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豆島|瀨戶內國際藝術祭 秋季展品:中山、肥土山和迷路之町一帶

小豆島呆呆獸

從高松港搭渡輪約一小時即可抵達小豆島,是瀨戶內海的第二大島,氣候溫暖,被稱為「日本的地中海」,也是日本橄欖栽培的發源地。島上以釀造醬油、日曬麵線等傳統工藝聞名,一登島就能聞到製油的香氣。

這裡擁有壯麗的自然景觀資源,寒霞溪為日本三大溪谷之一,小豆島國際飯店後方的「天使散步道」則因退潮露出白砂道而浪漫動人。雖然是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主辦島嶼之一,但平時的小豆島本來就是觀光勝地,港口交通便利,住宿選擇也相較其他島嶼上豐富。

土庄港

韓國藝術家崔正化在土庄港的作品〈太陽的贈禮〉,一見到它,就知道小豆島到了。右邊則一樣出自韓國藝術家的作品,以小豆島的島嶼意象打造金屬基座,把對海島的情感轉化為語言,並透過語言沉入水中的意象,展現與小豆島與水緊密相連的流動感。

時裝設計師小篠順子的作品,靈感來自日本燈籠「彎、折、疊」的特性。大大小小的圓形綿延堆疊,象徵多樣性、生命之間的關係與人類的團結。

作品設置在土庄港往新岡山港的渡輪服務處,非常推薦走上二樓樓梯欣賞。
時裝設計師小篠順子的作品,靈感來自日本燈籠「彎、折、疊」的特性。大大小小的圓形綿延堆疊,象徵多樣性、生命之間的關係與人類的團結。作品設置在土庄港往新岡山港的渡輪服務處,非常推薦走上二樓樓梯欣賞。

迷路之町

土庄町有處超過六百年的老街區。為了躲避海盜與抵禦強烈海風,當時特意設計了錯綜複雜的小路,許多巷道僅約1.5公尺寬,交織成如同迷宮般的格局,被稱為「迷路之町」。沿途仍保留著昭和時期的矮房,街道上瀰漫古樸氛圍,特別適合午後散步。

​這裡還有一條被稱為世界最狹窄的「土渕海峽」,名稱取自海峽兩側的土庄地區及渕崎地區的首字組成。最窄處僅有9.93公尺,遊客甚至可以到附近的土庄町公所,辦理「穿越海峽」的紀念證明書。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迷路之町裡有一件大人小孩都會玩得不亦樂乎的作品,是將民宅改造成作品:〈迷路之町~變幻自在的路地空間~〉,把迷宮般的巡遊體驗從街區延伸至建築內。

〈迷路之町~變幻自在的路地空間~〉

觀眾需脫下鞋子,走進宛如洞窟的白色房舍,得壓低身體、小心頭部、側著身走,有時甚至一次只能容許一人通過。走進白色洞窟般的空間中,人們得不斷調整身體姿勢,隨意地在純白空間裡,摸索家具與柱子的輪廓前進。

〈迷路之町~變幻自在的路地空間~〉這裡是唯一沒有被白色覆蓋的部分,人們得以窺見房子原本的樣貌。
這裡是唯一沒有被白色覆蓋的部分,人們得以窺見房子原本的樣貌。
西光寺三重塔 小豆島
等待大家找到那個猶如驗光機的小孔,從裡面望去,西光寺朱紅色的三重塔帶來措手不及的驚喜。

中山、肥土山

​中山千枚田是小豆島著名的梯田景觀,也是電影《第八日的蟬》的拍攝地。因為這部電影,復興了小豆島三百年傳統的「送蟲」儀式,這項活動是為了驅趕稻田害蟲,人們在夏日傍晚手持火把,沿著層層梯田緩步而行,祈願豐收。

​這一帶是四國地區重要的戲劇文化地,以「肥土山歌舞伎」聞名。根據小豆島觀光科的資料,肥土山歌舞伎起源於1686年,當時居民為解決水資源不足而修築池塘,完工後搭建小屋,演出戲劇以慶祝。此後,這裡開始出現奉獻給八幡神社的歌舞伎表演。

