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香包職人】彰化鹿港「周月容」,針縫端午節習俗的真誠祝福

彰化鹿港「周月容」應景端午的粽子香包

端午節習俗

端午節日期為每年農曆的五月五日,龍舟選手們正在緊鑼密鼓地練習、菜市場開始出現季節限定的粽子和各式各樣的香包小攤,蓄勢待發地迎接炎夏的正式開端。作為臺灣三大節慶之一,各地都有喧鬧的慶祝活動。

例如彰化每年端午節活動都有「鹿港慶端陽」的年度盛事。端午節由來為古時又被稱為五毒日,這時候天氣開始炎熱潮濕,容易滋生蚊蟲和流行疾病。為了保佑人民平安,鹿港每年在龍舟賽之前,會先舉行「迎龍王出殿」的民俗儀式,在鹿港街頭繞境除穢,並前往福鹿溪畔舉行祈福賽事平安。

彰化鹿港手工香包職人周月容

鹿港傳承端午習俗的不僅僅是龍舟文化,還有手工香包的傳統。位於鹿港杉行街的「周月容香包藝術工坊」,展售著手工香包職人周月容的作品 。即便現在市面上許多香包是由機器製作,但相較於公版圖樣,周月容更喜歡自行配色的香包。因此,這樣一針一線的縫紉祝福已經長達四十多年,成為量產化時代下的珍貴手藝。

周月容香包藝術工坊彰化鹿港手工香包職人周月容

彰化鹿港手工香包職人周月容

周月容曾就讀臺南新營的省立新營家事職業學校(今新營高工前身),該校早年為家政學校,奠定一雙巧手的技藝基礎。與先生結婚後,她搬至鹿港生活,每逢端午節發現這裡的人們都會配戴香包走在街上,她開始培養製作香包的興趣,沒想到作品意外受到歡迎。

如今,周月容的店舖位在鹿港的杉行街。這一區曾經是福州杉的交易集市,也是當地人前往鹿港龍山寺的主要路徑。周月容談論鹿港早年的過節盛況:「以前鹿港龍山寺會提供炒米粉給香客,大街小巷擠滿著人潮,非常熱鬧!」

近年,節慶表現形式更加多元,人們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同時反映在香包造型的變化。關於香包的圖騰,最初她是自己買書研究,製作常見的端午節吉祥圖案,比如老虎、公雞、八卦和粽子。

老虎形狀的香包,在端午節又稱為「虎仔香」。
老虎形狀的香包,在端午節又稱為「虎仔香」。

在民俗含義裡,老虎是百獸之王,其兇猛形象可以避邪驅鬼,又被稱為「虎仔香」。公雞則因諧音「吉」,而且傳統端午節的「驅五毒」指的是蠍子、蛇、壁虎、蟾蜍和蜈蚣,由於雞會吃蜈蚣,也帶有驅毒的含義。

為了迎合現代孩童的喜好,周月容藝師也製作了許多討喜角色
為了迎合現代孩童的喜好,周月容藝師也製作了許多討喜角色。

隨著現代小朋友廣泛接觸卡通圖像,周月容延伸許多可愛圖騰,比如恐龍、兔寶寶和粉紅豬等討喜角色。

手工香包的特別之處

現在許多香包透過機器量產,雖然模組生產快速,卻比較難掌握細節。周月容分享手工香包的珍貴之處在於,每一塊布料都是工藝師細心挑選、親手剪裁,並且手縫能仔細確認布料接縫處的細節,還能即時補強,相較之下更為耐用。由於手工製作費時費工,一天工時能製作十個香包已經很多了。

手工香包製作的所需工具
手工香包製作的所需工具。

為了保持布料清潔,周月容笑說不能流手汗,也得耐住性子,畢竟一坐下來就是一整天。不過,他也驕傲地表示:「這些香包的零件我都不畫草圖,直接依靠腦中構思裁剪線條。我喜歡鮮豔的配色,所以即使是同一種圖騰,每個香包顏色也不太一樣。」

周月容從店舖裡拿出一個竹籃托盤,裝著製作香包的材料和工具,包括各種顏色的棉線、剪刀、棉花、編織好的中國結和剪裁完整的布料。接著,她親自示範香包的製作過程:首先將香包底部縫製確實,倒入中藥行調製的艾草粉,不僅香味天然,還能驅蚊。然後塞入棉花,為了讓香包圖案保持挺立,細心地用鉤針調整和填塞。

工香包填入中藥行調製的艾草粉,店內也會點燃香氣以招攬路過遊客
手工香包填入中藥行調製的艾草粉,店內也會點燃香氣以招攬路過遊客。
手工香包
塞入棉花,為了讓香包圖案保持挺立,還會細心地用鉤針調整和填塞。

至於每隻小老虎香包,則需要額外進行繪畫加工。布料縫製完成後,周月容親手繪製老虎身上的紋路,並用鬍鬚棉花來區分公母,有白色鬍鬚的就是公老虎。除了黃色外型之外,還有依循五行顏色製作的小老虎。許多廟宇會指定這款香包作為對神明的祝福,也有家長將其視為虎爺,買來作為孩子的守護神。

未來有機會,歡迎前往彰化鹿港體驗這裡的端午節氣氛。除了走進鹿港老街,購買手工香包感受傳統技藝之外,鹿港至今仍舉辦聞名全臺的夜間龍舟競賽。龍舟和溪畔都會有夜間燈條裝飾,一同感受不一樣的節慶時光。

周月容香包藝術工坊

  • 彰化縣鹿港鎮杉行街11號
  • 08:00-21:00
  • 原文刊登於上信饌玉的文化探訪

相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