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首頁
  • 關於下港女子
  • 臺灣遊記
    • 南臺灣(嘉義、台南、高雄、屏東)
    • 大嘉義街廓行走計畫
    • 中臺灣(苗栗、台中、彰化、雲林、南投)
    • 北臺灣(基隆、台北、桃園、宜蘭、新竹)
    • 東臺灣&離島(花蓮、台東和離島地區)
  • 世界旅行
    • 香港
    • 日本
    • 韓國
    • 泰國
  • 專欄作品
    • beyond beyond線上內容百貨店
    • every little d
    • Hanako Taiwan
    • La Vie
    • 上信饌玉
    • 微笑台灣
    • 草悟系
    • 樂活島
    • 其他作品
  • 品牌合作
    • 商品開箱
    • 活動推廣
    • 公益參與
    • 影音宣傳
    • 購屋記事
  • 導讀
    • 展覽
    • 書籍
    • 活動
  • 2025選物特約優惠專區
    • 蘆纖凍、蘆筍能量蛋白飲和蘆筍多醣精萃優惠碼EKANG90
    • 島座茶葉、茶麵開箱介紹|官網輸入優惠碼Ekang95享95折優惠
    • 登機箱推薦品牌|台灣製造Rima20吋登機箱:海洋款&沙丘款
    • 擴香石推薦|檳榔炭擴香石柿子說(推薦代碼ekang95享95折)
  • 首頁
  • /
裏嘉義:從藝文空間、巷弄小吃到山海風景,走進在地人眼中的生活角落
首本作品《裏嘉義:從藝文空間、巷弄小吃到山海風景,走進在地人眼中的生活角落》已於2023年7月17日出版,四刷。入選文化部2024「文化黑潮之拓展臺流文本外譯 Books from Taiwan 2.0 計畫」亞洲專刊入選書單,誠品書店2023全年度嘉義市銷售第一名、2023博客來年度生活風格類TOP50。

粉絲專頁

下港女子

Hello,我是下港女子。為什麼稱呼下港女子?學生時代隨著家人北遷,但許多長輩還是住在嘉義,每個月爸爸都會說:「這週要轉去下港。」下港成為生活中再親切不過的詞彙,是南國的陽光、鹹鹹的海味和眾人歡聚的時光。2019年夏天開始書寫旅遊文章,2020年回到嘉義居住。

目前為自由接案的圖文創作者,以真誠溫暖的筆調紀錄各地風土民情,不受限南方所見所聞,也分享頂港風景。除了寫文章、拍照攝影、與友人一起出版刊物、參與地方策展或辦活動,做自由接案者能賺錢的事情,也做有趣的事情。


2023年7月17日正式出版首本品牌專屬作品《裏嘉義:從藝文空間、巷弄小吃到山海風景,走進在地人眼中的生活角落》,博客來當月旅遊類暢銷月榜第一名、誠品書店休閒趣味暢銷雙週榜第九名。


Instagram寫觀察的抒情記事,Facebook粉專記錄些可愛的土地故事;品牌官網比較像是作品集。

Instagram

ekangwoman

合作邀約請寄[email protected] ,優惠團購請至下方連結處 🚩《裏嘉義:從藝文空間、巷弄小吃到山海風景,走進在地人眼中的生活角落 》文化部亞洲專刊入選書單、2023誠品全年度嘉義市第一名暢銷書、博客來年度生活風格類TOP50。
📷 嘉義人|旅遊風土|圖文內容創作