​明治至大正年間,小豆島曾擁有多達三十座歌舞伎舞台,演員超過六百人。如今僅中山與肥土山地區仍保留舞台,每年五月仍持續演出。由於這樣的文化,讓這一區的瀨戶內國際藝術展品,延續了「農作、水與戲劇」的主題脈絡:

  • 齋藤正人〈猪鹿垣の島〉
齋藤正人《猪鹿垣の島》

約兩百年前建造的「猪鹿垣」是分隔人與野獸世界的石牆。藝術家齋藤正人修復此遺構,結合陶藝作品、金字塔形石堆與守護神意象等新元素,再現了小豆島地方的圍牆文化。

齋藤正人《猪鹿垣の島》
  • 豊福亮〈消逝於黃金之海的船〉
豊福亮《消逝於黃金之海的船》

​古老倉庫展示了以黃金海洋為主題的華麗劇場裝置。池塘、噴泉與水藝人偶交織的水之世界,打造出豪華炫麗的龍宮世界,觀者彷彿航行在金銀島般的奇幻舞台中。

  • Makoto Oka + The Music Mill Project ​ 〈水聲迴響—岡入水車〉
Makoto Oka + The Music Mill Project ​ 《水聲迴響—岡入水車》

過去中山地區沿岸有許多水車設施,以水力循環支撐生活。作家岡濱十的曾祖父岡八治郎當年以水車製粉、碾米和製作素麵。

​雖然水車已不復存在,曾祖父生活與工作的百年老屋仍保存至今。藝術家以這座擁有120年歷史的空屋為舞台,透過聲音與動作喚回舊時生活的節奏,運用早年的工具及農具,打造出以聲音為核心的裝置作品,喚回過往的農村記憶。

Makoto Oka + The Music Mill Project ​ 《水聲迴響—岡入水車》
  • 王文志〈擁抱小豆島〉

藝術家王文志來自嘉義梅山,若大家曾造訪過嘉義市區,或許對阿里山林業村內那座球型的裝置藝術〈森林之歌〉有印象,那件作品吸引無數旅客前往感受自然素材所散發的靈性與力量。

王文志〈擁抱小豆島〉

作品風格鮮明、溫潤,時常成為人們與大自然之間的橋樑。

這次在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中,他於小豆島中山地區,與團隊及在地居民攜手,運用多達4000根竹子,打造出一座巨大的竹編裝置〈擁抱小豆島〉,壯觀景象令人嘆為觀止。

據報導指出,〈擁抱小豆島〉是王文志歷屆作品最長的廊道式結構,象徵人們內心與大自然深刻的連結,也寓意地球與宇宙母體透過臍帶緊密相繫。

王文志〈擁抱小豆島〉

恰好遇上一日的風和日麗。午後三點抵達時,陽光正好灑落在竹編的縫隙間。明亮處的竹子交錯排列出深淺不一的色彩,更添視覺層次。人們沿著竹編廊道緩步走入作品,耳邊是叢林間的蟲鳴鳥叫,輕拂過徐徐微風,慢慢迎來一整圈的開闊視野。

王文志〈擁抱小豆島〉

脫下鞋子,躺在竹構之間,仰望蔚藍的天空。那一刻,旅途的疲憊與心情波動都回歸了平靜。幸好這次安排了幾天住在小豆島,不必趕船,才能從容地擁抱這座島嶼帶來的美好。

小豆島租車

  • 小豆島渡輪時間:高松一小豆島
  • 小豆島巴士時間:巴士時刻表
  • 小豆島有共享電動輔助車,可以下載Hello Cycling,綁定台灣信用卡就可以在島上租借腳踏車。全島設有二十多個站點,可透過 App預約與查詢剩餘車輛。
  • 其他瀨戶內國際藝術祭

小豆島住宿推薦:小豆島國際飯店住宿

評分者:admin
評論分數
5.0

相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