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京 • 建築】代謝派建築的經典之作:中銀膠囊塔
共生的思想,是將本質上相同的思想加以調和、妥協、共存、混合和折衷。
黑川紀章,《城市革命:從公有到共有》
「代謝派建築」是少數發源於亞洲的建築風潮,企圖從日式的建築想法中推演出未來的社會願景,當年許多建築師與都市規劃師為了因應都市人移動頻繁的高速狀態,欲採取有機生命體的建築模式。
1970年的日本萬國博覽會便是當時「代謝派」建築師們的集合代表作,彼此呼應生命演化的主題,強調建築如生物般,會有成長、代謝、死亡和再生等演變,根據不同時間、不同需求,一代又一代的新陳代謝。

建築師黑川紀章位於銀座的中銀膠囊塔(Nakagin Capsule Tower)則是代謝派建築的經典之作,胡川安在《東京歷史迷走》一書中指出:「70年代的日本和歐美因為都市化的因素,建築和空間設計者普遍關心人與機械、科技文明之間的關係。建築在其中可以扮演什麼角色呢?黑川紀章的代謝論所表現的,就是個體和社群之間一種空間概念。」
中銀膠囊塔每個房間就像細胞組成般貼合,140個膠囊體都可以重組再拆解,膠囊內維持最低需求的生活空間,約三坪的生活空間,猶如太空人生活的太空艙房,當年僅花了三十天就建造而成,黑川紀章在《城市革命:從公有到共有》中指出:「共生的思想,是將本質上相同的思想加以調和、妥協、共存、混合和折衷。」


來源自國家地理

來源自國家地理
從1972年興建至今的中銀膠囊塔面臨老化的問題,外觀用黑網牢牢撈住,原先計畫在2008年拆除,卻遇到股市崩盤擺放至今,這幾年來還是有活動與居住者在裡頭,但未來不明確的中銀膠囊塔,不知道會不會在不久的將來成為消失的昭和一景。

臺灣也有黑川紀章建築概念的身影:板橋大遠百,2012年新落成的場館就是由黑川紀章建築師事務所建設而成。
中銀膠囊塔:〒104-0061 東京都中央区銀座8丁目16−10
更多下港女子的文章:
- 舊振南漢餅文化館|團隊活動推薦,以漢餅飲食文化為核心的永續之旅
- 靖巧雕刻|在平面木材雕琢出立體風景:鑿花職人林柏勳
- 秀惠拼布工房|雲林北港工藝職人周秀惠,將媽祖製成馬賽克拼布作品
- 江賢二藝術園區|台東金樽藝文景點,江賢二的藝術特色作品與入園資訊
- 嘉頌重奏團的「樂脈計畫」,與世界級的東京佼成管樂團合作專輯錄製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