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元長崙仔社區的腳踏車運動休閒公園 雲林元長鄉崙仔社區 崙仔社區位在雲林縣元長鄉,其名源自北港溪的泥沙受到北風吹襲堆積而成的山丘地形。越過村莊銜接嘉義縣交界的崙仔大橋,另一頭新港鄉的村落也稱崙仔,原來在清領時期兩邊曾是同個村落,因北港溪氾濫沖塌,改變河道,分割為元長崙仔村、新港北崙村和南崙村三個區塊。 長年沖積的地利之惠,讓元長鄉的土壤為含鈣量高的砂質土壤,搭配四季充足的陽光加持,地方產業以務農...
久雨初晴暖日紅,園西檢點又園東。 假山木茂真山似,舊徑花迷新徑通。《敝園即景》 ,張禎祥 宅第自古以來是人類最基本的建築,從住宅的樣貌,可以觀察主人的生活方式與氣息,這次受到雲林大埤鄉「三秀園」管理人傅恩弘(以下簡稱恩弘)的邀請,前來參觀家族傳承下來的私人園林。 三秀園是詩人張禎祥的故居,恩弘是張禎祥的外曾孫,這幾年與自己的阿姨林主瑤、姨丈蘇元良,齊心整理這塊流傳百年的花園。三秀園的創建可以再往前...
廢墟的存在,是土地的記憶,也是土地的歷史。《台灣老街歷史漫步:台灣的記憶,台灣的歷史》,黃沼元 1621年,漳州人鄭芝龍與顏思齊率領移民開墾古笨港地區,但水災引發族群械鬥,漳州人南遷至嘉義新港,泉州人則是待在笨港地區;而今日的北港,就是位於「笨港」地區,過往這裡曾是台灣中南部的貨物吞吐口,提供船隻出入,販運臺灣米,繁榮的經濟盛況,有了「小臺灣」的美稱。 今日我們提及北港,香火鼎盛的朝天宮簡直是另一...
在這個角落,是我阿公親手堆砌的水池,裡頭曾養魚唷!ga_florist 2017年的雲林燈會,讓我有機會探訪室友的家鄉,那時他帶領我們一群朋友前往他小時候住的地方,騎著車從虎尾鎮的光復路左轉,巷口有一道上方寫著「建國一村」的紅色拱門,兩旁還寫有「實踐國民生活規範|發揚毋忘在莒精神」,他曾是建國二村長大的孩子,那時候的建國眷村依然斷垣殘壁,保存運動尚未成熟;而他居住過的建國眷村,源於二戰期間神風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