傳統理髮廳改造的復古咖啡廳:秋香理髮廳–獅球珈琲部。
​
在基隆小獸書屋舉辦的講座,讀者知道我曾有一隻名為「秋香」的賓士貓,提議我在會後可以前往「秋香理髮廳 – 獅球珈琲部」看看。
​
咖啡廳在獅球路上,前身是在地方營業五十多年的家庭理髮廳,為了傳承街坊鄰里的理容記憶,咖啡廳便延續過往秋香理髮廳的名字,並以台式復古風格重塑空間。
​
店面擁有理髮廳經典的紅藍白配色招牌,門上則標示著傳統理髮院常見的「純」字,象徵著該店風俗善良。過去空間裡的肥皂泡泡香,如今換成了濃郁的咖啡香氣。
​
空間分為前後兩區,前區保留理容椅,濃厚的舊式氛圍成為店內熱門的拍照座位;中間設有可以與咖啡師互動的吧台座位;最裡面則是提供給適合團體入座的座席區。
​
除了提供美式、卡布奇諾、拿鐵與西西里咖啡,還有多款手沖咖啡可供選擇。在層層堆疊的空間敘事裡,緩緩度過一段理容椅上的特別時光。
​
—
​
秋香理髮廳 – 獅球珈琲部
地點:基隆市仁愛區獅球路24號
營業時間:12:00–20:00(週四公休)

#coffee#coffeeholic#coffeeshop#keelung#基隆#基隆咖啡#基隆咖啡廳#咖啡#咖啡店#秋香理髮廳獅球珈琲部
馬來西亞論壇【草稿嘛嘛檔|三千世界 】順利落幕!

我們還在馬來西亞!這幾天我們依序造訪了吉隆坡、麻坡和麻六甲三座城市,也參與了《草稿》團隊舉辦的建築論壇,向大家分享嘉義朴子好書室與拾間的實踐案例。

《草稿》是一群來自麻坡的建築師,在疫情期間開始的中文雜誌。他們感受到世界可能隨時停擺,便以出版為方式,以建築與空間為題,書寫日常,重新認識家鄉。

首次舉辦線下論壇,以「三千世界」象徵建築新鮮人的起薪,也是學生走進職場的起點。專業該如何突破框架,看見原本的價值?對我們而言,都是一個難得的交流機會,可以與平常比較難碰到的建築專業人士對話與認識。

他們說,空間是物與物之間構成的範圍,任何人和事都有可能在其中發生。因此,我們談田野、談社造、談書店、談台灣時事、談音樂,談各種台馬之間的生活文化。

這趟旅程,讓我們久違地一口氣認識了好多新朋友。
檳城見、吉隆坡見、麻坡見、新加坡見,還要台灣見。

謝謝草稿 @draftingarchimag 
謝謝遇到的美好緣分們。

#gmbb#malaysia#muar#KualaLumpur#Architecture#草稿#草稿嘛嘛档#馬來西亞#三千世界#建築#地方#吉隆坡
來自嘉義的聲音故事,走上國際,也走進日常:嘉頌重奏團全新專輯《樂脈Genesis》預購中。

今年3月,嘉頌重奏團前往日本,與東京佼成管樂團合作錄製管樂專輯《樂脈Genesis》。這不只是一場跨國合作,更是一段建立地方認同的旅程。

專輯不僅彰顯島嶼人們的互助精神,也透過曲目串連嘉義山線、海線與城市的人文風貌。從阿里山的人文故事、布袋漁港的地方信仰,到城市底蘊的歡慶場景,首首都能在腦海中浮現日常畫面。

我們根據專輯中的曲目,收錄了一些地景畫面:

〈多林〉
取材自五位長輩每天打掃土地公廟的平凡日常,旋律溫暖,充滿山中生活的安穩節奏。

〈42號隧道的故事〉
以紐西蘭籍父親來台尋找失蹤兒子的真實經歷為背景,兒子消失於眠月線途中,父親年年回到阿里山探訪,在鄒族族人的陪伴下,慢慢撫平喪子之痛。旋律中特別加入原住民服飾上的鈴鐺聲響,象徵靈魂與山神的對話。

〈忽明忽暗之間〉
來自獨立山阮婆婆分享的山林趣事,以為自己遇見魔神仔,結果竟是一隻隧道中的山羌!作品氣氛輕鬆幽默,在靈異與自然之間捕捉到山林生活的童趣。

〈布袋進行曲〉
描繪港邊凌晨出港前的大叔們,以強烈節奏與規律節拍為基礎,搭配粗獷的薩克斯風、自然明亮但不刻意修飾的小號,以及營造行進感的長號,勾勒出與海搏鬥的人們勤勞打拼的身影。

