仍是當地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水源。

豐島得天獨厚的水資源,孕育出島上的稻作文化,曾被譽為「瀨戶內的穀倉」。隨著人口外移導致許多梯田荒廢,但近年發起復耕運動,例如豐島美術館外的梯田便已重新整建,每年六月插秧、秋天收割,重現稻浪翻飛的田園風景。

豐島可以裝水的地方:唐櫃の清水

青木野枝的作品《空之粒子》

青木野枝的《空之粒子》希望藉由這處村落的原始水源,喚回居民曾經聚集交流的熱鬧氛圍,重現流動於此的時間與在地生活。作品旁便是一處從未乾涸的泉眼,名為「唐櫃清水」,過去在梯田開墾與往來船隻補水的過程中,都曾扮演重要角色。

唐櫃清水

今日仍被視為神聖之地,嚴格區分洗手與取用飲水的區域。現場可見石匠打造的三層水槽:最上層供人飲用;中層用於清洗蔬菜或食材;最下層則用來洗衣或清潔日用品。旁邊的石架則是早年居民搓洗衣物或備菜的生活痕跡。

唐櫃清水

這裡也是過往地方媽媽舉行「井邊會議」的重要交流場域,新婚婦女常在此聆聽前輩分享地方風俗與生活智慧,蒐集社區情報,好讓自己更快融入當地。

豐島美術館

豐島美術館
豐島美術館 建築師為西澤立衛與藝術家內藤禮共同打造。

2010年開幕的「豐島美術館」是許多人登島的理由。由藝術家內藤禮與建築師西澤立衛共同打造的豐島美術館,以「水」為主題,呼應豐島水循環的自然精神。館內不設任何畫作或藝術品,僅透過自然光與空氣的流動,展現藝術與自然共生的理念。

豐島美術館水滴狀的建築外觀低伏於地景之中,這座展館的存在,不只是博物館空間,更是為當地居民而生的療癒之所。

1975年,豐島曾因不肖業者非法傾倒大量工業廢棄物而遭受重創。來自電鍍廠、皮革工廠與車輛拆解業的廢料中,混雜著重金屬與有毒物質,對環境與居民健康造成嚴重影響,這起事件也成為日本最大規模的產業廢棄物非法投棄事件。

儘管居民從1977年組成豐島住民會議,向政府抗爭廢棄物撤離豐島,但問題遲遲未獲改善。手無寸鐵的居民持續奮鬥,直到1990年才被受到重視並逮捕相關業者。

549個豐島居民向政府提出公害訴訟(2025年的豐島登記居民為706位),而後的公害調停則是另外一場體力抗戰,自1994年至2000年共進行了36次調停,最終確認香川縣政府必須在2017年底前清除所有棄置於豐島的產業廢棄物。政府隨後投入多年心力,才終於清理完總面積達7公頃、相當於10座國際足球場規模的廢棄物。

在這段漫長的歲月裡,豐島居民長年與污染對抗,將近百位島民甚至在等不到調解結果前便已辭世。當事件塵埃落定時,許多居民心中卻湧現一股深沉的空虛。也因此,倍樂生提出的「一島一美術館」理念,於豐島顯得格外重要。

豐島美術館

與其蓋一座展出藝術品的美術館,更關鍵的是透過建築、空間與自然的融合,傳遞豐島原本所擁有的豐富自然環境。豐島美術館的存在,不只是建築,更是島嶼復原與療癒的象徵。

每個人輕聲慢步,閃避地上冒出的水滴,在廣闊潔白的空間中,找個舒服的位置坐下或躺下。可以抬頭望望天空,也可以凝視隨風飄動的細線,或只是靜靜聆聽風吹樹葉的沙沙聲。陽光、風、雨,以及飛過的鳥兒,就是這裡的展品。

每個人在豐島美術館中收納的畫面都不盡相同,在這裡以五感體驗四季,感受難得靜下來後那份細微的呼吸。如此細膩的身體感受,正是這座島在藝術祭中誠心獻上的豐饒魅力。

豐島美術館交通資訊

  • 豐島美術館預約頁面請點此
  • 豐島美術館 票價:線上購票1,800日圓|現場購票2,000日圓|15歲以下免費(2025年票價)
  • 豐島美術館 營業時間:10:00–17:00,週二公休(不定期休館日請以官方公告為準)
  • 豐島美術館 拍照限制:豐島美術館咖啡廳可拍照,但美術館的內部空間禁止攝影。
  • 豐島美術館 停留時間:至少預留1至1.5個小時(時間長短依照個人而異)。
  • 豐島與其他全會期島嶼的重點提醒請參考下方文章。
  • 豐島交通|豐島 腳踏車預約:

2025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豐島展品

Memory of Lines(New)

塩田千春 線の記憶

鹽田千春在豐島的最新作品,以過去島上曾使用的三台素麵製麵機為創作主體,並以紅色線條構築整體空間。這些製麵機已超過60年歷史,藝術家將這些「雖已停用,卻無法捨棄的重要物件」作為創作媒材,透過島民的聲音與記憶,編織出一種連結過去與未來的時間感。

