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四國 •瀨戶內海自由行】現代藝術的聖地「直島」上的家計劃

本村
現代的本村聚落巷弄

日本|瀨戶內海|直島|家計劃

福武總一郎在書中寫道:「日本近代化的基本是破壞既存之物,持續創造新東西,並且擴大的文明,家計劃在某種意義上,是要跟主張這種態度的現代文明挑戰。」家計劃的核心便是秉持著「活化既存,無中生有」的理念,不僅是單純地將老屋保存下來,而是利用更現代的東西與老房子結合,融入進當地歷史的脈絡,創造出更深層的意義。

家計劃聚集的本村聚落原為島上古老的城下町,是以室町時期的領主城堡為核心建立的城鎮,這些征服周邊區域的水軍,建設出本村區域的街道、寺廟群與神社。

為了解決島上外移人口的空屋問題,家project的想像從其而生,但前期不少屋主猶豫代代相傳的古民家,是否得在自己這一代脫手,加上島民對外來者的警戒心,此計畫一直裹腳不前。

直到當地一位老婦人因年事已高,再也無法照料兩百多年被白蟻蛀蝕的古民宅而成為轉捩點,拋售給倍樂生之家,這一棟便是角屋的原型。

*此篇提醒:因家計劃內部都不能拍攝,請大家到了現場一起遵照指示。

直島|家計劃的第一個建築師:山本忠司(1923-1998)

家計劃的啟動,有兩個重要的步驟:

  • 如何整修百年的古民家建築?
  • 如何為這間老屋子挑選適合的藝術家?

二戰後,香川縣當地政府以建築、藝術來進行都市設計和戰後重建,當時號招大量的藝術家與建築師,驅動在地石材與工匠技術,當時的家計劃專案負責人秋元雄史便是委託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築師:山本忠司先生,來整建第一棟古民家。

山本忠司在整建完角屋後隔沒多久就因病過世,但他在瀨戶內地區留下了大量公共建設,其中,高松旅客最熟悉的便是位於美術館旁的茶館建築「喫茶城之眼」,山本忠司的原則是:「與土地、環境不相干的建築就無法生存,建築的起點應該是面對自然環境,持續思考人類的所作所為。」因此家計劃的整修重點便是改變原先狹小的隔間與改變天花板的高度,以配合現代人的生活模式。

家計劃的第一號作品:角屋

宮島達男在1988年以時間為題,利用LED的計數器為創作素材,其中最著名的便是“Sea of time”,表現出人類在時間的連續流動中如滴滴答答一點一點般的存在。

家計劃的角屋延續其概念,邀請125個5-95歲的島民共同設置計數器,計數器在黑暗中從1到9不斷明滅,每一個計數器由島民決定明暗速度,創造出125個不同時間觀並存的空間。

裝置活動結束後,每個島民都拿到自己是角屋中哪個計數器位置的證明書與藝術家的簽名,讓第三人介入到藝術的創造過程是宮島達男作品創新的轉捩點,角屋內每個特定計數器都是連結到決定時間的島民,不再只是藝術家本身而已。

角屋設置至今已過了二十餘年,許多當時的居民都過世了,如今這裡成為許多島民回憶故人的地方。

角屋完成後,島民對外來的藝術策展接受度逐漸提高,甚至願意擔任島上藝術展的義工,過往那些足不出戶的老人家,開始願意外出與年輕人互動,而年輕人也聽到越來越多爺爺奶奶的口述歷史,一切有趣的連結起來,產生了正向循環。

伸手不見五指的好奇心:南寺

南寺的地理位置是本村自古迄今的宗教聚集地,小山丘上有八幡神社、護王神社,最北側有高原寺、極樂寺與南邊的地藏寺,現今的南寺就是過去地藏寺的所在地。

南寺是安藤忠雄主動向倍樂生發起的第二棟家計劃,但南寺是整個從空地中打造出的全新建築,在當時還引發爭議,認為破壞了家計劃從古民家中脫胎換骨的精神,不過最後因結合了藝術家James Turrell的作品,認為南寺是透過藝術作品,強化內心靈光以重新發掘過往信仰場所的意義,最後還是符合了家Project的理念。

Turrell的藝術創作成立在追尋具備邏輯的科學下,他擅長運用天體與光,轉換物理光學現象成藝術作品,如果去過地中美術館,就懂Turrell如何設計光感體驗,讓人不再只是用眼睛看到光,而是直接體會到自己與光本身的互動。

安藤忠雄利用燒杉板建材覆蓋整體的南寺建築,由於裡頭是放置特瑞爾光的作品,建築的開口尺寸都是由藝術家Turrell決定,內部的牆面為了反射光線,使用特殊塗料,由於裝置的精準度決定作品的好壞,Turrell矯正的方式都是以釐米單位的精準度在要求,甚至很多時候都是在夜晚中進行,唯有在黑暗中看到微光,才能察覺其中的變化。

Turrell的作品“Backside of the Moon”在南寺中打造一個近乎完全黑暗的狀態,看似平面卻是以切割出的四角形窗戶反射成的光;看似平面卻又衍伸出具有深度的空間。問Turrell為什麼要讓直島的南寺成為Aperture系列作品中最暗的房間,他竟然回答:「因為日本人善於忍耐,我覺得大家可以熬過這15分鐘,實際體驗這其中變化的過程。」

前往南寺前,一直聽友人推薦南寺真的很有趣,滿懷期待。一開始進去真的是伸手不見五指,抓準大家對黑暗的恐懼,無限放大感官刺激,當下有一種南寺是不是大家來瀨戶內海一定要被整的項目之一,為什麼要跟一群陌生人關在完全摸不到路的空間中,朋友一路抓著我的手,但在前方開路的我總不能抓著前方的加拿大來的老奶奶不放,出來之後我還認真想我要整下一個人推薦他去南寺!