旋律藏有〈流浪到淡水〉的彩蛋,傳遞曾經繁華、樂觀進取的精神,也隱含重現港口榮景的期盼。

〈蕭厝庄的奇蹟〉
來自地方信仰,傳遞出居民對蕭府大帝殿的情感與對土地的守護精神。

〈諸羅開城〉
嘉義是台灣早期一府三縣中最早建城的城市,1704年建立的諸羅城為歷史起點,曲子從騎馬開城的想像出發,以普天同慶的木魚聲揭開序幕,營造出磅礴而歡騰的情緒。

曲中藏有巧思,小插曲改編自〈生日快樂〉旋律,為城市慶典增添喜氣。

除了創作與推廣,嘉頌重奏團也致力於讓作品被更廣泛地運用。對嘉頌重奏團而言,《樂脈Genesis》專輯所屬的「樂脈計畫」不僅是一項音樂創作專案,更是一個持續推動在地文化,並以更對等的姿態與國際合作接軌的過程。

團長鄭家麟分享:「我們不斷在滾動式調整,從身邊的不如意之處著手改良,實踐符合團隊價值觀的行動。無論是妥善分配資源、給予樂手合理酬勞,或是確保每一次合作製作的音樂都能留下成果——成為可被演奏的樂譜,在地方被聽見、被傳唱。我們推動的是一個為期三年的計畫,首張專輯《樂脈Genesis》即將發行,將以實體CD與線上的形式推出。」

「很像做了一場夢,但想讓厲害的事情一直發生。」
謝謝嘉頌重奏團,讓我參與了這場夢。

—

《樂脈Genesis》預購中,詳情請見嘉頌重奏團。
9/27 嘉義文化局音樂廳首演《2421嘉頌迴聲》
嘉頌重奏團開放各種領域的音樂授權合作,歡迎找 @chia_song2012 

#chiayi#orchestra#music#dream#嘉頌重奏團#樂脈genesis#嘉義#嘉義音樂#阿里山林鐵#布袋港#管樂#創作#東京佼成管樂團#管樂團#在地故事#音樂#專輯
臺灣歷史博物館年度特展《寫生的故事:張捷、陳澄波與其時代風景》。

在我人物採訪經驗中,陳澄波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陳立栢絕對是印象深刻的一位。

身為家族長孫,他近年積極梳理陳澄波的大量作品與文獻,堅定傳承其精神價值。他總帶著一股不容退卻的氣場,論述清晰有力,那場專訪結束後,我仍被震撼許久。

翻開臺灣歷史博物館年度特展《寫生的故事:張捷、陳澄波與其時代風景》的展覽專刊,細讀陳立栢在序文中所寫的〈無需自我審查的張捷:她憑一己之力完成夙願,更保留了無聲勝有聲的控訴!〉,字字是祖母如何在艱困時局中優雅挺立地迎來契機。

他那守護家族意念的強大模樣,在我腦海再次鮮明浮現。

/

「天有在看。」
展場上方高掛著台南書法家陳世憲所書的四個大字。

1947年,陳澄波在嘉義火車站前失去性命,此後陳家長年活在被監視的陰影下。為了保護他留下的畫作,張捷曾在家門前焚燒畫框,刻意讓外人以為畫作已全數銷毀。

事實上,多達18,000件陳澄波的作品與資料,被他小心藏在家中僅十坪大的半樓仔頂。陳家之後再也不曾全家一同外出,只為避免畫作遭遇任何意外。

展覽重現陳家的半樓仔頂空間,裡頭紀錄陳立栢口述:

「在年度的整理工作中,要用抹布清潔外觀,還要把畫作一一打開來檢查。」

「顏料上的髒污,得用毛筆沾點水、順著顏料的方向細心清潔。」

「還有件苦差事,是提水桶上上下下換水,這個工作常是我在負責的。」

另外還有媳婦賴金蓮的分享:「我嫁過來四十多年,每年都和婆婆一起整理那些畫,所以公公的每一幅都很熟悉。」

除了藏畫,張捷也藏陳澄波受害時穿的衣著與遺照。

「婆婆用紙包得好好的,每年都放樟腦丸,放在木頭箱裡。她告訴我,這衣服和那張照片一定要收好,都是證據。」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直到1979年,張捷才終於有機會讓陳澄波的畫作重見天日。