  • 藝術家:鹽田千春(日本)
  • 地點:甲生地區

Place for sea dreamers(2022)

Place for sea dreamers

《Place for Sea Dreamers》是一張長達 6 公尺的鐵製長椅,同時也是 2025 年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官方手冊的封面作品。其造型設計靈感來自漁網、漂流木、動物與船隻等意象。坐在椅上、面朝大海,讓思緒隨風飄蕩,成為豐島甲生地區一處沉思與遙想的所在。

  • 藝術家:Heather B.Swann + Nonda Katsalidis(澳洲)
  • 地點:甲生地區

A house filled with language once more(New)

島廚房附近的展品《A house filled with language once more》,這棟家屋使用至 1970 年止,見證了島民的生活軌跡,並於 2025 年成為豐島上全新的展覽空間。

室內的三個空間分別以「火」、「水」、「風」為主題:

  1. 火的房間:過去是客廳與廚房,象徵家的核心與溫暖記憶。展場中擺放的玻璃罐內,盛裝已燒過的書頁製成的顏料,保留了文字與記憶的殘跡。火在此不只是毀壞,也是一種再生與開啟新故事的象徵。
  2. 水的房間:原為臥室,以水的柔軟與流動為主題。書頁被分解為紙漿,鋪展為地面上的波紋。展示的茶壺來自豐島居民,並一同在唐櫃清水洗淨,藉此儀式回溯時間的流動與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
  3. 風的房間:後來增建的客房。使用尤加利樹的枝葉與紙材構成裝置,並敞開窗戶讓風自由流動。風象徵語言的傳遞與轉變,讓那些被鎖在書頁中的故事,自由飄逸。
  • 藝術家:Jenna Lee
  • 地點:唐櫃地區

豐島橫尾館(2013)

位於豐島的Teshima Yokoo House(豐島橫尾館),因鄰近家浦港,幾乎成為多數旅客踏上豐島的第一站。豐島橫尾館於 2013 年開館,由建築師永山祐子(2025 大阪世博女性館、Panasonic 館建築設計者)與藝術家橫尾忠則共同打造,是一座兩層樓的美術館,館內共設有 11 處作品空間,分布於倉庫、主屋與儲藏屋三棟建物之中。

2013年出版的《海海人生!!橫尾忠則自傳》雖已絕版,但多數國立圖書館仍可找到館藏。讀完橫尾忠則對自己1960至1984年的回顧,就能明白這位被譽為「東方安迪沃荷」的大叔究竟有多ㄎ一ㄤ——而且ㄎ一ㄤ得極具才華。經歷迷幻藝術浪潮、總是打著一條嬉皮花領帶的他,實在讓人很難不愛。

1980年,橫尾忠則在紐約看完一場畢卡索畫展後,下定決心從平面設計師轉行成為畫家。他認為,若想將設計藝術化,就必須從根本質疑設計的存在,從否定設計本身出發。因此他不受平面設計的商業規則所拘束,毅然在中年轉身投入藝術創作。

若用真正的五感去體驗,便能更深刻地感受到建築與作品之間的相輔相成。豐島橫尾館最鮮明的特徵,是那一片片紅色玻璃,象徵著橫尾忠則作品中「生與死」、「日常與非凡」之間的界線,讓人彷彿能透視到另一個世界。

橫尾館斜對面有一間小雜貨店,販售滿滿的橫尾周邊商品;連館內的廁所也值得一看,處處展現橫尾風格的喧鬧與戲劇性。即便是最細微的角落,都藏著對死亡與生命的反思。

橫尾忠則擅長以死亡的意象裝飾自身,將對死亡的畏懼轉化為創作能量。也唯有在深切體會生命脆弱的時刻,才能如此坦然地笑對人生,揮灑出一幅又一幅大膽不羈的畫作。

  • 藝術家:橫尾忠則
  • 地點:家浦地區
  • 開館時間:3月1日〜9月30日 10:00-17:00(最終入館16:30)、11月7日〜 2月末 10:00-16:00(最終入館15:30)

島廚房|島上生日會

島廚房
島廚房 豊島

豐島的島廚房,原本是一棟閒置的古民家,經過2010年的修繕後,搖身一變成為島上知名的餐廳。這裡由飯店廚師與志工協助當地媽媽們,提供以豐島及周邊地區出產的米、魚類與蔬菜製成的料理,成為參與藝術祭遊客心中的嚮往之地。

​島廚房的誕生,象徵著豐島梯田再生的努力獲得米食的回饋,也是地方交流的重要橋樑。2014年起,這裡每個月都會舉辦生日會,只要是當月生日的島民或來訪旅客,都能在露台上齊聚一堂,一同慶祝。現場還會有表演者登台或舉辦各式工作坊,讓各個年齡層的人們都能開心參與,盡情享受這段溫暖的時光。

島廚房便當
島上生日會
參加島廚房生日會的壽星會獲得紀念照片、手寫祝福卡片,以及現場來賓的驚喜祝福。

島廚房 預約資訊

評分者:admin
評論分數
5.0

相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