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坡數位遊牧|馬來西亞的南國生活,與建築師共築地方想像的麻河時光

如果要把馬來西亞的城市與台灣比擬,柔佛州麻坡(Muar)意外讓我感受到家鄉嘉義的熟悉感。兩者皆屬中小型城市,但擁有歷史悠久的文化底蘊,步調自成一格,生活圈集中,生活感相當濃厚。
這次的機緣來自屏東繫本屋與柔佛州致力於社區營造的建築師事務所REKAN STUDIO共同推動的工作遊牧計畫。入選者可攜帶自身專業與工作內容,交換生活地點,在為期二十天的長居生活中體驗當地風俗民情,激盪更多文化交流的可能性。

麻坡在哪裡?柔佛州第三大城:麻坡
REKAN STUDIO的主要據點在柔佛州第三大城麻坡。麻坡的命名源自馬來語Muara,意指「河口」之意,這座城市正好坐落在全長約250公里麻河注入馬六甲海峽的出海口處。
在參與這個計畫之前,我對麻坡這座城市完全沒有概念,對馬來西亞的認識也相當有限。大致的印象是首都為吉隆坡,偶爾在社群看到有人去檳城旅遊,看到人們在壁畫圖騰前打卡的畫面;當時甚至連馬六甲位於南馬的地理位置,我也不太清楚。

若有台灣人對麻坡有印象,多半因為它是歌手黃明志的故鄉。他有一首歌〈麻坡的華語〉,歌詞描繪了他從小到大的生活場景。其他的城市面貌,我僅能在網路資料裡爬梳一點麻坡的輪廓。
例如,這座城市距離吉隆坡國際機場約兩個半小時的車程,早在扶南國(公元240~627年)時代便已是古代商人的貿易港口,歷史甚至比麻六甲還要悠久。麻坡的經濟開拓主要會從1880年代被提及,當時因甘蜜產量位居世界第一而聞名,吸引許多南洋商人到此交易甘蜜與胡椒。在1970年代之前,麻坡一直都是柔佛州重要的產業重鎮,後來才逐漸被作為新加坡邊境門戶的新山所取代。

與台灣商人有關的家具產業
實際到訪後發現,麻坡市區確實如黃明志所唱:「這個地方不會很大/一個小小的市區/從大馬路到六馬路。」就像嘉義市一樣,人們的生活範圍相當集中。這裡以華人聚落為主,只要說華語或福建話,便能和多數的當地人順利溝通。
近代麻坡的區域經濟其實跟台灣也有一定關聯。馬來西亞是世界前十大的家具出口國,其中約百分之六十的產能來自麻坡,讓這座城市擁有「家具城」的稱號。1990年代之後,一些台灣的家具業者看準麻坡原物料充足和人力成本優勢的潛力,開始將台灣的外銷訂單轉移至當地製造,進而帶動建築、油漆與工具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我在麻坡某間小吃店用餐時,就曾被一位定居當地數十年的高雄人直接請客。在這座幾乎沒有語言隔閡的城市,台灣人可以自在地說自己的話,也有不少來自台灣的前輩在此努力打拼。然而,街頭卻幾乎不見台灣人的身影。像我這樣前來工作交換的人,無論走進哪間店用餐,總能感受到當地人主動關心與熱情款待的人情友善。

相較於吉隆坡的喧囂與混亂,我確實更喜歡麻坡顯得悠閒有序的生活節奏,街道也格外乾淨整潔。原來,麻坡曾在1887年與2012年先後獲得蘇丹阿布峇卡和蘇丹伊布拉欣賜封為「香妃城」和「皇城」。也因為現任蘇丹伊布拉欣對麻坡情有獨鍾,家族經常探訪,並在當地擁有行宮,因此市議會投入大量資源積極美化市容,勤於垃圾清理外,嚴格管控小吃業者的排煙系統,並嚴禁使用保麗龍容器,使得麻坡屢次獲選東協最乾淨城市的美譽。
與一群建築師的麻河時光
我在麻坡進行數位遊牧工作的地點,正是REKAN STUDIO的辦公室。這支將近十人的建築團隊於2012年成立,初衷便是為了復興麻河周邊的生活樣貌。他們以鄉鎮永續發展為核心理念,透過設計打造適合人們使用的空間與社區。
我們實地參訪了他們在校園內興建的多功能活動中心、圖書館和展覽廳,也前往舊城區看到他們如何將街區老房改造成現代設計飯店的成果。特別的是,這群建築師不甘僅於硬體建設而已,在疫情萬事停擺的期間,創辦人之一張國強意識到,若不趕緊把握時間拉近與家鄉之間的距離,許多珍貴的地方記憶可能就來不及記錄了。

於是,他們以出版為形式,以建築與空間為題,推動了中文建築雜誌《草稿》和當地的文化媒體《麻河時光》,透過每一期的命題,書寫日常風景,結合團隊的建築專業與人文記憶的統整,細緻地在空間裡填補人與城市的生活故事。他們也與投入馬來西亞社區營造的平台「新新村」共同主辦種子培訓營,透過探討老街面臨的困境與議題,集思廣益地提出可能突破現況的行動方案。

而我身處在多個族群共存的環境裡,在麻坡的每一天,幾乎是照三餐感受著截然不同的文化震撼。即便菜名看似相同,華人、印度人與馬來人餐廳端出的口味卻完全不同;即使是同一族群、同一道料理,也可能因家庭背景或地區差異而有各種不同的詮釋與做法。

我最喜歡的是當地的Kopitiam(傳統咖啡店)文化。大多數的Kopitiam是由海南島移民到麻坡的海南人經營,而咖啡烏、美祿、咖椰吐司和溫泉蛋是茶室的傳統早餐。不嗜甜的我,一開始可是嚐盡了各種「甜頭」,KOPI O(咖啡烏)看起來是黑咖啡,但如果沒有特別說是無糖的Kopi O Kosong,送上桌的就是黑咖啡加一層厚厚的煉乳,供人攪拌。即便點了Kopi O Kosong,喝起來依然帶有甜味,因為當地在咖啡豆翻炒時,會加入白糖、奶油和少許鹽巴,讓咖啡自然帶有甜香。

每天前往辦公室之前,我給自己的任務就是比前一天更熟悉Kopitiam的運作方式。而那些在異地工作的靈感,多半不是從電腦前得來的,而是來自與人們在Kopitiam聊天的一言一語之間,自然而然得到的寶貴收穫。
- 原文刊登於〈微笑台灣〉:遊牧馬來西亞麻坡的南國生活,從產業與飲食文化,與在地建築師共築的麻河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