陳立栢說,祖父與祖母共度了三十二年的婚姻,而畫作得以公開的那年,已是第二個三十二年。在這漫長的等待歲月,家人最常聽他說的一句話就是:「咱做予天看。」

/

張捷以無聲的行動,作為對生命的深沉控訴。《寫生的故事:張捷、陳澄波與其時代風景》秉持陳家人不哀號、不乞憐的精神,呈現陳澄波、張捷一家人與親朋好友之間的真摯互動。

我最被觸動的是,即使扛下時代的沉重,在遺作展撤展後的新聞畫面中,仍能看見張捷的笑容。那是一種心滿意足,終於完成生命中最在乎之事的神情。

即便已看過許多陳澄波的作品,我仍強烈推薦這次臺史博的年度特展。這不僅關乎歷史的真相、繪畫背後的人物樣貌,更呈現了一家人橫跨時代的堅持與守護。

ㄧ

寫生的故事:張捷、陳澄波與其時代風景

展覽以倒敘手法展開,分為「生命之章」、「半樓仔頂的秘密」、「超級藏家——張捷」、「咱的家庭」、「街道上的畫家」和「為世界留下的」六大展區,讓觀者看見繪畫作品背後,這段關於生命與愛的時代故事。

即日起至2026年3月1日,09:00–17:00(週一休館)
地點:臺灣歷史博物館4樓,第2特展室

#taiwan#story#chiayi#tainan#museum#台南#史博館#臺灣歷史博物館#博物館#台南展覽#展覽資訊#展覽#寫生的故事#陳澄波#張捷#歷史#寫生的故事張捷陳澄波與其時代風景
嘉義市舊西門的新興文化基地:西門交誼創新所!首波展覽:《二通圈什麼?》

嘉義市舊西門出現全新文化空間──西門交誼創新所,由舊興中派出所改造而成,結合展覽、共享辦公室與活動場地,首展為《二通圈什麼?》。

中正路(舊稱二通)自清治時期便是嘉義城內通往牛墟的重要通道,日治時期嘉義市區進行改正工程,開闢「大通」(今中山路)與「二通」(今中正路)兩條街道,形塑了日後市區的街廓雛形。

與日人店鋪主導的大通相比,二通由台灣人設店經營,也被稱為「本島人街」,至今仍是庶民生活的重要場域。

展覽透過圓形隧道設計,引導觀眾走進中正路的前、中、後段,感受街區故事。《二通圈什麼?》結合套圈圈、戳戳樂和彩色濾光鏡等遊戲,邀請民眾領取圈圈後走訪配合店家,獲得街區限定小禮與驚喜。

多家老店提供的私藏物件,如永昌行的米斗、劍虹五金的磨刀石、明山軒的雕刻作品,以及紅桶、竹籃、鋼盆等見證婚喪喜慶與日常的容器,訴說街區的記憶。

逛文化路夜市時,別忘了順道造訪,在展覽中索取預料之外的店家回饋,還有貼心洗手間服務喔!

—

#二通圈什麼
即日起至2025年10月31日
西門交誼創新所,嘉義市光華路130號
10:00-17:00,週末延長至18:00(週一、二休館)

#chiayi#story#street#exhibition#game#嘉義#嘉義市#西門#西門交誼創新所#嘉義展覽#二通#中正路#文化路夜市
在淡水老街,開啟一場全新的地景探索。

因為撰寫上信饌玉專欄的機會,意外開啟了認識淡水另一種樣貌的契機。翻閱台灣藝術家早年的繪畫作品,不難發現他們很愛集體前往淡水寫生——從淡水遠眺觀音山、層層疊疊的紅瓦屋舍,或是港邊匆忙卻充滿生命力的氛圍,成為畫中常見的風景。

