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河與觀音山相互輝映的景致,長年是台灣藝術家熱衷的寫生主題。 暑假將至,台灣各地觀光熱潮即將展開。淡水,這座擁有河海交會與歷史記憶的城市,年年吸引百萬人次造訪。除了熟悉的老街、夕陽與漁人碼頭,若從台灣藝術史的角度重新走讀淡水,將發現藏於畫作中的時代故事,為再訪淡水開啟全新的地景探索。 台灣新八景的觀光色彩 從淡水遠眺觀音山,是許多台灣藝術家筆下常見的題材。1927年,《臺灣日日新報》仿效日本舉辦...
鹿港建成自製研發的手工具已超過百種。 每逢端午,龍舟競渡總吸引無數目光,其中鹿港國際龍舟錦標賽更是中部歷史最悠久的賽事之一。現今龍舟多以玻璃纖維製成,早年則為全木造,從選材、鋸木、雕刻、拼組到彩繪,每一道工序皆蘊含傳統技藝。 藝師手持各式木作工具——柴刀劈木、劃線刀標記榫接、挖鑿刀鑿出木孔、木槌敲擊鑿刀,依照結構利用丸刀、三角刀、斜刀、平托匙和丸托匙雕琢細節,一刀一刻塑造氣勢磅礡的龍舟。這些木作手...
提到春日代表食材,蘆筍正是當季佳品。現代飲食講求少油少鹽與高纖健康,許多人也會將蘆筍包入潤餅,增添清爽風味。這次,我們走訪蘆筍的第一線產地,深入了解這項被譽為「春天的喚醒」的作物。 蘆筍為高經濟價值作物 台灣的蘆筍在1960年代曾與鳳梨和洋菇並列為出口「三罐王」,甚至超越當時全球蘆筍罐頭最大生產與出口國——美國,打破其長年佔據西德進口量80%的壟斷地位。 關鍵轉折來自農委會的技正在某次西德罐頭進口...
媽祖遶境|鑿花工藝 美國媒體CNN曾以「全世界最受歡迎的一場健行」形容台灣每年三月瘋媽祖的盛況。由於媽祖誕辰是在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從農曆二月起,台灣各地的媽祖廟便開始蓄勢待發籌備各項廟會慶典。其中,台中大甲鎮瀾宮至嘉義新港奉天宮的遶境會香,以及苗栗通霄白沙屯拱天宮至雲林北港朝天宮的白沙屯媽祖進香最為盛大,參與盛事的人數在近年已超過300萬人次。 在神明移動的過程中,需要根據神尊的尺寸量身打造神轎、...
秀惠拼布工房 拼布,是一門連續運針縫製幾何圖形的藝術。最初起源歐美,當時人們受限物資匱乏,便將家中大小各異的舊布料重新運用,透過剪裁、搭配圖騰、再次縫紉拼接成需要的用品,例如:棉襖、收納袋和椅墊等,布製品運用相當廣泛。如此居家的技藝,雲林北港的拼布工藝師周秀惠近一步融入生活觀察,賦予這門工藝更寬闊的發展面貌。 最初周秀惠因按耐不住全職家庭主婦一成不變的日常,有次看到小姑自製的拼布購物袋美觀又實用,...
年節剛過,許多人滿懷期待地規劃新一年的成長目標。舒緩焦躁不安的情緒,開始培養書畫興趣,以陶冶身心,並期許自己能夠氣定神閒,更從容地應對生活的起伏。文房四寶——筆、墨、紙、硯,其中流轉於人們手中的紙張,不僅能書寫作畫,沒想到厚薄與成分本身也有故事。 南投埔里曾是手工造紙業的發展重鎮 南投埔里的手工造紙業奠基於日治時期。由於當地水質純淨、礦物質含量較少的特性,所製成的紙張不易起黃斑或變色,特別適合製造...
光山行 賴信佑。 光山行漆器工藝 漆器是以木材或其他材料作為基底,然後在表面塗上漆製成的器皿。漆來自漆樹分泌的乳白色汁液,因其黏性特點,固化後具有防水和耐潮功能,並可加入色粉調製成各種顏色以作裝飾。然而,由於一棵漆樹每年僅產約250克漆,產量稀少,早期漆器為富貴人家的象徵。 1946年由賴高山創立的「光山行」。 許多人首次接觸漆器,可能像我一樣,是從新年期間出現的糖果盒開始。一個圓形的大盒子,內部...
邁入開業五十年的義美西服號。 新年將至,穿新衣戴新帽象徵去舊迎新,開啟新氣象。不妨為迎接新的一年量身訂製一件工作西裝或休閒襯衫,展現融合傳統工藝的個人品味。雖然現代成衣產業蓬勃發展,但與標準化的大量生產相比,西服訂製能根據個人體型精準裁製,並依喜好選擇布料花紋、門襟設計或配飾,穿出獨特風格,為新一年的自己增添自信與魅力。 即將步入五十年歷史的義美西服號 義美西服號── 張哲仁裁縫師。 佇立在嘉義市...
在斗六信仰中心新興宮附近的中華路上,有一家擁有超過150年歷史的「林源美香舖」。目前店舖由第五代傳人林佑權經營,第六代的林擇涵則將傳統製香產業延伸出生活香品牌「源香」,以香為創作主題,將天然的中式薰香融入現代人的日常生活。 林源美香舖第六代林擇涵 超過150年歷史的林源美香舖 林源美香舖 第六代林擇涵分享,天祖最初在嘉義梅山落腳,為了謀生,學得製香技藝,並騎腳踏車挑著扁擔沿路賣香。高祖那一代遷移至...
清晨採收的芬蘭(小菊的品種之一) 每逢祭祀的時刻,正是花卉拍賣市場產量較高的時候。臺灣祭祀常用菊花,尤其我們時常在祭祀場合看到的那些鮮豔帶粉的桃紅色小菊花。但您知道嗎?這些花其實是為了提升經濟價值的染色菊。花農會根據季節和品種,將芬蘭小粉或白鑽石等菊花,用食用色素染成藍色、橘色或桃紅色等繽紛色彩。 這次我們透過彰化縣田尾休閒農業協會的推薦,前往位於溪湖的「秉濠花卉」,他們的農場主要種植用於妝點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