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峰圳一日遊】走讀百年水資源文化資產,屏南的兩天一夜戶外行程

二峰圳 屏東來義

屏東來義鄉|二峰圳鳥居信平

日治時期為了在屏東開墾蔗田,臺灣製糖株式會社便邀請日本水利技師鳥居信平打造健全的灌溉系統。工程地點因位在屏東林邊溪上游,是排灣族的傳統領域,為了使工程能順利推動,當時的臺灣製糖株式會社便與傳統領袖們簽訂土地使用的相關契約。

二峰圳在1923年全線通水竣工,並以當時擔任臺灣製糖株式會社社長名字的雅號「山本二峰」命名,定名為「二峰圳」。工程是以河道地下堰堤截取伏流水,再透過地勢的高低落差,利用重力將水往下引流的水利設施。

二峰圳 屏東來義

因過程中不需要動力輔助,能將對環境的衝擊降至最低,二峰圳百年來不僅是周圍中排灣族賴以維生的重要水源,至今每日供應豐盈的水資源灌溉屏東平原,是座具有環保生態概念的水資源文化資產。

二峰圳導覽|排灣族動員的大工程

二峰圳的興建工程,當年徵募的勞工數多達14萬人次以上,而依照《臺灣糖業全誌》報導,過往鮮少有一個工程曾有大量的原住民投入。排灣族人擔任的工作多為粗重搬運的苦工,日薪僅62分錢,對比當時鰻魚蓋飯的售價是一個70分錢。工作辛苦,但因大動員的朝夕相處,興建期間也誕生了不少二峰圳情歌。

路面複製了一件「梯形地下堰堤」,以混凝土條柱排列成為直角三角形的集水渠道,在渗水面外層上鋪蓋台灣原生種植物「黃荊」枝條做為過濾功能。
路面複製了一件「梯形地下堰堤」,以混凝土條柱排列成為直角三角形的集水渠道,在渗水面外層上鋪蓋台灣原生種植物「黃荊」枝條做為過濾功能。

二峰圳導覽|走讀二峰圳ari ma siljevavav

當天遊程由「走讀二峰圳ari ma siljevavav」導覽隊的隊長Qubi帶領,該組織皆由部落婦女們組成,提供二峰圳人文地理導覽與結合排灣族飲食文化的趣味活動。

走讀二峰圳ari ma siljevavav

地瓜與芋頭和小米一樣,皆為排灣族常見的傳統雜糧作物。當天導覽隊帶領我們將蒸好的地瓜一起搗成泥,捏成球狀之後滾上他們用鹽巴炒過的花生粒,就是原民風味的甜點「地菈米酥」,因花生粒包覆的球狀像金莎,情人節時也會被拿來當作是「原式金莎」送人。

午餐我們動身前往義林大橋附近的「三塊石頭ina廚房」,名字取自於族人只需要三塊石頭立著堆砌成柴火區域,就可以是廚房了。ina把季節時蔬與最好的款待都用上了九宮格餐盒,包含山芋、紅藜麥、刺蔥烤肉、龍鬚菜、南瓜和排灣酸肉雜菜湯。

酸肉指的是排灣族擅長的醃肉,尤其是中排灣族的來義體系,基本是每位部落婦女都具備的技能。因為過往食物保存的技術尚未普及,若想要將肉保存,就得靠芋頭乾粉和鹽巴醃製。

二峰圳一日遊|鄰近部落景點的住宿推薦:卡札尼嵐民宿

卡札尼嵐民宿

卡札尼嵐民宿原是民宿主人惠貞姐(族語名:Elem  Kazangiljan)的家,四個房間命名全是來自家人的族語名。這裡是合法的自行車友善住宿,總是吸引眾多喜愛戶外運動者前來包棟。民宿位在潮州市區,覓食也相當方便。

卡札尼嵐民宿

惠貞姐的好手藝在隔日的早餐展露無疑,無論是手作貝果、刺蔥蛋餅、吉拿富和樹豆豆漿等風味餐,都讓前來入住的旅客像回到家一樣溫暖。

若幸運的話,或許可以遇見惠貞姐的先生吉良大哥(族語名:Mudasan  Kazangiljan)。喜好文史研究的他,隨手捻來都是傳統古樓部落的生活故事。同時也與我們分享,雖然官方依照分布的地理環境與人文面貌將他們統稱為排灣族;但是對吉良大哥而言,古樓部落的歸屬感會優先於排灣族。

Mudasan  Kazangiljan

卡札尼嵐民宿

  • 屏東縣潮州鎮三林路179號

屏東旅遊|行程總結

  • 第一天:登山或健行→入住潮州的卡札尼嵐民宿 (潮州美食:牛大福、燒冷冰)
  • 第二天:前往來義鄉,走讀二峰圳→三塊石頭ina廚房&部落蔬店→森林瑜伽
森林瑜伽
跟著雪芳老師(族語名: Kaleskes Patelja)一起在大樹下進行皮拉提斯。他現職部落健康營造中心推動委員和樂齡中心瑜珈皮拉提斯指導教練,可向「Ari!來義野行」洽詢。

相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