於是,我們展開了一場尋訪藝術家畫作足跡的旅程。找到盧春元〈廟的附近〉畫中相同的取景角度,旁邊走上去便是早年的頂街,也是淡水第一條商業街,如今的重建街。

我們也造訪了木下靜涯在淡水的舊居「世外莊」,想像他所鍾情的生活風景。這位日本畫家在拜訪住在台灣的友人後,便深深愛上這裡,甚至接來妻兒定居。他的作品以暈染技法營造水氣氤氳的詩意景致,描繪他眼中的淡水港。

/

如果淡水有一種顏色,我想,那會是紅色的。

紅磚牆體、尖塔與尖拱窗構成的淡水禮拜堂,在倪蔣懷的〈淡水教堂〉、郭柏川的〈淡水觀音山〉、楊啟東的〈淡水風景〉與廖修平的〈淡水教堂〉中,都曾留下身影。

紅瓦屋舍映襯田園景致,順著地形發展的聚落,構成淡水獨特的山城風貌。我特別喜歡陳植棋1930年創作的〈淡水風景〉,他以奔放筆觸與強烈用色展現受野獸派影響的畫風。而與他共組七星畫壇的陳澄波,也創作了〈淡水夕照〉、〈淡水河邊〉與〈滿載而歸〉等多幅淡水主題作品。

紅樓和福佑宮旁的德裕魚丸,是一段不可思議的緣分。

現為複合式餐廳的紅樓,原是船商李貽和於1895年興建,1899年完工。後來轉手給淡水街長洪以南,因文人雅士常聚於此吟詩作對,又稱「達觀樓」。1963年後,洪家後人將紅樓售予德裕魚丸,第三代屋主堅持保留歷史風貌,尋求專家協助修復,重現百年前的樣貌。

/

同一場路途,暉哥眼裡的淡水又是另一個版本。

走訪攝影師潘小俠鏡頭下的淡水,還找到他當年發掘金門王與李炳輝的茶室舊址,就在馬偕醫院旁的那條巷子。

上一次來淡水,大概都是學生時代的事情了。這一趟走進藝術家筆下的淡水,才驚覺當年多不懂玩,連吃個阿給都隨便挑。

原來從台灣藝術史的角度切入淡水,沿著山城地勢緩步而行,也能尋到歲月沈澱的魅力。吃完三姐妹阿給後,我們終於留下一段全新又美好的淡水記憶。

有趣的事,果然都藏在那些蜿蜒陡峭的巷弄裡。

#tamsui#taiwan#landscape#oldstreet#paintings#street#temple#oldhouse#art#淡水#淡水景點#淡水老街#紅樓#藝術#新北市#淡水禮拜堂#木下靜涯故居
遇見日本壽司之神!開箱大阪萬博的EA 遇見日本壽司之神!開箱大阪萬博的EARTH MART場館。
​
說到小山薰堂,台灣人一定不陌生。他是電影《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的編劇,也是可愛的熊本熊幕後推手,被譽為熊本熊之父。

身分多元的他,還擔任過《料理鐵人》的總企劃,並長期在雜誌撰寫一食入魂專欄,深耕日本飲食與文化領域。
​
這次他在大阪萬博策劃的EARTH MART,是日本八大主題展區之一,以食物來思考生命的價值為策展核心。整座展館從超市的設計概念出發,結合體驗引導人們重新思考食物的本質與價值。
​
如果工作是與企劃、創意或生活文化相關,這個展館值得排進待逛清單。
​
展館從日本人過去的飲食經驗與統計資料為基礎,帶領參觀者重新認識食物的來源與背景,喚起對食材背後努力與和生活之間的連結。
​
未來則是探索傳統與科技交融後的全新飲食方式。這裡不只有眾位主廚發想的創意料理,還收集了9到11歲孩童對未來食物的童趣與奇想。
​
有些驚喜的點子,像是根據「魚字旁」設計義大利麵,邊吃邊學寫字;能在嘴裡綻放花香的花苞造型糖果;還有發明讓人類與動物對話的餅乾,可以彼此分享煩惱,講秘密。
​
這也是我在萬博三天中,遇到最多「明星」的展館:可以聽見松本潤說「 #いただきます 」,看到速水茂虎道的料理菜單,甚至還會出現日本壽司之神小野二郎,將壽司交到我們眼前的場景。
​
很多人都在這裡不自覺地對著眼前的食物鞠躬道謝。
​
或許,這正是 EARTH MART 想傳達的訊息——重新認識食物背後的故事與來源,珍惜每一道上桌的餐點。每一次的選擇,其實也在選擇我們想要的未來。
​
一食入魂。

