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野草】首家青草餐飲品牌「日常野草」,喝出野草中的底蘊香氣。

日常野草

臺灣第一家青草餐飲品牌:日常野草

從一杯阿嬤熬煮的青草茶出發,致力將臺灣野草融入現代青草茶,不僅實踐在地自然農法結合環境永續的理念,導入設計美學,掀起臺灣野草文化的新風貌,甚至開展諸多異業品牌合作,並銷售海外國家。日常野草的主理人李俊頡是如何踏實前行,喚起市場開始重視常被忽略的青草文化?又是如何與小農們合作契作,開創地方產業的新路徑?一同前往楊梅富岡的農田,一探究竟!

日常野草的理念發跡

疑問有助於激發創業動能,日常野草的主理人李俊頡在園藝暨生物學系就學期間,因植物分類學的課程,大量認識生活周遭常見的野花野草。教授的帶領下,他開始學會分辨野外的可食用野草,理解哪些植物可以應用在野外求生的範疇,發現連路邊隨處可見的咸豐草都是食用植物,但為什麼野草野花沒有被普遍入菜在日常料理中呢?

日常野草

學習園藝的過程中,領悟植物們都有自身的生存之道,只要尊重自然的生長趨勢,看起來再脆弱的野草,都有抵禦外敵的能力。但臺灣普遍使用慣行農法,透過農藥殺菌、殺蟲、防蟲與抗菌,速成經濟效應,因抗藥性的惡性循環,農藥會一次撒得比一次還重,伴隨著除草劑和化學肥料,容易造成土地酸化,越來越貧瘠,進而影響種植的作物。李俊頡比喻:「就像溫室裡的豢養,營養仰賴灌食,等到哪天沒有了溫室的保護,相當容易產生疾病。」沒有依循自然模式茁壯的作物,吃進體內真的沒問題嗎?

日常野草
日常野草主理人李俊頡(左) & 楊梅富岡有機農李子千(右)

一連串的自身提問,終於在創立「日常野草」之後才逐一釐清,原來是現代人早已習慣質地細緻的飲食習慣,難以進食野外粗獷纖維的植物,所以得透過茶飲的部分,重新成為人們認識野草的媒介。茶包的製造過程中,也得時時從天然健康的飲食核心反思,回推作物對待土地的方式,成為品牌堅持的起心動念。

台灣野草種類

日常野草一開始是以採購原料的方式,但原料源頭的土壤與水質條件,成為李俊頡的疑慮,他說:「草本茶明明是讓人維持健康的一種選擇,若我無法控管源頭,消費者每天喝真的可以嗎?」於是,他在桃園新屋與家人合資購買一塊農地種植,直到銷量越來越大時,也開始尋求理念相同的夥伴,分擔品牌的青草原料。

「相較於化學肥,有機肥的年產量約1/3。」李俊頡一句道破有機種植的辛苦,因此找到的合作都是得來不易。此次探訪的楊梅富岡,是當地鄰長李子千的農地,這些為了環境永續盡心盡力的農夫們,秉持著對土地的厚愛,成為品牌背後平實卻不可或缺的力量。

日常野草
野花野草圖鑑|路邊隨處可見的咸豐草也是食用植物的一種

鄰長的農田主要種植咸豐草、魚腥草和仙草三種作物,繁殖能力強大的咸豐草四處可見,不僅可以水土保持,亦能有固碳功能,維持土壤的肥沃度。散發內斂甘香的咸豐草,嚐來會有淡淡的麥香留在舌根,嫩葉還有芹菜的味道;在日常野草的產品裡常扮演基底茶的角色,保健腸胃。

仙草的味道相較厚實,李俊頡特別叮嚀得是仙草桃園二號,該品種熬煮久了也不會有黏稠的膠質,而且一年四季都會開花,在冬轉春與夏轉秋之際,仙草的精油值會最高,聞起來會特別香。另外,因採摘揉壓後會發出魚腥般氣味的魚腥草,也是日常野草的重點原料,經高溫烘乾後,氣味就會驅除,是舒緩神經緊繃的最佳解方。

日常野草

對於李俊頡而言,李子千的身份不只是原料供應商,更是築造品牌的指導教師。他們一同在艷日下工作,李子千耐心得步步指導李俊頡,從拔除雜草、採收、攪碎野草、日曬到高溫殺菌等過程,共同為品牌原料把關。

若觀看日常野草泡製青草茶的過程,許多人會訝異李俊頡使用虹吸式塞風壺,原因在於青草茶耐久泡,不會因時間靜置而產生苦澀味,但在人來人往的市集與面對實體店面的人流時,不可能一杯杯長時間熬煮。因此虹吸壺快速萃取的特性,能快速表現茶湯的渾厚,只要短短五到十分鐘的製作過程,便能達到理想的飲用狀態。

日常野草
日常野草
別於傳統,李俊頡改用虹吸式塞風壺泡製青草茶

「也不是一開始就知道要用虹吸壺,是因為實驗手沖壺的時候發現,每種野草都擁有獨一無二的質地,不是將原料磨成粉後,熱水穿過,就可以讓野草透過濾紙,得到應有的茶湯,特別花了時間研究,才嘗試出虹吸壺的方法。」扎實的研發經歷,讓李俊頡累積對不同野草的掌握經驗,同時應用在品牌合作上,像是與上信饌玉的聯名禮盒,便是選用仙草、土肉桂和果香鳳梨結合青草,調配出與堅果搭配的最佳比例。

身為臺灣第一家青草餐飲品牌,創新不會停止,臺灣擁有形形色色的野草植物,還有許多面向等待發掘。未來的日常野草,除了飲用的青草茶品項外,按摩肌膚的純露或是精油都是實驗中的發展項目,奉行天然與健康的初心,持續與消費者溝通,臺灣野草的更多可能性。

相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