直到後來我看到安藤忠雄在書中提及南寺,大致說了這段話:「在15分鐘的黑暗中,懂得好奇前方到底有什麼是很重要的一件事,那失去好奇心的話,人生就不會再有什麼進展了吧。」

這15分鐘究竟有什麼從黑暗到微光的魔法,大家千萬要去被整一次啊!

連結天堂與黃泉的護王神社

護王神社是改建自江戶時代奉祀至今的神社,如直島路線篇所述,護王神社真的不好找!位在八幡神社的後下方,從南寺旁邊有個樓梯一直往上走到八幡神社,旁邊再有一個坡道可以往下抵達護王神社(如果有更快的捷徑歡迎分享~)

正殿與拜殿目前也隨時都能入內參觀、參拜。日本攝影師兼建築師杉本博司以光學玻璃打造連接地底古墳石室與正殿的階梯,讓地面光線能照進地底。入內到地底石室有限制人數,請遵循現場志工的指引,如果進到地底下依然一臉問號的話,不仿往出口的地方往外看,就會看到一個象徵光亮的十字型,聯想到杉本博司替安藤忠雄拍攝的「光之教堂」。

護王神社

杉本博司在他的美學評論集《直到長出青苔》提及護王神社說道:「應該將聯繫黃泉之國的空間以及聯繫太陽誰的天上神殿連結起來,而連結用的物質必須是一種既古且新的素材,這種素材必定能讓光穿透,也能化為人類膜拜的對象。反覆思考時,我想到古墳中陪葬的玉,或是琢磨過的水晶。繼續尋找的結果,我決定使用比空氣還透明的光學玻璃。如此,神殿的設計成形了。」

坐擁虛實椿花的圍棋會所

家計劃na14-B須田岳弘的碁會所,也就是島民過去的下棋會所,放鬆交流的集會場所,在庭院種植真正的椿花(山茶花),而旁邊有小間的矮房和室,榻榻米上展示發想自近代畫家水御舟的作品「名樹散椿」的木雕椿花,交映著虛實之間的日式禪意。

錯過的家計劃

因在家計劃區的時間掌控失策(本村地區的展品幾乎都只到16:30),錯過了兩件家計劃作品,一個是na17-B內藤禮的Kinza(星期一、二、三沒開放);另一個則是na15-B千住博的石橋Ishibashi(星期一沒開放):

家計劃na17-B內藤禮的Kinza,因每次只能15分鐘進入的一人的限制,這次來不及體驗到,但此為家計劃第三號作品,藝術家一手扛起建築外觀與室內藝術展示的責任,因內藤禮過往的特色是將空間轉化成作品,探討人如何在空間中欣賞擺設的小型物件,每次都只開放一對一進入空間對峙是他堅持對外的展示方式,使內藤禮在過往很難有常設的展品,而Kinza的突破是他第一件突破的常設展品。

如果直島家計劃排不到,那千萬別錯過內藤禮與西澤立衛建築師一起打造的豊島美術館!

na15-B千住博的石橋Ishibashi是改建屋齡百年的民宅與倉庫建置,直至2001年為止仍為私人住宅,屋主是明治時代就在島上以製鹽起家的商人家族:石橋家。經修復後,展示有寬15公尺的大作《The Falls》及由14張紙拉門畫構成的《天空庭院》。

自由女神像選擇的住所 牙醫 舌上夢

家計劃na16-B大竹伸朗的Haisha專文介紹請點選。

「為什麼要在這個鄉下地方?」是家計劃一開始招攬藝術家時遇到的課題,對於如何利用藝術將負面的地理因素扭轉成加法效果的摸索作業,家計劃走了很大一段路,說服藝術家前往、說服當地居民加入,甚至到今日說服了世界各地的人前往,家計劃的導入讓展覽成為當地新一代的祭典方式,倍樂生也在後續的展覽加入各種島民生活的要素,使得直島居民從被給予、參與走到願意給予,藝術活化地方的連鎖響應,促成了之後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誕生。

最後提醒大家,星期一是直島的島休日,家計劃展品都沒開放,若想要到訪家計劃再請避開星期一。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連結 總整理

  •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三日渡輪券:請點我
  •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通票:官方請點我 or 欲累積平台點數請點我
  • 瀨戶內海渡輪時間表:請點我
  •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作品位置:請點我
  • 地中美術館預約請點我;豊島美術館預約請點我
  • 直島電動腳踏車預約請點我;豊島電動腳踏車預約請點我
  • 免交通煩惱的官方認證遊程—大島、女木島、男木島路線:請點我
  • 免交通煩惱的官方認證遊程—豊島、犬島路線:請點我
  • 免交通煩惱的官方認證遊程—小豆島路線:請點我
  • 免交通煩惱的官方認證遊程—直島一日遊(岡山出發):請點我
  • 日本4G網卡吃到飽(桃園機場取件),24小時櫃檯,遇到使用問題能在日本機場使用機場Wifi找到24小時線上中文客服:5天或8天旅程請點我;6天或8天旅程請點我,離島因訊號比較薄弱,自身經驗在離島使用Wifi機再同時連多人的話,Wifi機電力掉很快,建議一人一網卡。

相連文章

一般留言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