#expo2025osaka#osaka#expo2025#earth#mart#大阪#關西#関西#関西万博#万博#小山薰堂#大阪万博
日本藝術家奈良美智造訪了嘉義鹿草的幕後咖啡!
​
繼民雄魚罐頭咖啡之後,日本藝術家奈良美智又來嘉義喝咖啡了。今天下午,他在Threads分享在鹿草幕後咖啡的貼文!
​
幕後咖啡老闆哲弘將阿公留下來的老宅改成店住合一的咖啡廳,因過去從事電影幕後產業,空間陳設大量經典電影海報,特別是許多港片元素。坐在這裡喝咖啡,不自覺就會哼起王菲的歌曲旋律。
​
這是《裏嘉義》出版前所拍攝的照片。幾個月前再次造訪時,店內動線略有調整,但對電影的熱愛依然濃烈。

除了義式咖啡、甜點小食之外,想到融合水果物產的「幕後咖啡特調」有青森蘋狗口味,不知道身為青森人的奈良美智先生,會不會感到一點熟悉的親切感呢~
​
—
​
#幕後咖啡
嘉義縣鹿草鄉安和街322號
10:00–18:00,週三公休

#chiayi#coffee#coffeeshop#cafe#嘉義#嘉義咖啡#咖啡#咖啡店#鹿草咖啡#嘉義縣#嘉義咖啡廳#奈良美智
終於讓蘇凌圓夢渡對了。 蘇凌的嘉義 終於讓蘇凌圓夢渡對了。

蘇凌的嘉義遺憾,大概就是每次來都碰上「渡對」公休。他最常說,連他媽都吃過了,他竟然還沒吃到。直到某次野孩子肢體劇場在嘉義假日演出,他才碰上不是公休的那天,終於可以回家跟媽媽討論了!

緊鄰鐵道,由舊碾米廠改造的渡對,用心推出各式創意料理。我們最初是因為七星藥局的至鎧揪團前來,這裡真的很適合呼朋引伴,人越多越能多點幾樣菜。

黃金烏魚子炒飯、蔬菜海鮮煎餅、苦茶油松阪豬飯、花雕雞和主廚鯧魚米粉湯⋯⋯,每一項主食都難以割捨。

食材跟著時節走,店內總有一些不在菜單的限定品項,像是使用民雄牛斗山的蓮藕搭配川耳、青椒、紅椒,再拌炒梅花肉的「藕遇老鷹之手」,是致敬民雄電影《老鷹之手》。

牛斗山曾是1980年代全國最大蓮藕產區,過去因缺乏宣傳,讓蓮藕的目光全落在台南白河的產區。民雄的菜藕盛產期是在六月到十月;白河的粉藕則是在十月到十二月。

隨著農村老化與人口外移,牛斗山蓮藕的種植面積從巔峰時期的一百甲減少至四十甲,而早年的藕農為了避免使用鐵耙具挖藕會影響賣相,每個人都是低身彎腰,將手伸進污泥之間挖掘蓮藕。長年下來,手指頭的頂端關節肥腫變形,猶如彎曲的鷹爪,是非常辛苦的勞動。

所幸,隨著水柱採收技術與農業機具的改良,牛斗山的蓮藕種植面積逐年回升,並催生出全台第一個「蓮藕果菜生產合作社」,集眾人之力成就眾人之事,讓爽脆的地產風味成功被記得身份來歷。

吃一盤當季的食物,就是最鮮美的調味。
原以為點太多會吃不完,結果在蘇凌的圓夢驅動下,我們三個人一樣清盤。

ㄧ

#渡對 
嘉義縣民雄鄉東榮路21號
12:00–20:30,週一、週二公休

#chiayi#chiayifood#嘉義#聚會#餐廳#民雄#民雄美食#嘉義美食#嘉義美食地圖#嘉義美食推薦#嘉義縣#食材#老鷹之手
在 Instagram 上追蹤

港港好有限公司聘任林筠傑律師事務所為常年法律顧問,如有侵害品牌信用名譽權利及一切法益者,依法保障。

分類

  • 臺灣遊記 (402)
    • 大嘉義街廓行走計畫 (3)
    • 中臺灣(苗栗、台中、彰化、雲林、南投) (72)
    • 北臺灣(基隆、台北、桃園、宜蘭、新竹) (82)
    • 南臺灣(嘉義、台南、高雄、屏東) (222)
    • 東臺灣&離島(花蓮、台東和離島地區) (25)
  • 2025年選物優惠碼合作專區 (4)
  • 專欄作品 (199)
    • La Vie (31)
    • 微笑台灣 (46)
    • beyond beyond線上內容百貨店 (30)
    • Hanako Taiwan (22)
    • every little d (3)
    • 上信饌玉 (34)
    • 樂活島 (3)
    • 其他作品 (14)
    • 草悟系 (16)
  • 品牌合作 (103)
    • 影音宣傳 (3)
    • 公益參與 (4)
    • 購屋記事 (4)
    • 商品開箱 (49)
    • 活動推廣 (40)
  • 導讀 (62)
    • 活動 (12)
    • 展覽 (42)
    • 書籍 (9)
  • 世界旅行 (86)
    • 香港 (12)
    • 韓國 (3)
      • 首爾 (3)
    • 泰國 (10)
      • 帕岸島 (4)
      • 曼谷 (4)
      • 華欣 (4)
    • 日本 (60)
      • 高知 (7)
      • 新潟 (10)
      • 大阪萬博2025 (9)
      • 東京 (7)
      •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 (26)
  • 關於下港女子 (2)

最新文章

  • 秋香理髮廳-獅球珈琲部|秋香理髮廳 基隆傳統理髮改造的復古咖啡廳

    秋香理髮廳-獅球珈琲部|秋香理髮廳 基隆傳統理髮改造的復古咖啡廳

    2025-07-18
  • 樂脈Genesis|嘉頌重奏團與東京佼成管樂團合作錄製的管樂專輯

    樂脈Genesis|嘉頌重奏團與東京佼成管樂團合作錄製的管樂專輯

    2025-07-14
  • 淡水藝術巡禮|走進藝術家筆下的淡水,展開一場百年風景的藝術旅途

    淡水藝術巡禮|走進藝術家筆下的淡水,展開一場百年風景的藝術旅途

    2025-06-28
  • 大阪萬博關西館|一次感受八個府縣從古到今的亮點魅力,展區亮點介紹

    大阪萬博關西館|一次感受八個府縣從古到今的亮點魅力,展區亮點介紹

    2025-06-08
  • 世界最大木構環狀建築「大屋根 萬博」,再利用材料所建的烏茲別克館

    世界最大木構環狀建築「大屋根 萬博」,再利用材料所建的烏茲別克館

    2025-06-05
  • 荷蘭館 萬博場館體驗|人造太陽,以限定米菲兔和能源轉型為展覽亮點

    荷蘭館 萬博場館體驗|人造太陽,以限定米菲兔和能源轉型為展覽亮點

    2025-06-04

標籤

伴手禮 住宿推薦 傳統市場 南投遊記 台中美食 台北美食 咖啡廳 嘉義 嘉義美食 嘉義遊記 地中美術館 基隆美食 大竹伸朗 女木島 小豆島 屏東美食 屏東遊記 彰化美食 彰化遊記 新竹遊記 日本美食 桃園美食 澎湖美食 澎湖遊記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 瀨戶內海 男木島 直島 礦山藝術季 臺中美食 臺中遊記 臺北遊記 臺南遊記 臺東美食 臺東遊記 臺灣老街 苗栗遊記 菜市場 藝文活動 豊島 離島旅行 雲林遊記 高松 高雄景點 高雄美食
FacebookInstagramEmailRSS
下港女子
© 2025 下港女子 旅遊|展覽|美食|導讀|生活紀錄 佈景:Jinsha. 網頁維護:阿腸網頁設計.
Click